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2-13 13:06曾博威刘吉春刘思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青年人人才发展

曾博威,刘吉春,刘思萌

(长沙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长沙410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问题。单从乡村振兴本身来看,战略提来已久,各地也实施了相关的措施将其贯彻。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又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将它同扶贫成果巩固联系了起来。乡村振兴的五大基本点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这与中国的基本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相适应的。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最艰巨和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和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而乡村振兴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利条件。同时青年人又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力军,但就目前所实施的乡村振兴模式而言,青年人并未完全地参与到实现乡村振兴这一道路上来。因此,如何使得青年人的才智得以发挥,使其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当今值得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实证性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产业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文献综述

不论是在尖端科技领域还是世人熟知的传统行业,要想发展好,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也不例外。青年人既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振兴舞台上的主角。青年人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前瞻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才俊,如何强化其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责任感,实现人才对乡村的反哺是当今的现实问题。中国学者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振兴中人才的作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中社会力量的参与三个方面。

1.1 乡村振兴中人才的作用

钟旎等[2]通过援引高林村的例证指出,青年人在推动乡村发展进步、文化传承、道德指引上有积极作用,在文化层面上有传播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的作用,这有利于协调和化解乡村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引导舆论、明辨是非、凝聚人心、端正风气,形成独特文化。但相关建议立足于全局,未能以落地为导向进行考量。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人才的注入,而作为有大量陈旧观念、信息相对闭塞的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使得乡村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了较大阻力。乡贤是人才集合中的一种,曹丽等[3]认为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中的社会贤达,乡贤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乡愫情怀,还发挥着传播与践行新时期乡风文明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可以借此契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来源。但对于如何引进乡贤人才以及其具体的作用路径所及笔墨甚少,因而不足以应对农村地区产生的新问题。乡贤是从乡村中走出的人才,从二者的关系上看,城市化进程离不开人才,而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贤对乡村振兴的参与。并且青年人在文化认同、建言献策方面有独特优势,能最大限度结合乡村原有风貌实现乡村发展。从文化角度着手打造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可选路径之一。

1.2 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梁楠[4]发现,当前乡村振兴在人才、教育、理念、信息4个维度存在不足,进而以理念文化、人才文化、科技文化、品牌文化等为基线提出了关于文化赋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可行性路径,而作为相对快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电商”模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也出现了亟待纠正的问题。石锦霞[5]指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信息差,物流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尚未完全成型,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仍需引进,相较于市场的龙头企业,乡村走出来的品牌在品牌号召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遗憾的是未能与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关联度稍显不足。潘朝选[6]认为在经历了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后,城市在就业、创业方面都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随着乡村振兴大幕的全面拉开,农村也有利于创业,广大离退休人员、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经验积累的青壮年,都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目光投向广大农村,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乡村振兴参与的主体可能是多元的。但理论层面的探索尚未与实践发展相耦合也是不可忽视的缺陷,郜晶晶等[7]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挑战,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为目的,就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中面临的高校培育模式单一、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等问题作了剖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丰富教学、提升自我等建议,帮助大学生与乡村振兴宏伟主题的深度接洽。但未涉及如何破除乡风民俗文化方面的阻力,如何使大学生承担为当地服务的社会责任、形成良好互动的问题。

1.3 乡村振兴中社会力量的参与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乏社会力量的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将社会力量定义为:在国家财政预算以外自愿关心、帮助和支持农村建设和发展,以及在农村联合或者独立开发的组织和个人的总称[8]。其中也相应地囊括了本研究中所指的青年人。袁宇阳[9]认为,乡村振兴应该以内生发展模式为主,着重培育乡村的本土发展能力,发掘内在的人力、文化等资源,同时提出发展任务要由多样化转变为精细化和特色化,注重发展方向的个性化和专业化。从“外”到“内”、由“多”至“精”为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2 乡村振兴产业模式分析

2.1 半汤街道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位于巢城东北、汤山南麓,总面积10 km2左右,包括半汤街道部分区域以及周边十余个村[10]。半汤村附近有中庙姥山岛景区、巢湖、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巢湖市鼓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巢湖银鱼、巢湖螃蟹、中垾番茄、巢湖麻鸭、巢湖白虾等特产。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在资本的助力下形成了“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组成的“三瓜公社”(图1)[11]。加之青年人的助力,依靠半汤街道当地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产业的融合发展打开了农产品销往全国的大门,依附在电商渠道的农产品、人力资源、资金、设备得到有效盘活。另外,由于电商领域是一个新兴行业,对青年人的拉力作用明显,吸引了更多有志青年加入,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

图1 半汤街道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

2.2 莫干山的民宿发展模式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优越的自然条件、强大的经济支撑为其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莫干山以莫干山景区为主体,将周边旅游资源纳入到乡村振兴的范畴,打造出了适合有氧运动的户外基地、登山步道。同时,又通过引入资本,加之青年人把创意与时代文化交融,进而应用到实际,使得老式照相馆、布鞋、老酒、咖啡馆等怀旧风格的业态相继出现,满足了人民大众的享受需要。还为音乐节、国际自行车赛事、山地越野竞赛等节庆活动提供了场所支持,扩大了莫干山的影响力,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成为了休闲旅游市场的宠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开展提供了范本,有助于各地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模式(图2)[10]。

图2 莫干山的民宿发展模式

2.3 鲁家村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鲁家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距离杭州市30 km,村庄占地16.7 km2,共有13个自然村,总人口2 200人。村庄内可利用资源包括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了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13]。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鲁家村的农场实现了专业化与产业化,相互区分。除国家政策的帮扶外,鲁家村也聘请了专业青年团队做整体旅游规划,与旅游公司合作,实现了规划有理、开发得当、居民乐业的三方利益共享模式(图3)[10]。

图3 鲁家村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3 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3.1 青年配比不敷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模式内的人员年龄结构仍不合理,青年人相对缺乏。而青年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他们对传统的乡村有一定的了解,又与外界的信息流接触较多。这是一种同化、综合、吸收及调整的过程。实际上,青年人充当了乡村的“呼吸泵”,将一些老旧陈腐的观念破除,让开拓创新、敢想敢做的精神传递至乡村,使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总结“半汤街道”“莫干山”“鲁家村”3种模式,可以得出如下思维模式:在项目前期,是否存在创造性的想法能够与当地发展条件结合;在项目落地后,有无扩大项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需要的创新思维、宣传手段;在项目成熟期,能否有相应措施实现长线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青年人发挥自身在设计美化、资源盘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目前现存的模式仍难以突破“虎头蛇尾”发展模式、“短线”发展思维的桎梏,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稍显不足。

3.2 农业色彩过重

上述3种模式,除莫干山的特色民宿模式是在乡村打造出了一种新业态以外,其他二者均较多地依托于农业,从项目层面来看,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乡村特色农产品售卖等。虽然由于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农业生态,但正是由于农产品本身所含价值量较低、电商网络在全国的铺开,其稀缺性没有新产品、新业态强。而且,从长远来看,会走到低价化、同质化竞争的“死胡同”,进而难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长效治理机制。

3.3 后续发展乏力

由于新进人才的供给不足,以上模式的未来发展仍有待商榷。同时,又由于环境的易变性,当前框架下的发展需要引入有关人才以满足时代要求,尤其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客观情况,如果不引入青年人才,如何使得新技术真正应用到乡村,如何真正“联”起来,而如果缺乏中坚力量,在当前模式下发展到衰退期又如何保证其持续运营,当现有的领导班子、农民退休,谁能堪此大任。事实上,农村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让其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缓冲上世纪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能让其在此框架下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与创造活力,引导其逐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以模式发展促思维改变,为下一代及后人做好精神文化层面的底层铺垫,打牢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基础。

3.4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冲突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婚庆习俗中的天价彩礼、丧葬习俗中的豪华丧葬、礼金习俗中的重金厚礼等陈规陋习。同时,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的背景下,这些风俗仍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必然会对乡村振兴造成一定阻力。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城乡对流的增强,新旧文化开始不断融合,人们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显著增强,其观念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以湖南省农村地区为例,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对乡村地区的拉力,加之农村居民对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需求的增强,农村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速提升明显,他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外来的价值观念,打破了城乡之间的隔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原有的文化风貌。因而当前存在着婚礼、丧葬程序由繁至简的显著规律,以丧葬服饰为例,由孝衣、孝鞋成套的服装变为如今的孝布,丧葬期的天数也呈缩短趋势。但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从根源上对上述陋习进行规范、整顿。

4 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

在现有的发展框架下,青年人仍有许多机会投身到乡村振兴。青年人可以参与到第一层级,行使自己的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也可以投身于其背后的集团方,结合所学,发挥自己的管理、营销才能;第二层级是直接面向社会进行商品交换、服务的层级,在这一层级中青年人施展的空间更大也更灵活。

4.1 思想振兴先导

由于农村人口客观存在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通常有意无意地选择回避一些复杂事物或矛盾,对外部世界的现实状况、发展动向、未来趋势等了解甚少,通常只满足于吃饱喝足的现状,缺乏对未来长久规划和持续动力[14]。因此对于乡村振兴,首要问题是摆脱历史形成的思想脱节,从根源上将乡村与城市的“思想鸿沟”缩小。青年人可以依靠自发群体、社区、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如文艺汇演、乡村执教、新思想宣讲等活动来提升农村人口的发展意识与内在修养,激发其发展动力。教育是指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在乡村振兴中,尤其要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可以为乡村受教育者讲授传统文化等课程知识,积极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落后思想的代际传播。

4.2 智力振兴助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当科学与生产相结合才会令产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才可以创造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继续保障乡村的长久发展。青年人可在技术上提供支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与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乡村振兴都离不开青年人提供的智力支持。例如,在“全国石榴第一村”的会理县,其实现产业振兴的路径之一就是聚集了一批新型专业技能人才,与多个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实行农产品分级制度、产地溯源制度,为农产品的销售“保驾护航”,提升了石榴产业专业化人才水平[15]。此外,绝大多数“淘宝村”基本上都是依靠年轻大学生的努力建立而成的。由此看出,在创新创业方面,大学生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16]。青年人既可以线上提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电商平台维护、渠道拓展等工作;也可线下延伸,合作开发农产品新品种,参与开发种植业养殖业和谐共生系统,减轻环境污染;进行二次深加工,在农产品分成直接售卖、加工成罐头等其他食品之后,探寻其他更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用途。在当今体验式消费“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可开辟出农产品创意园,让游客可以前来体验农产品的种植过程,此外还可以提供基础设施,给予其自由发挥创意的空间,如将一些农产品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或用树脂做成标本留作纪念。创立工作室,设计“联名”产品,对产品进行包装、商标设计、品牌的策划与推广,满足个性化需求,打通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壁垒。也可以发挥青年人思维活跃、触角灵敏的特点参与文创基地的建设、丰富线下实体经济的业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获得市场的认同,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在民宿方面,可以成为民宿的开发者、从业者,为民宿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参与民宿文旅融合、民宿创新发展等方面探索,让创新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得到成长。

4.3 文化振兴交融

对于传统民俗文化而言,文化是魂,传承文化,塑造特色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有益举措[17]。青年人在接受能力、表达方式、创造才华方面具有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在推动乡村发展进步、文化传承、道德指引的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在文化层面上,有传播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的作用。结合乡村民俗文化的差异性,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与改造民俗文化;同时,可以与教育行业相结合,对于某些值得传承的工艺,可以虚心学习,利用教育的手段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传承给下一代;在旅游开发方面,相关专业人才可以参与旅游工程设计与建设,旅游专业的人才也可以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建言献策,但要注重保留乡村自身的特点,留住乡愁文化。在文创产业中,要善于挖掘乡村人文历史底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展有关乡村名人的生平、家族历史研究;发掘特色有深刻内涵的思想,以此为基础,举行研讨会、交流会、读书会等活动让优良的精神不断存续。同时可以建立展览馆、开办设计工作室、创立期刊、进行线上自媒体运营,将乡村的特色文化与产品相结合,成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吸引市场流量。在农业产业中,将自身优势与农产品输出、特色农业体验活动、承包种植方面相结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4.4 资本入局支撑

解决好引导、创新两个矛盾后,需要以资本作为支撑扶持相关项目的产生与运营,乡村振兴要发展产业项目,是一项基础性项目的同时也是艰巨的任务,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借助企业的力量。地方政府要统筹兼顾,着眼于未来,合理规划布局,促进资源的集约化,为青年人才返乡提供充分的基础条件;同时可以在创业的资金问题上提供“减税降费”等举措,打好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18]。青年人可以结合乡村不同特征,为乡村做整体规划,并引入旅游公司或其他投资主体,共同组建开发公司,形成“公司+村庄”的经营模式。对于已经存续多年的农家乐等业态,用新时代下的新风尚引领其打破传统的桎梏,创新业态,刷新社会公众的传统认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旅游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级的消费形式[20]。人的思想总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而产生变化,近年来改革成果不断涌现、各种业态的出现丰富了居民生活,旅游更是收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需求。相较于以往观光游憩的传统旅游观念,当下旅游消费者更倾向于新鲜、摆脱传统的体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状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作生活中压力大、渴望享受田园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精神消费品”。在这一产业中,青年人可以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近距离管家式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也能开办老式照相馆、花店、小酒馆等不同风格的业态。也可以作为运行管理者,将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整合闲散资金和政府财政资金,变成村民和集体的股金。利用地域环境独特性与文旅资源的稀缺性,做乡村的“资源管家”;利用财政款项与相关资金,做乡村的“财务助手”;以发扬好乡村文化、传递独特的乡村美貌为己任,做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5 小结

通过探寻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强化青年人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感,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需要更优的资源配置,更需要各个主体的通力配合。乡村振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完成,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中坚力量,青年人应勇挑重担,以强大的决心和坚韧的毅力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青年人人才发展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