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祥 朱丹丹 孙 晶
(1.扎兰屯职业学院 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2.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Farl.ex Murrill),又名皱环球盖菇、斐氏假黑伞、酒红球盖菇等,俗称赤松茸,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真菌类植物。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近半球形边缘内卷、后扁平;菌盖肉质,光滑或有纤毛状鳞片,湿润时表面稍有黏性,干后表面有光泽;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为污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菌盖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柄长5~20cm,柄粗0.5~4cm,菌环以上污白,近光滑,菌环以下带黄色细条纹[1]。
我国野生大球盖菇主要分布于台湾、香港、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吉林、西藏等地,多生于林中、林缘的草地上。
大球盖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钾、铁、磷等矿物质[2],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辐射、调节免疫机能、抑制肿瘤生长、预防冠心病、缓解精神疲劳等保健作用[3]。
加工工艺流程:采收→平根、除杂→分级→漂洗、护色→烫漂(杀青)→冷却分级→定色→退硫→盐渍→装桶。
1.1.1 采收大球盖菇的菌伞尚未完全伸开,菌盖边缘稍内卷,子实体菌褶尚未全部伸开即为采收最佳时期,应选柄粗、盖肥、不开伞的鲜菇进行加工。鲜菇一般早上采收,出菇旺季视情况可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大球盖菇在采收前24h 就应停止喷水以降低鲜菇水分。采收人员符合食品健康要求,采收时带卫生手套,盛具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1.1.2 平根、除杂采集后的大球盖菇应及时清除根基部残留的泥土、培养料、菌丝束等杂物,剔除异种、不完整蘑菇。
平根是为了去除毛刺;检查虫道,去除虫根;检查掺假杂物;去掉柄下部分的老化根、黑根。
1.1.3 分级根据菌盖直径将菇分级,按大(伞径7cm 以上)、中(伞径4~7cm)、小(伞径4cm 以下)三级分类加工。
1.1.4 漂洗、护色漂洗是洗去菇体表面的泥沙、杂质,防止鲜菇氧化和褐变,保持食用菌的色泽和营养成分。漂洗水中常加入0.03%~0.08%的柠檬酸和0.04%~0.06%的焦亚硫酸钠或连二硫酸钠,然后将菇体放在上述水中浸泡20~60min,进行漂洗、护色。
加工过程中最好用铝锅或不锈钢锅,如果用铁锅,一定要用淡盐水洗净,去掉铁锈,去除油渍,否则易引起菇体褐变,影响成品的质量。
1.1.5 漂烫(杀青)水开后再倒入菇体,菇量是水量的35%~40%,水少或菇多,翻动时易造成菇体破碎,且漂烫不均匀,煮不透。在漂烫的过程中轻轻上下翻动,使菇体漂烫均匀,捞出泡沫。鲜菇下锅后待水重新沸腾3~5min,煮至菇体熟而不烂为止。煮菇4~5 次需更换漂烫水,煮菇水可用5%~6%的食盐水,也可以用清水[4]。鉴别漂烫生熟的方法是把菇体捞出放入冷水中,若下沉即为熟,若上浮则是生的。
漂烫是为了软化组织,缩小体积,固化纤维质,增加塑性,便于加工;杀菌防腐;驱除菇体组织中的空气,破坏酶活性,防止褐变;杀死菇体细胞,破坏细胞膜结构增强细胞通透性,有利于盐分渗入组织;排除部分水分。
1.1.6 冷却、分级大球盖菇烫漂后,应立即放入含1.0%~1.2%柠檬酸的冷水中迅速冷却,待菇体冷透后按食用菌分级要求分级。
1.1.7 定色将冷却分级后的大球盖菇放入定色缸内,加入大球盖菇重量0.04%~0.06%的焦亚硫酸钠,在16%~18%的盐水中腌渍3~4 d,因盐分向菇体内自然渗透,逐渐完成定色[4]。
1.1.8 退硫定色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除去硫化物,浸泡定色后的大球盖菇,使菇体内二氧化硫的含量低于0.05 g/kg[4]。
1.1.9 盐渍将凉透沥水后的大球盖菇放到浓度为16%~18%的盐水中腌渍3~4d,后捞起、沥干,再放入22%盐水内,腌渍7d,当缸内盐水浓度不再下降、稳定在22%左右时即可装桶。腌制时盐水应淹没菇体,并在菇体表面撒盐护色防腐,上压竹片等重物,避光存放。
1.1.10 调酸、装桶在清洁的包装桶内衬塑料食品袋(防止桶破盐水漏出),先加入少许用0.4%~0.5%柠檬酸溶液调节pH 为3.0~3.5 的22%食盐水,以防向桶内倒菇时碰坏菇体。将腌渍好的大球盖菇捞起,沥干盐水(沥水要求:滴水不成线即可)后称重,按塑料桶容积标准倒入腌渍好的大球盖菇,再在桶内加入适量新配制的pH为3.0~3.5、浓度为22%的盐水,密封袋口、压下内盖,使菇体淹没在液面下,再旋紧外盖,贴好标签,入库贮存或销售。
菌盖为红褐色、菌柄为白色或灰白色;菌体坚挺且富有弹性、无软体;形态基本完整,无畸形,破碎率不超过1%;无老化根、杂质、异味、病虫害、腐烂变质。
大球盖菇菇体含水量比较高,将鲜菇按一定的规格切片,可用烘房或烘干机等设备使菇体干燥,降低菇品水分,延长保质期,大球盖菇干制品水分含量要求控制在13%以下。
加工工艺流程:采收→去杂、平根→切片、装筛→烘干→分装→贮藏。
2.1.1 采收同1.1.1。
2.1.2 去杂、平根同1.1.2。
2.1.3 切片、装筛将清理干净的鲜菇切成厚度约为0.5~0.6cm 的薄片,装筛时摆均放正,不可重叠积压,避免伤菇而影响质量。
2.1.4 烘干
2.1.4.1 烘烤预备期不同天气采摘的鲜菇烘烤温度会略有不同,晴天采摘的菇烘制起始温度调控至37~40℃,雨天采摘的菇则为33~35℃。菇体受热后,表面水分大量蒸发,此时应全部打开进气孔和排气孔,回温孔关闭,使水蒸气尽快排除,褶片固定,直立定型,确保菇片不变形不卷边,色泽正常,防止鲜菇在含水量高的情况下烘温过高,通风不良,造成“煮菇”现象。温度升高1~2℃/h,逐步升高至40℃左右,烘干3~4h。若此时温度骤然升高,会造成组织失水太快,使鲜菇菌盖变形、菌褶倒叠、菌盖龟裂、颜色变黑、破坏酶的活性,使大球盖菇失去原有的香味,降低商品价值。
2.1.4.2 烘烤中期烘干3~4h 以后,温度升高2℃/h 左右,逐渐升高至50℃左右,进气孔和排气孔关闭1/3,再继续烘干3~4 h,然后温度逐渐升高到50~60℃,进气孔和排气孔关闭1/2,回温孔开启1/2,相对湿度应调整到10%左右,继续烘干1~2h。排湿过度,易使菇片色浅发白;烘干的菇片带有水浸状的黄色,说明排湿不好或者温度偏低。
2.1.4.3 烘烤完成期温度控制在60~65℃,进、排气孔全部关闭,回温孔全部打开,使热空气上下循环,再继续烘干1h,最高温度不能超过65℃,否则易烧焦。用手指压按菌盖与菌柄交界处,若只呈现痕迹,说明干燥合格;若手感发软,菌褶也发软,则还需继续烘干,干制完成后,用手轻折菇柄易断,并发出清脆响声。
鲜菇烘干后,根据其色泽、大小、菌盖与菌柄等特征进行分级,分装于塑料食品袋内,密封袋口,选择阴凉、通风、干燥、洁净的库房低温、避光保存。
菌肉厚而细软、白色或灰白色,有大球盖菇的特殊香味,无异味;菇片边角不卷起、指甲掐不进、抓起来有“沙沙”响声,菇体含水量不超过13%;无斑点、杂质、病虫害、腐烂变质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