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域下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

2021-12-11 21:04:43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礼仪

黄 梅

(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4)

德育是学校所承担的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会议精神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德育宗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和奋进航标。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为立德树人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体系构建。

1 立德树人的时代命题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这里,“高素质”是一种内涵非常丰富的表述,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要求,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全面发展,其中德育素质居于首要位置,也是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催生了许多新业态新技术新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根本的一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没有变。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懂技术会技能,更要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操守,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矢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本质的体现。

1.2 立德树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人既是生命的个体,也是社会人。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社会人拥有“我为人人”的责任担当和“美美与共”的大美情怀。这需要我们在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实践中去培育和弘扬。

1.3 立德树人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生需求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道德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导向,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一个有道德的人,别人都愿意与之接近、与之相处;反之,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很难与人和衷共济、和美相处,别人更不愿意接近他,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因此,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必然要求崇尚真善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时候都做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2 茶文化的教化功能

2.1 茶礼仪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礼仪习惯

我国茶文化历经多年传承,形成了多元化的茶礼仪,相关礼仪有利于展现礼仪之邦风采,也能使八方来客感受中国的热情好客。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与茶相关的礼仪和文化,可使其感受传统礼仪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能通过促进其了解茶礼仪而督促其养成良好礼仪习惯,从而使学生懂礼法、懂谦和。教化与教育一字之差,千差万别,教化是指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茶礼仪为学生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培育爱心与孝心,能促进其传承传统美德,也能促进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2 茶德促进学生养成勤俭品德

茶文化中蕴含着为人处事之道,通过茶德引导学生了解拼搏与奋斗的重要性能使其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意蕴。一杯清茶先苦后甜预示着青少年应勇于奋斗,勇于拼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健康生活才能真正成长为四有青年,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茶文化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与于一身,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能增强其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激发其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怀。茶文化中包含儒家精华思想,茶德与儒家之德不谋而合。利用茶文化的教导功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真正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也能进一步理清茶文化与立德树人的关系,为教育结构创新与完善奠定基础。

3 立德与树人的逻辑关系

3.1 立德

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什么是德、谁立德、怎样立德。第一,什么是德。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德”字有多种解释,从“立德”的语境来看,德主要是指人们共同生活、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体到个体,特指一个人好的品行。古人说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强调的就是这种社会准则和规范,也指明了德与学之间的关系。第二,谁立德。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的为人之道、为师之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立德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立德首先应该立师德,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与优良的品德,坚守本分,坚守风范,以正确的道德观施教学生。第三,如何立德。教师应该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真正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师在树人的过程中,应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立德树德,实现以德育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2 树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因此,必须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3 立德与树人的逻辑关系

立德树人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立德与树人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从次序上看,立德在先,树人在后,德不立则无法树人;从地位上看,立德是前提,树人是根本,德高才能服众,身正方可言教;从内容上看,立德是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树人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立德与树人密不可分并高度统一。教师只有准确理解立德与树人的这种逻辑关系,才能在工作实践中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 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班主任工作的题中之意。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坚持“四心”育人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忠心、爱心、热心、恒心的教育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引领学生成人成才。忠心,是指对党的职业教育事业要有忠诚之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坚守教育者的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爱心,是指对学生要充满仁爱之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进步,及时鼓励学生,给学生温暖,树学生自信,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教育的温度。热心,是指要把班主任工作放到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等大格局中去谋划考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有益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恒心,是要求班主任要保持工作定力,不错过每一次教育的机会、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工作。

4.2 落实“四导”教育举措

从本质上讲,教育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导”上,班主任应熟练掌握对学生的引导、教导、指导、疏导技巧,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生快乐成才。引导,是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导,是指在发现学生不文明行为或犯错误时,要及时进行教育提醒,督促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断进步。指导,是要在专业发展、创业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化的辅导,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为将来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疏导,是指班主任要及时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情绪变化,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细心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守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

4.3 强化“四勤”工作标准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体现在日常。班主任要以脑勤、眼勤、腿勤、手勤的工作标准,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掌握真实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化解各种矛盾、提高育人实效。脑勤,是要求班主任要经常学习职业教育政策、班级管理艺术等理论知识,多思考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眼勤,是要求班主任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每天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校准和修正。腿勤,是要求班主任要经常性地深入班级、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手勤,是要求班主任要用心记录好学生的在校表现和个性特长,并载入学生成长档案。同时,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如学生生日、元旦等,送学生祝福卡片,真实描绘、赞扬学生的特长进步,温润学生心灵。

4.4 推进“四融”机制创新

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是一系统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实施。班主任要学会融合多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一是融入专业教育。二是融入家庭教育。三是融入社会教育。四是融入企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礼仪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现代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5-30 08:48:00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8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2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0
乘车礼仪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礼仪篇(下)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