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体验感悟,提升语言素养

2021-12-10 08:58李春霞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李春霞

【摘  要】古诗词是汉语文化的凝练,能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审美感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支架,增进学生的体验感悟,品味诗人情感,体悟诗歌内涵,从而促进语言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探究从依托情境、多样诵读及多元激趣等方法增进学生的体验感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1-0103-02

Promote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Improve Language Literac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Binhai Countr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LI Chunxia

【Abstract】Ancient poetry is the condensing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can increas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promote students'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lofty ambi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build scaffolding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taste the poets emotions, and appreciate the connotation of poe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literacy.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by relying on context, multiple recitations, and multiple excitement.

【Keywords】Primary Chinese; Poem teaching; Aesthetic perception

古詩词与学生生活年代相距久远加之特有的意象使用,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求细、求活、求趣、求美、求新,让诗意相融,在优雅生动的教学中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一、依托情境,促进深度理解

情境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之效,教师以游戏、语言、扮演、朗诵、音乐等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在古诗词学习中,由于学生阅历少,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处境、体会作者的心境,而情境能促进学生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时,教师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并导入如下:离别是最凄美的话题,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泼墨挥毫,成就了诸多美文佳作,唐代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师以歌曲渲染气氛,让学生体会离愁别绪,为文章的情绪奠定基调。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借助注释、资料以及自己的想象,拉近了与古诗之间的距离,感悟空灵之美。教师让学生品读离别之“寒”、内心之“孤”,并为学生补充王昌龄两次贬官的经历,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个“寒”,该如何理解?背景的介绍,能让学生感受到世态之炎凉、仕途之坎坷,让诗人觉得寒心,而朋友离去更令诗人孤立无援,此时诗人的内心非常复杂。教师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感悟,让他们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教师要带领学生赏析诗句,体会其中的意境,感受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相互融合。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作者的“点睛”之笔。如,在学习《江雪》一诗时,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串词连句、想象画面、体味情感等方法理解诗歌,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读出了环境之冷清?(鸟飞绝、人踪灭)这首诗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如果不用“绝”,你觉得用哪个词替代?此时有学生想出了“千山鸟飞尽”,教师让学生比一比,看哪种写法好?学生通过细细品味,体会到“绝”既有押韵之美,也能精妙地描绘出凄凉的环境氛围。教师让学生细细品读,找出能感受到蓑笠翁内心的孤独的字词,学生品读“寒”,体会到既有冬天之寒,也有心里之寒,借助天气表现人物内心的冷。教师要借助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搭建理解的支架,引学生融入情境中,调动感官体验,从而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

二、多样诵读,促进深度感悟

小学生爱模仿。教师要通过范读,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让小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提升他们的朗读、倾听能力,引发他们朗读的热情。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名家的朗读视频,感受他们的咬字清晰、富有情感的朗读,带领他们融入诗歌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能体味声韵之美。不同类型的诗歌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李白的诗飘逸,杜甫的诗沉郁,苏轼的诗豪放,学生只有把握诗性,才能读出诗的特质和美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的诵读配上背景音乐,引学生诵读,让他们读出节奏、读出音韵之美,让学生明白停顿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读出轻重音,能引学生入情入境,与诗人产生共鸣,能促进学生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借助读,读顺、读议、读景、读情、读味、读韵。如,在学习《十五夜望月》一诗时,教师让学生大声诵读,将诗歌读顺,可以通过自由读、小组轮读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学生通过说读读懂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学生默读并摘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并概括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让学生议读,边读边议,说说诗歌所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意境氛围?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读准、读顺、读意、读美,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刻感悟。

三、多元激趣,主动融入诗歌

兴趣能引发学生阅读、鉴赏、审美的动力。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渲染,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节奏、意境之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诗配乐,以声情并茂的教学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触。在学习送别诗时,教师以低沉凄凉的音乐,营造依依不舍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往往是一别永远,从而能衬托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教师可以依据诗歌内容,以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乐趣。

小學生受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难以感同身受,理解诗歌中委婉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中的人物,感受当时的情境,融入诗歌的意境,丰富自己的想象扮演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通过与诗歌的对话,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扮演中能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能学会临场应变,深刻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扮演中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表演,能调动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改编诗歌,感受古人作诗的乐趣,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创作的平台,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理解诗意、感悟诗韵的基础上,将古诗词改编为现代文,或让他们模仿创作,让他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教师不必对格律、声韵等方面提出过多的要求,要通过激励提升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古诗词中描写自然风光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还原诗中之景,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学生融入自然中看一看、闻一闻、嗅一嗅、摸一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从而感受诗人所表达的内容。如,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田园,让他们看一看金黄色的菜花,看一看儿童追蝶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听一听,体会诗歌的意境;演一演,理解诗人的情感;改一改,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看一看,获得真切的体验。教师通过多样的方法让学生融入诗歌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总之,古诗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带领学生诵读、感悟,以多样的方法增进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以诵读促进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4(0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