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群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为目的,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教师要利用学生讲故事、做数学游戏、设置数学问题、动手参与实践、表演和参与小组合作协商等教学策略创设互动情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教育价值与教学魅力,从而发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合作、创新等多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情境;策略探究
现阶段,仍然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机械刻板,课堂气氛沉闷。长期以往,学生逐步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体验有效进行整合,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基于“双向互动”模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中创设互动情境的策略。
一、借助故事创设互动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刺激或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刺激,以唤发和调动学生的愉悦情绪。小学生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地讲讲故事,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笔者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个人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有一天,去附近的人家化斋,好不容易才化到五块饼干。猪八戒见到饼干就想吃。孙悟空急忙说:“慢,五块饼干得分给我们四个人,怎样分我们才会得到同样多的饼干呢?说得出,就可以给你先吃。”猪八戒挠着脑袋,半天都想不出办法。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通过引入故事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二、采用表演创设互动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推理、逻辑等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相遇”,教师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相遇”。通过表演,学生对解决“相遇”所带来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就得心应手了。有一道数学题“奇思在游泳道内游了 3 个来回 ,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做错了,原来是学生对3个来回不理解。于是,笔者请学生上台表演怎样是“一个来回”。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道题。通过这样的互动表演,可以使得抽象复杂的实际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生活化,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游戏创设互动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年人的生活、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教学“看日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玩“起立、坐下”的游戏,让一个学生说出月份,其他学生学按要求去做。如果这个月是大月,男生站起来;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女生站起来。教学“5的加减法”时,采用动手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如果得数是5的加法,教师伸出2个手指,并问学生该伸出几只手指才凑成5;也可以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或者小组内互对等方法,来创设一个和谐互动的学习情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四、设置问题创设互动情境
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性,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以虚拟现实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的空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添一些有趣的内容,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笔者展示分桃子的情境图,设计问题:“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同桌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说说怎样分,并说出分的理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时,笔者出示一个三位数的数798,问学生798能不能被2整除?学生开始动笔计算。这时,笔者说:“我不用动笔,就能准确判断出来,你们信吗?不信可以验证一下。”学生经过计算,果然没错。笔者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继续提问:“有些数很奇妙,你们知道是哪些数吗?这些数又有什么特征呢?”笔者的一连串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课堂交流,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所得。师生之间和谐互动,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五、通过动手实践创设互动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动手参与实践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解决数学内容抽象化和学生获取知识形象化之间的矛盾,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动手去参加数学实践,以直观的形式真实呈现,亲自去发现,切身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以动手实践创设互动的情境,以动促思,让课堂激情飞扬,引导学生走进探究数学的乐园。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探究“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纸箱各有几个面?”这个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同桌相互交流、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桌的探究交流中,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两者的异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创设一个学生动手实践的互动情境,让学生将视、触、听等的感官充分协同起来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采取合作学习创设互动情境
合作交流學习,有效地克服传统授课带来的“一刀切”“一言堂”等弊端,扩大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范围,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师生教学相长。教学“长度单位”时,让学生同桌合作测量“1米、1分米、1厘米究竟有多长”,让学生体验互帮互学带来的快乐。在教学“什么是周”时,全班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给每组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组内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作业本封面、课桌面、鞋底的周长测量。学生在测量中不断地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经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师生参与互动、共同学习成长的一个过程。要改变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适时的提醒与点拨。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闫梅红,马燕.教师的教法阐释[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6-222.
[3]冯虹,王光明,岳宝霞.新理念数学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8-91.
责任编辑 罗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