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伟,马 瑛,苏向辉,赵和萍,曾德鹏
(新疆农业大学,a.管理学院;b.科学技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缺少有效的抵押物是农民融资的关键问题及瓶颈所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出台为农民融资提供了有效的抵押物,成为促进农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手段[1]。为保证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工作有序开展和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作用,推动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加大对农业农村投融资金融的支持力度。
土地经营权融资影响因素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在供给主体方面,金融机构供给主要受借款人获得贷款额度与附加担保抵押条件、农地抵押面积、借款人资产状况等因素的显著影响[2,3],此外,信贷人员的风险认知也会对金融机构供给产生一定影响[4];在需求主体方面,农户的家庭资产、政策认知、交通便利度、生产成本等因素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有显著影响[5,6]。李国正[7]分析了家庭农场贷款过程,发现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农地抵押贷款需求非常强烈。还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组织嵌入会提升中等和大规模农户农地抵押意愿[8]。关于融资模式的研究,直接抵押模式贷款流程清晰简明且贷款成本较低,但风险较高[9]。入股和担保抵押模式降低了贷款风险,但参与主体众多且贷款流程繁琐[10,11]。“结对融”模式可以解决农地抵押处置难题、破解银农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但缺乏风险缓释机制[12]。
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进行了研究,但在需求主体影响因素的研究上,缺少对金融环境、政府及第三方支持方面的考虑,且现有研究大多针对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研究较少。新疆地处偏远、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目前还未建立起成熟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模式,土地经营权抵押率较低,农户依然存在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疆农户需求层面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本研究结合5个维度的变量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调查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的意向,探讨目前金融环境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破解当前农民的融资困境、推动新疆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课题组成员于2020年6—8月前往新疆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沙湾县等地调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获得新疆6个县25个村庄的数据。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被调查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社会资本,包括年龄、耕地面积等;②金融环境,包括被调查者所在乡(镇)金融机构的个数、对金融机构服务的满意度等;③农户融资模式意向,包括被调查者是否有融资需求、期望获得的政府支持等。
调查共获取308份农户数据,有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的农户占样本的58.77%,说明农户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一定资金缺口。样本分布较为广泛,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农户的基本情况,样本具体特征见表1。
表1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将每个行动者都看作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行动者受到社会关系制约。该理论的行动系统包括行动者、资源和利益三要素,三者相互影响联系。其中,行动者作为“理性人”,可以运用资源来实现自身利益;资源包括行动者的自身特质以及社会资源;利益代表行动者在精神或物质等层面的一些需求[13]。
在利益驱动下,农户作为“理性人”,其是否存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受自身、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所追求的利益三方面的影响。金融环境、政府及第三方支持是外在的宏观因素,农户之间较大的异质性也会导致其融资需求的不同,因此要考虑政府、金融机构、农户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资本综合对其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的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及研究成果,本研究选取农户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本、金融环境、政府及第三方支持5个维度的变量,各变量取值与特征值见表2。
表2 变量取值与描述性统计
因变量设定为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建立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函数为:
Y(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F(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社会资本因素,金融环境因素,政府及第三方支持因素)+随机干扰项 (1)
选择Binary-Probit模型分析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4]。构建Binary-Probit模型表达式为:
式(2)中,μ是扰动项,Y与Y*的关系如式(3)所示,因此,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可表示为:
式(4)中,φ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Y*是未被观察到的潜在变量,Y是实际观测到的因变量,0代表没有需求,1代表有需求;X表示影响因素向量,x表示实际观察到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经检验,克隆巴赫Alpha值>0.6,KMO值>0.6,Bartlett球形度检验sig<0.001;其次,测算出各变量VIF值<5,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应用Eviews10.0软件分析各变量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的影响。首先对全部变量进行检验,得到模型Ⅰ;其次向后筛选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经过筛选后剩余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最终得到模型Ⅱ,Binary-Probit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Binary-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由表3可知,年龄、耕地面积等6个变量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文化程度、家庭年净收入等解释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不显著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成立,显著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年龄(X1)与被解释变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农户年龄越大,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越低。原因可能在于:年龄较大的农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他们可能更加看重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年龄较大的农户比较担心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偿还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违约失去自己的经济收入,会承担负债风险。
耕地面积(X4)与被解释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越高,这也与彭魏倬加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所需农业生产资金也越多,五户联保、信用贷款等方式可以保障耕地面积较小农户的融资需求,但无法有效解决耕地面积较大农户的资金问题。如图1所示,耕地面积处于1.33 hm2以下、1.33~3.35 hm2时,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数量明显低于没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数量,耕地面积处于3.35~6.67 hm2时,有融资需求和没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数量相当,当耕地面积处于6.67~33.35 hm2以及33.35 hm2以上时,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数量远远高于没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数量。
图1 不同耕地面积的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状况
与信贷人员的熟悉状况(X8)与被解释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与信贷人员越熟悉,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越强烈。农户与信贷人员交流沟通频繁,说明其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融资经历较多,经常进行农业借贷活动,农业生产资金需求较旺盛,因此更愿意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
贷款满足度(X13)与被解释变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262 6,说明农户贷款满足度越低,其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就越旺盛,反之,贷款满足度高的农户,现有融资方式可以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因此其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不高。
贴息贷款(X15)及专业土地价值评估机构(X16)与被解释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分别为0.748 8及0.806 4。主要由于政府贴息贷款可以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第三方价值评估机构可以为农户的抵押物提供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从而显著提升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本研究对农户的融资模式意向展开了调查,设置了3种融资模式(表4)供农户选择。由图2可知,选择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模式的农户人数最多,占60.77%,说明被调查农户对直接抵押模式的接受度最高;选择担保和入股抵押模式的农户数量较少,分别占比为19.89%、19.34%,说明被调查农户对担保和入股抵押模式的接受度不高。
表4 3种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
图2 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选择意向
3.2.1 直接抵押模式农户对直接抵押模式的接受度最高。对于农户来说,直接抵押模式不需要额外的附加条件,也不会有担保、保险等额外成本,贷款程序较为简便;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目前新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各项配套机制还不完善,没有保险机构或政府专项基金为农户增信,纯粹的土地经营权抵押会增加金融机构土地价值评估、到期处置等成本,如果抵押物到期后处置时间较长,金融机构还要支出土地管理费用,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额度大多以流转费用为计算基数,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有限,再加上农银信息不对称,各类放贷风险难以把控,该模式下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较低,银农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3.2.2 担保抵押模式农户对于担保抵押模式的接受度较低。对于农户来说,相较于五户联保、信用贷款等一般的融资模式,担保抵押模式贷款程序较为复杂,且担保模式还需要农户承担一定的担保费用,会增加农户的融资成本。一般情况下,担保模式需要政府或第三方介入起到监督作用,以保障土地经营权担保融资顺利实施,但目前新疆还没有建立成熟的担保融资模式,贷款流程不够清晰。此外,土地经营权担保抵押模式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等多个主体协调实施,但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均不高,且新疆缺少专门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或农业担保公司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担保模式的实施受到诸多限制。
3.2.3 入股抵押模式农户对入股抵押模式的接受度也较低。一是受到农户的传统观念影响,农户认为土地是自己惟一的收入来源,土地入股后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失去保障;二是新疆还没有建立入股风险的防范和分散机制,土地经营权入股家庭农场、合作社或农企后经营风险不好把控,一旦家庭农场、合作社或农企破产,自己还有可能面临失地风险;三是受到土地流转的影响,一般入股模式对土地流转年限的要求较长,以便于进行稳定的农业生产活动,部分农户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太久,新疆农户的土地流转期限多为1年或3年,导致农户难以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企长期合作;四是在入股模式“保底+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下,农户收益不确定,且“权责利”怎样分配的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农户还没有看到入股优势,不愿意轻易尝试。
大部分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较强烈;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主要受年龄、耕地面积、与信贷人员的熟悉情况、贷款满足度、政府财政担保、专业土地价值评估机构的显著影响;农户对直接抵押模式的接受度最高,对担保和入股抵押模式的接受度较低。总体来说,3种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的实施主要受到融资风险、金融环境、各项配套体系的限制,因此需要从农户、金融机构、政府多方面着手,防范和降低融资风险,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有效满足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
4.2.1 加强农村金融教育、提高农户金融素养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可以促使其了解正规信贷知识,增加正规信贷的需求[16]。目前新疆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还不高,需要地方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信息供给,引导农户做出合理信贷选择[17]。在尊重农户需求的基础上,将金融知识纳入农民的农业培训内容,减少书面化知识讲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增加农民的金融实操能力,让农民真正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激发农民学习热情。
4.2.2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是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实施的一大障碍,目前新疆农户的融资方式还较为传统。应清晰定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本质,设计多样化金融产品,地方政府联合相关机构积极探索“期货+期权+保险”“政府担保+保险+土地经营权”等新型贷款模式。对于经营规模较大、信用和资产状况较好的农户,简化贷款流程、增加授信额度;对于信用状况较差、资产状况一般的农户,加强风险管控,做好贷后检查。
要用活资金,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18]。新疆农村地区各乡(镇)的金融机构较为单一,应在乡(镇)增加各类投融资机构,满足农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还要依靠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样化工具简化贷款程序,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降低农民贷款成本[19]。金融机构要加快技术创新,配合地方政府建立银农信息平台,缓解银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
4.2.3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实施涉及到多方参与主体,除了政府发挥基础性、引导性的作用外,还需要各方主体不断创新,构建“地方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第三方补充”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20]。
需要地方政府牵头,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前农业发展需要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21]。此外,还需要政府引导各方主体共同协作,加快建立风险分散、政策保险、土地价值评估、法律支持、抵押物处置等相关配套机制,促进新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