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同类 凸显差异

2021-12-12 12:39唐惠忠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微澜黄先生林先生

唐惠忠

【技法解读】

名著《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同中显异”的艺术手法。比如宝玉与茗烟虽然“情同手足”甚至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但由于两人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迥异,因此在一些事上,尽管目标一致,但性格、情趣、策略却截然不同。正由于这种差异,才使茗烟像一片绿叶衬托得宝玉這朵红花更为绚丽,才使宝玉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假如没有茗烟这个小人物,宝玉的形象便会失去不少光彩。这,也许正是曹雪芹塑造茗烟的用意所在。

又如作家王国华的短文《两家小店》(原载《老人世界》)这样写:

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家和右边那家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

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总是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

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了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

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

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了一碗粥。问我:“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我笑了,说:“加一个。”

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来,左边这家小店就要比右边那家多卖很多鸡蛋。

该文把“两家卖粥的小店”聚合起来,同中见异,突出表现了“给别人留有余地,更要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大的领地,这样才能于不声不响中获胜”的道理,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中学生写记叙文时运用“同中显异”法,有利于丰富文章内涵,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有利于深刻地表现文章主旨。用好这一手法,主要有两个注意点:

一、“同类聚合”要巧妙。试阅读下面两则短文:

走不回来的人

潘洪刚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他想从部落首领那儿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贪心人走不回来,是因为贪。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不贪,可是也走不回来。

有一次,我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邻居却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块木块,把画挂上面。”我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他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我们便四处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他说,“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后,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我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当然,那幅画,我还是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墙上。下午再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交化商店里往外架一台笨重的电锯。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种走不回来的人。他们认为要做好这一件事,必须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须得去做更前面的一件事。他们逆流而上,寻根究底,直至把那原始的目的淡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样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起初,个别的人也许知道,然而一旦忙开了,还真的不知忙什么了。

但是歌

叶大春

一次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用“但是”造句,女儿竟一口气写了一首《但是歌》:

报纸电视里天天喊“减负”,但是我们的作业天天在增加。

老师家长总在教导我们不说假话,但是大人们总在说假话。

我知道调皮捣蛋会惹老师生气,但是我不喜欢做一个乖孩子。

班长哪门功课成绩都不如我的棒,但是班长最听老师的话。

贾小岛玩弹弓射伤了林夕的眼,但是他爸是大款一点儿不慌。

王大路哪次考试都偷看课本,但是他妈是区长一点儿不怕。

今年班上搞了一次班干部竞选,但是最后还是老师说了算。

学校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但是班上就有同学闹矛盾没拉手。

学校昨天组织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今天班上就少了一个……

我好奇地问女儿,班上少了谁?女儿说:少了林夕呗,她的眼睛被打瞎了一只,她爹瘫痪了,她妈下岗了,她只好退学帮妈妈摆小摊做生意。我怅然无言。

那夜,我浮想联翩,辗转难眠,索性爬起来,拧亮电灯,为女儿写了一首《但是歌》:

你可以玩幽默耍调皮发牢骚,但是你得热爱生活、认真做人。

你可以知道人生的假丑恶,但是心灵一定要追求真善美。

你可以保持你的个性,但是别染上孤傲尖刻、虚妄自负的坏毛病。

你可以批评指责别人,但是别忘了养成自我批评的好习惯。

你不能左右天气,不能改变容貌,但是你可以改变心情、展现笑容。

你不能时时顺心、样样顺利,但是你可以处处尽心、事事努力。

你不能改变他人,不能预知明天,但是你可以掌握自己、把握今天……

前一篇行文有波澜:开头饶了个小弯子,用因贪心而走不回来的故事作为引子,导出另一类“走不回来的人”,这种笔法颇耐咀嚼。后一篇由两首《但是歌》组合而成:女儿的一首,从小处着手,揭露了她身边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父亲的一首,从大处着眼,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前者诙谐,后者端庄;前者具体,后者概括;前者侧重罗列现象,后者着重阐发事理。两首《但是歌》内容不同,风格有别,但彼此之间又有内在联系,将它们组合在一篇文章里,可谓匠心独运,精妙之极。

二、“凸显差异”要清楚。即作者选取的人、事、景、物之间既要有相关点,也要有反差。如下文:

微澜

王梦蕾

平凡的生活似和风下的海面,微澜起伏,荡漾出人生灵动与玄妙的色彩。

黄先生与林先生是同事也是邻居,两家中间隔着一道二十公分的墙。墙东与墙西的生活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景象。

这边,黄先生与黄太太小矛盾不断,玩笑也会演变成斗嘴,两人虽时常磕磕碰碰,但也一路走过了十多年。那边呢,林先生与林太太相敬如宾,可谓夫唱妇随,在外人看来他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天,黄太太见了林太太新换的窗帘,惊羡不已。晚上,没等黄先生放下公文包,便提议道:“夏天到了,我们家的窗帘颜色过于沉重,不如换个新鲜点的颜色?”

“深色挡光,颜色淡了显轻佻。”黄先生道。

“林太太把窗帘换成粉红色了,林先生半句不满的话都没说。”黄太太道。

“兴许林先生也爱粉红。”黄先生笑了笑。

见丈夫没有换窗帘的意思,黄太太努着嘴走开了。黄先生看这阵势,只得委曲求全,叹息道:“换吧,别选粉红色就成。”

又是一天,黄先生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辛苦一天的他,此时无比渴望妻子能笑盈盈地端出為他准备的热腾腾的饭菜,可眼前的食物——所剩无几的鸡蛋汤里漂着几根肉丝——令他无比失望。他大叹一声:“唉……”

“我今天打扫了一天卫生,顾不上准备点好吃的,给你个发扬艰苦朴素美德的机会。”

“前天泡面,昨天是大白菜炒大白菜,今天还这么不景气,老婆,你想榨干我的脂肪不成?”

“你就没有看到我的付出吗?你嫌这嫌那,左右都不顺眼,那你自己怎么不动动手?”黄太太有点生气了。

“你看,又生气了不是?人家林太太把林先生养得白白胖胖,满面红光。你看看我,满脸菜色,面黄肌瘦……”

黄太太没出声,可憋了一肚子的气。她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小波折不断,不像隔壁林家平和温馨。换个窗帘要闹别扭,饭菜差点要受抱怨,别人家咋就那么太平呢?

第二天刚上班,林先生拉长着脸把自己跟老婆离婚的事告诉了黄先生,黄先生眼珠子瞪得老大,差点跌出眼眶,他急忙追问原因。林先生叹了口气道:“她厌烦了,说这样的生活毫无生气,单调乏味。”林先生又补充道:“她最羡慕的是你们那微澜不断、充满情趣的生活。”“啊?”黄先生目瞪口呆,嘴巴张得好大,半天也没合上。

回家的路上,黄先生若有所悟:生活中的微澜看似多余,实则维系着夫妻之间的感情,经历过波折的感情方能牢固。林先生一家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却是暗流汹涌。

黄先生刚到家,黄太太就埋怨起来:“这么晚回来,连个招呼都不打?”黄先生“嘿嘿”一笑,没有计较,脸上的笑容恰似湖水中荡漾的涟漪……

两对夫妻富有戏剧性的生活,生动具体地展示了作者对“微澜”的个性化解读。生活中的“微澜”,对维系感情起着独特的作用。这“微澜”,恰是生活的诗意。整篇文章内容充实,用笔老练,读来颇有余韵。

猜你喜欢
微澜黄先生林先生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家里来了位黄先生
朋友能继承孤寡老人遗产吗?
呼我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忙碌的莫林先生
微澜
千手观音
旧瓶装新酒
樸實無華的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