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哲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我国民间舞蹈的教学主要以八大民族的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但其传统的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江西省赣南地区一些面临失传的民间舞蹈已得到有效抢救,并且有关专家深入挖掘整理出了诸多逐渐被后人遗忘的舞蹈。而赣南采茶舞作为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客家文化而言,其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价值。因此,不论是赣南地区的高校,还是其他地区的高校都应挣脱传统舞蹈教学内容的束缚,将赣南采茶舞蹈融入高校的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中,并深入挖掘其教学内容。但目前,将赣南采茶舞蹈引进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高校只有赣南师范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以及赣南教育学院这三所院校。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风格及其表演气质,可有效充实现有的民间舞蹈教学教材。
赣南地区的采茶舞蹈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局于2008年规定将赣南的采茶舞蹈融入高校教育中。其根本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赣南采茶舞的学习,深入了解赣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及相关民俗礼仪,这也是赣南采茶舞蹈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赣南师范学院是赣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高校,其在当前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时代下,需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环境,以及地域特色,大胆的创新教学特色。并将采茶舞蹈的文化内涵引入高校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其教学内容和制定相关的教学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完善高校舞蹈学专业中的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让其和民间舞蹈相关之间进行有效互补,还可以有效加强各个地区的新艺术课程建设,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复合型舞蹈人才。
赣南采茶舞蹈从明清时期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源远流长,已成为赣南地区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资源。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强势文化侵蚀弱势文化的趋势,造成我国许多民族的本土文化快速消亡及流变。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国家开始注重文化的本土化问题。赣南采茶舞蹈是客家文化的一种缩影,其自身也彰显出赣南地区客家社会结构的独特性、客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国务院于2006年将赣南采茶戏纳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赣南采茶舞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至国内各个地区,其作为赣南采茶戏的一大重要表现形式而言,愈来愈被人们关注。而赣南采茶舞蹈融入高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赣南采茶舞蹈的独特韵味,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对民间舞蹈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艺术实践能力。另外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造福于社会,这也是赣南采茶舞在民间舞蹈中的教学价值。
民间舞蹈的本质就是抒情,而赣南采茶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深刻反映了赣南地区客家人的生活,而且充分抒发了客家人们的情怀。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不再像传统的民间舞蹈一样局限于舞蹈的基本模仿特征,它融入了诸多情感特征,赣南采茶舞蹈的每一个基本动作都可表现出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例如,赣南采茶舞蹈的“矮子步”,其用在不同的角色中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其既可以表现出人物角色奸诈可恶的形象,也可以匠心独具的表现出丑中的特色美,充分揭示了丑陋中蕴含的善良和高尚品德。由此可知,赣南地区的采茶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存在独特的鲜明内涵,并且虚实相生,抒发了客家人们浓厚的情感。对每一个人物角色的情感都刻画的较为细致,同时又以生动活泼的舞蹈语言深刻表达出了赣南地区客家人们的思想感情,从而向大众揭示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感受。
赣南采茶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言,其主要来源于民间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赣南采茶舞蹈的舞蹈语汇丰富多样,大多数动作都来源于山村动物的活动形象和客家人们的家庭生活动作,以及客家人的劳动场景,其基本的舞蹈动作就有500多种,况且这些动作都具有独特的象形性。比如,赣南采茶舞蹈的基本动作中具有种茶、摘茶、锄草、打鞋底等颇为形象的民间生活元素,这也是对赣南地区客家人的生产及生活的直观模拟。除此之外,赣南采茶舞蹈中还存在类似于“黄狗撒尿”和“乌龟爬沙”等对动物的活动进行模拟的动作。这无疑为赣南采茶舞蹈增添了几分幽默感,使其富有浓厚的喜剧氛围。赣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客家人民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需要进行诸多劳动生产,大多日出而出,日落而归。而赣南采茶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就通过客家人民上山蹲腿的动作以及挑担重压的形体特征,充分提炼出行云流水的矮子步。现如今,这种依据自然环境和客家人民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矮子步”,已成为了赣南采茶舞蹈中最具象形性的一些舞蹈动作特征。同时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舞蹈动作,是赣南地区客家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赣南采茶舞蹈的特色之一,这也形象的彰显出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矮子步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是赣南采茶舞蹈中生和丑的基本舞步,所以其可成为高校民间舞蹈中赣南采茶舞蹈的教学内容。赣南采茶舞蹈中的矮子步根据屈膝的深浅程度,可分为高、中、矮三种不同的桩。高桩舞步又包含了八字步和并步两个舞步,而中桩则一直贯穿于男角表演的全程舞蹈动作中,高、中两桩的基本舞步绝大多数时候用于正丑这一角色的舞步表演中,矮桩则多数用于反丑这一角色。赣南采茶舞可以延伸出诸多动作,如鸭子步和滑步以及盖膝步等,其舞蹈动作虽千变万化,但始终围绕“矮”这一核心进行变化,以屈为律动,其每一动作都以表演者的双腿半蹲或全蹲的姿态展开。这对于民间舞蹈而言,也充实了其教学素材。所以,高校应大力将赣南舞蹈的矮子步融入其课堂教学。并且对于矮子步的教学内容,始终要以高桩、中桩、和矮桩等三桩不同技法教学为主。以矮桩的教学技法为例,舞蹈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让其双腿微屈膝,踮起脚尖,脚后跟向后延伸并拔起。学生的手臂向左前方甩袖,同时手心要朝外成一个平弧形。高校对矮子步的教学始终要以“矮”为核心,不能脱离教学主题,要求学生在矮子步的训练中形成“重屈轻起”的优美动作形态。
上文中提到赣南采茶舞蹈特征具有象形性,因为其提炼了诸多动物及生活场景的动作模拟。而模拟动作作为赣南采茶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高校民间舞蹈中赣南采茶舞的教学内容。赣南采茶舞蹈中模拟动作的基本舞蹈动作已有500多种,主要包含动物模拟及情态模拟两种,其中动物模拟的舞蹈动作占了三分之二。例如模拟狮子开口、模拟猫咪洗脸以及模拟蜻蜓戏水等。而而情态模拟的动作也十分丰富,如打鞋底、模拟客家人梳妆以及在大树下睡觉等生活场景,使得赣南采茶舞蹈极具幽默性和趣味性。赣南采茶舞蹈的模拟动作的风格及表演气质,为其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化内涵。所以高校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可有效挖掘其风格特征,从而让学生了解背后蕴含的内涵。
在赣南采茶舞蹈的表演中,各个人物角色手中均会拿着一把彩扇,但其扇子并不作为道具而用,而是作为一件重要物件变幻成千姿百态的扇子花。其主要是用于表达舞姿和情感,在表演中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扇子花又包含单扇花和双扇花两种,单扇花男女角都可用,而双扇花大部分用于女角身上。扇花的大小可收缩自如,其花样众多且变化无穷。扇子花的扇法具有丰富的种类,而高校将其作为民间舞蹈中的赣南采茶舞的教学内容时,也应对斗扇、折扇、风车扇、一指花、三指花、五指花等不同形态的花样动作。扇花可充分彰显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表演风格,所以其也是赣南采茶舞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建立起赣南采茶舞的扇子花教学体系及相关课程。
综上所述,赣南采茶舞蹈不论是在文化内涵,或者是舞蹈特征,亦或者是在舞蹈动作风格上,其都具有较为鲜明的独特魅力。因此,高校对于民间舞蹈的教学,应充分挖掘赣南采茶舞的精髓,将其矮子步和扇子花以及模拟动作等作为民间舞蹈中赣南采茶舞蹈的教学内容。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元素,让其成为高校民间舞蹈的特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