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瑞
李昌瑞,1947年生人,2020年开始参与环保。李昌瑞是一名退役老兵。2004年退休后的李昌瑞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哪里需要到哪里,平安巡逻、环境整治、为老助残……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老兵的热血。2020年,李昌瑞更是响应国家和北京市的号召,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李昌瑞热衷公益、践行环保、勤恳负责,受到了社区居民与志愿队伍的一致点赞。
2020年5月,北京市开始实施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嘉州水郡北区社区陆续实施垃圾分类“撤桶并点+桶边督导”模式。李昌瑞积极参与,成为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并组织身边的离退休党员和群众,主动承担起了小区内的垃圾分类以及宣传督导工作。
李大爷成为辅导员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大多数居民都能自觉将垃圾分好类并准确投放,但是仍有部分居民由于不清楚具体和分类规则或是嫌麻烦,无法做到正确投放不同种类的垃圾,几乎每天都有不按要求分类的垃圾被扔到垃圾桶旁。当时,正值天气炎热,异味窜鼻、蝇蚊乱飞,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已刻不容缓。于是,嘉州水郡北区社区居委会开始招募垃圾分类督导员。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昌瑞主动提出:“我来帮忙!”但是,由于担心李大爷年龄较大,无法承担颇为繁重的垃圾督导工作,居委会拒绝了他的要求。可李大爷不愿放弃,一直坚持主动到居委会报到,他说:“你别看我70多岁了,可我身体比很多60来岁的人还要好,肯定能帮上忙。”就这样,李大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能够成为 一名合格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加入到了社区“绿聚人”志愿组织中。李大爷告诉本刊“绿聚人”的意思是以垃圾分类、绿色环保号召居民,使大家在健康文明生活中“团聚”。这支志愿者队伍专门负责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引导居民正确、有序地投放垃圾,营造全民分类的良好氛围。
加入到了“绿聚人”以后,李昌瑞的身影便时时出现在小区内,积极履行垃圾分类宣传员、引导员、督导员的职责。无论酷暑严寒,李大爷每天都坚持工作。盛夏,天气炎热,打开垃圾桶就有一股酸臭味, 即便戴着口罩也会让人受不了。闷热的天气,身穿马甲的李大爷常常满头大汗,湿了衣裤,可是他毫无怨言;寒冬,天气寒冷,在室外站一会儿就冷得受不了,可李大爷却依然按时站在垃圾桶边,耐心指导居民如何将垃圾正确分类。除了桶边督导,李昌瑞还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中去。他走进一家家商铺、组织一批批居民,發放垃圾分类宣传册,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用自己的力量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另外,李大爷还经常到附近其他小区转悠转悠,吸收其他小区的先进经验,并灵活地运用到本小区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当中来。就这样,小区居民都渐渐地熟悉了这位“李大爷”,他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事迹,也慢慢地传开了。后来,提到“李大爷”,居民们便点头称赞:“他太好了,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真是个大好人。”
为增强社区“桶前值守”力量,嘉州水郡北区社区团支部在“志愿北京”发布垃圾分类桶前值守项目,许多共青团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守桶”行动,成为“绿聚人”团体的一员,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听说这项志愿服务后,李大爷主动找到社区书记要求带领这支年轻的队伍,他说:“参与这个项目的团员大多都是‘00后的孩子,跟我孙子差不多大。这些年轻人能够到社区争做垃圾分类员,有担当,对社区垃圾分类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一定能带好这支年轻的队伍。”
李大爷在社区工作者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作为群主,他每天要在群里统计当天能来值守的人员,排好班次,做好培训。李大爷巨细靡遗地向小志愿者们介绍了这支队伍的主要工作:“看桶”就是开展“桶边”宣传,对有需求的居民发放宣传页,通过现场分类的形式,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分类方法;“守桶”就是开展“桶边”指导,监督小区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对错误分类和投放的居民进行再宣传、再指导,现场指导居民进行重新分类和正确投放。“护桶”是开展“桶边”清洁,做好桶边环境清洁,对在垃圾桶周边乱丢的垃圾及时进行清理……在群里指导后,李大爷还要在现场手把手地带领小团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督导活动。他不畏垃圾的脏与臭,当看到居民前来投放垃圾时,都会主动为居民拉开垃圾桶盖,并耐心地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在居民投放有问题时也会主动进行重新分类调整。小团员们在李大爷的言传身教下,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志愿工作,还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延伸至自己的家庭,使家人们也能更加清晰、明了垃圾分类的意义。李大爷欣慰地告诉本刊,这种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带动垃圾分类顺利推行,效果显著。
最后,李大爷总结道,绿色环保、绿色消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要在购物、生活中注意节约自然资源,也要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来,积极开展各项变废为宝的活动,用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使垃圾处理更加高效、节能、环保。他坚信,有点光就要发点热,必须有奉献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房山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