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
——以茶为视角

2021-12-13 11:42:30
福建茶叶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育人思政

刘 洋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环节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与技能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更要将思政元素引入非思政课程,实现协同育人的机制,我们必须通过思政教育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茶文化融入到高等数学中,也会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1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思政教学的中心要求。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教书和育人相脱离的问题,大多数的非思政课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教书上,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但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认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价值观的引领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没有协同育人的意识,而这样的教育观点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们现在急需扭转这一现状,加强非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内隐的,所以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其长期稳定的发挥育人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所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在如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式下,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不仅仅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程,更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所有课程之中,挖掘每门课程背后的教育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动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非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一起发挥育人机制,同向并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为国家培养“四有”好青年。

2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

高等数学课程是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工具,学习课时长、面向范围广。所以高数的课程思政就变得非常重要。高等数学以往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抽象的、难懂的,它不像文科课程故事性丰富,也不像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那么贴近生活,所以一段时间数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成为了数学老师们的难题。但随着大家不断地理解与挖掘,我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也更宽泛了,课程思政并不是把思政的内容拿到数学课堂中生搬硬套去教育学生,而是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背后的育人价值,于无声处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并没有觉得自己被教育,但却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这是我们课程思政要追求的目标。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不仅在中国传承,更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承着。茶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浸泡时间与茶的浓香程度,茶叶在水中的弥漫,正是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这种时间与浓香的函数关系,以及口感最好时,体验值的最大化,就是数学中的最优解。

2.1 茶元素为代表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基础

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不仅包含自然科学知识,还包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例如茶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教师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于高数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还对学生的精神品格有很大的影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中国在数学领域的发展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是遥遥领先。中国数学家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容小觑的。3000年前中国就已经掌握了自然数的四则运算;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也早于欧洲1000多年;几何的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墨经》,早于欧几里德100多年;勾股定理的发明者是西周人,早于毕达哥拉斯550 多年,等等。与西方的数学发展史相比较,中国的数学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成果丰硕、耀眼夺目,值得我们引以为傲。所以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中国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历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的数学家们勤劳智慧、刻苦钻研、积极探索,通过不懈努力和潜心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为中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数学家的事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奋斗动力,有助于学生磨练刻苦学习的品行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希望学生们向先辈看齐,不怕困难,自信向前,为国争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数学知识中充满着辩证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点的深层次剖析,也能够启蒙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其思想方法。数学学科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内在的思想逻辑是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数课程的重要基础保证,只要任课教师好好利用,数学课程的育人效果将大放异彩。

2.2 思政元素融入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方式

在挖掘出数学课程的思政元素之后,我们还要探究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数课程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一定不能简单地做成“数学+思政”的形式。一定是将数学知识与价值观引领有机融合,不能将思政内容以说教的形式硬性输出,也不能将思政内容列为单独的模块进行机械讲授,更不必一味地追求课程思政的表面形式,节节课必谈思政。要真正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既不能失去数学课程本身的色彩又能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升华。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数学发展史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爱国热情;结合数学知识逻辑严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需求,做好每一个课程思政融入点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入手,把思政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例如,在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应用到分段函数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在学习“复利公式”时,通过对复利计息和连续复利的案例分析,引出网贷、校园贷这类社会现象,并分析盲目贷款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数中有许多重要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定义是以人名命名的,如洛必达法则、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等。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借助数学家的成名史、科学趣事等内容介绍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课程思政促进高校数学课程改革

3.1 改进教学目标

以往我们对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大多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课程思政的提出让我们重新正视了数学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设定,数学教师应在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的情况下,从数学学科内在的理论性、规律性、思想性、实用性等特性中,挖掘出数学课程内在的学科素养、人文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建立育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课程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就要求我们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既要很好的完成教书的目标,也要很好的完成育人的目标。

3.2 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所以教师首先要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要清楚课程的育人目标,要掌握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和途径,要能找到适合的思政元素,找到适合的融入时机。高等数学的课程思政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对数学知识掌握透彻,更要对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数学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数学学科的人文精神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要不断学习课程思政的理念,不断地挖掘数学学科的思政元素,不断地提升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下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课程思政旨在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实现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数学课程,不仅要把公式、概念等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根据学科特色挖掘数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教学将数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后,具备端正的学习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具有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