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玲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职业教育走上了快速并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问题因此成为新的关注点。本研究在智慧学习广泛应用的环境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调研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不高的主要因素所在,围绕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教师投入、校园文化及朋辈支持等影响因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提出提升学习投入度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8-0131-04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存在学习投入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职业教育水平不能契合市场需求等问题,进而導致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生源和学生就业不佳[1]。高职学生教育质量不尽人意往往更加深了人们固有的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学生学习投入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更应当引起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院校的关注。本文利用质性研究方法,以Z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学习投入度展开研究,分析影响其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提升策略。
一、文献综述
(一)对学习投入度的认识
学习投入度(Academic Engagement),主要从行为、情绪、认知投入三个维度来看从事学习的完成程度和表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从学生角度将其定义为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情感感受。Skinner,Kirchner等则将对学习投入进行维度划分,即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行为不满、情感不满[2]。认为学习者不投入显性行为会被制止,如睡觉、随意走动等,但不排除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不上心、有挫败感等现象。因此,学习投入度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投入行为、认知、情感投入等研究,不投入的行为、认知、情感等表现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Papadiamantaki等(2018)从学习投入度的反面探讨其行为的影响机制[3]。孔企平(2014)则通过课堂记录、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参与数据,获得了单纯的行为投入并不足以提高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只有在行为、情感与认知的全面参与下,才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结论。
(二)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学生、老师、教学环境、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其中,人口学统计学变量的研究,包括了性别、年龄、生源、家庭等,也有不少研究从学生对外界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等进行了探讨。如Furrer等(2017)发现,家长、老师及同学的亲密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情感投入度上,且女学生的亲密度及其对投入度的预测能力高于男生。Calvert(2017)在对学业不良的中学生进行研究后发现,教师的激励风格及行为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促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4]。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1.现有文献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认识逐步加深,在影响因素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高职学生有其特有的特征,在相关领域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2.目前学习投入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和投入度衡量方面,但对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非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关注不够;3.国内学者对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研究尚付之阙如,在定量定性分析方面更有待加强。
由此引发本研究思考,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有何特殊性,如何对它们进行界定?影响学生投入度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以及提升策略有哪些?
基于这些思考,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探究智慧学习环境下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选取访谈对象
本研究选取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Z校管理信息学院作为抽样对象,选择20位老师推荐且有意愿接受访谈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一学生8名、大二学生8名、大三学生4名;男生8名、女生12名;提前招生9名、高考统招11名。利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提纲,调查对象自评自身学习投入度状况。
(二)资料收集
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对调查者进行访谈,采用录音和笔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询问诸如“你认为影响你学习投入度有哪些因素?在上述因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能举例说明吗?”并通过进入课堂、寝室、自习室、实训场所等观察研究,获得学生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智慧环境等资料进行补充。
(三)资料分析
第一步,及时录入整理访谈记录并编码、提炼、归类建立类属,获得调查对象学习投入度的基本信息;第二步,在访谈资料、编码资料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从问题及文献提炼出最底层的编码,即三级编码,概况归纳总结19个节点,即二级编码;第三步进行归纳整合得出5个节点,即一级编码,并对各影响因素类属之间关系进行梳理。
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喜欢这个专业”“喜欢这门课”。有实证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在高职学生投入度中占有最大的影响地位。例如S5表示,“对专业没兴趣,上课就犹如行尸走肉,没有动力,就是被推动走,学习效率也就不高”。S18提到,“只有对这个专业和这门课学习感兴趣,才会更认真听课、参与老师互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对所学专业和所上课程有学习兴趣意味着会有较高的学习投入度。
(二)学习目标
访谈中发现,被访者普遍反映自己或者周边的同学缺乏自我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晰,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其中又表现在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被游戏、娱乐活动所吸引,自我监督能力弱,学习拖延症严重等现象。例如S2、S4表示“平时感觉什么事情也不会想到学习、看书,会去逛街,玩手机游戏等。”“学习不如初高中老师管的那么紧,主要靠自己,但自己好像很迷茫,找不到方向,容易产生惰性心理”。S7、S13、S14等被访者均表示自己有严重的拖延症,从而影响到学习效率和投入度。
(三)教师投入
诸如教师的授课方式,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师生互动等概况为教师的投入,对学生的投入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不少被访者表示教师如果要求严格,自己的投入度会高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生动,实践案例多,会让学生有更高的兴趣,师生互动更积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投入度会更高。例如S1、S2、S8、S16表示,“沈老师上课严肃,经常点名回答问题,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很好”“张老师,企业经验丰富,案例多彩,让学生动手的多,大家就更盼望上这门课”。反之,如果教学方式传统,老师不管学生的听课状态,日常考核松散,内容陈旧,甚至照书搬,学生就会出现听不进去、睡觉、玩手机等现象[5]。
(四)校园文化
访谈中发现,好的校园氛圍和好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更加投入,这些都被概况为校园文化[6]。不少被访者表示,在教室和图书馆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学习投入度会更高。但也有学生指出,“图书馆情侣太多,占着位置谈恋爱的也不少,环境好不意味着学习氛围也好”。S1提到白天去教室自习,但有班级上课,导致需要频繁地换教室,比较麻烦,希望学校可以在教室门口把课表贴出来。宿舍作为学生一天中呆的最长的地方,寝室文化也尤为关键,寝室同学爱学习、爱看书,自然而然也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如果寝室同学玩游戏、刷剧,那么也会磨灭其他同学一颗想学习的心。S10提到,“寝室基本就是游戏天地和睡觉使用,学习氛围基本没有。”不少受访者表示,“看见室友打游戏、玩手机也会有种想玩的冲动”。
(五)朋辈支持
朋辈既有朋友也有同辈含义,包括同辈辅导员老师、室友、班级及小团体朋友等[8]。不少受访者表示,“如果我一个人看书,室友都在玩游戏,刷剧等,我也不想学习”。学习团体中的朋辈互动,朋辈辅导员、老师鼓励关注等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投入程度。在班级层面,好的班风学风能够带动班级个体的学习投入。同伴的学习状况等也能深刻影响高职学生个体学习投入度。S17坦言,自己容易受他人影响,“大一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大学学习很轻松,只求考试60分,能毕业就可以,但是其他同学在争取入党,拿奖学金,参加技能大赛等,就会受到触动,也激励自己更加投入”。
四、提升策略
(一)学校层面
1. 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自己的专业不了解,职业定位、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有何用,因此缺乏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9]。针对于此,学校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新生始业教育,从大一新生入校伊始应花大力气从专业出发,上好开学第一课,深度融合行业、集聚企业资源,提高学生对专业认知度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职业定位和人生定位。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课程出发,将其设置为必修课,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时,建议每学期开设小量课时,形成进阶式课程引导,深度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绩效完成度。学校的学风建设、学习基础环境、图书馆功能完善与否等都是与本科院校的差距所在[10]。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计划中的高职院校更应该积极提升图书馆功能、智慧教室建设等校园基础建设,提升管理手段正帮助学生导航、解惑、纠偏,引导学生利用好在校的三年时光,帮助其在学习轨道、人生轨道上顺利前行。
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不能一味抱怨生源不如本科,尽管生源上的差距客观存在,但也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寝室入手,对寝室文化、自习室文化建设等不断改善学风,创设更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条件[11]。
(二)教师层面
调查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投入度反映的集中体现之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甚至人格魅力等因素[12]。建议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加强问题式教学,结合企业实际,以问题为启发,吸引学生关注和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提升综合能力。多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深入行业,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专业操作。
调研发现教师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目前普遍存在师生互动不积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缺乏参与与指导的情况[13]。应完善相应制度,引导教师加强师生间课堂以及日常互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做好科学的学习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乐观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要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业支持和指导,推行现代学徒制模式,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教学目的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生学习投入度。
(三)学生层面
提升学习主动性,根本还是在于学生自身。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提升主动学习的学习动机,是提升学生自身学习投入度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找准定位,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目标确定的合理性[14]。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需要学校,教师,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学生应积极参与课余活动,找到自身的兴趣点,使自身的学习和爱好能够找到契合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础。学生要重视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课上课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去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专业,提升实操能力,和技能,以适应当前的竞争社会。
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不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是很重要的因素[15]。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让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协同调动,紧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真正实现学校营造环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
参考文献:
[1] 高海燕,魏峰.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估的路径探析——基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8(07):35-39.
[2] Kirchner,E.. An Exploration of Existential Needs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with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7,81(08):149-172.
[3] Papadiamantaki,Y.,Fragoulis,G.,Soroliou,E.. Understanding Student Disengagement from Student Elections Process:The Case of Greec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8,26(03):429-442.
[4] Calvert,E.. Engaging Student Disengagement[J]. Exigence,2017,1(01):1-12.
[5] 汪雅霜,汪霞.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教育研究,2017(01):77-84.
[6] 蔡檬檬,汪雅霜. 打开“黑箱”: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影响机制的质性研究——以某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1(17):73-80.
[7] 肖艷双,徐大真.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J]. 职教论坛,2012(30):79-83.
[8] 许俊卿,谭英耀,侯雪莹. 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及其提升策略[J]. 高教探索,2014(06):132-137.
[9] 张锐. 同步互动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10] 陈琳,王蔚,李冰冰,等. 智慧学习内涵及其智慧学习方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2):31-37.
[11] 沈倩倩. 高校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策略研究[D]. 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0.
[12] 高媛,黄真真,李冀红,等.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认知负荷问题[J]. 开放教育研究,2017(01):56-64.
[13] 于颖,周东岱. 智慧学习语境下学生智慧发展研究现状及策略探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7(05):83-88.
[14] 赵忠君,郑晴,张伟伟. 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9(02):43-51.
[15] 包志梅. 本科生学业成绩的同伴效应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0(06):25-31.
(荐稿人:陈雅,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