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校长领导力是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本文聚焦校长教学领导力研究,从内涵、特征和养成进行分析。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怀着一种教育信仰和梦想,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精神,带领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改革的组织、实施、管理、激励的综合能力。从特征上可归纳为“经、导、智、新”。校长要从实践角度养成6大能力,即指导学生新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教师智慧导学力的能力、指导团队合作的能力、指导学本导学研究的能力,指导学本制度执行力的能力和提升情感教育影响力的能力等。
关键词
智慧导学 团队合作 导研机制 学本制度
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从规模、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1世纪初,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多元立体、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促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与学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对校长角色和职能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也对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和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从中小学校长成长情况来看,校长专业发展水平、教学领导力与基础教育改革所需之间还存在差异。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校长领导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本文聚焦校长教学领导力研究,从内涵、特征和养成进行分析。
关于领导力概念,目前有许多解释和界定,可以说众说纷纭。领导能力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热情与想象力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够统率团队成员全力以赴去完成目标的能力。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根据领导力概念谱系,领导力是支撑领导行为各种领导能力的总称,其着力点是领导过程;换言之,领导力是为确保领导过程的顺利进行或者说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服务的。基于领导过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如下领导能力: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等。何谓领导力?它是能够激发团队热情和统帅团队完成既定目标的综合能力。
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综合性教育改革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政府等多元主体的认识、观念、需求、文化、体制、制度的挑战和创新。其中一个力或几个力,都难以有效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校长在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性角色。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怀着一种教育信仰和梦想,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精神,带领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改革的组织、实施、管理、激励的综合能力。
一、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
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教本课堂逐步走向学本课堂,教本教育走向学本教育,教本学校将走向学本学校[1]。学本学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为理念。从学习型社会构建角度来看,学生不是未来课堂的唯一主体,师生也不是课堂的唯一主体,不能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要包括更多的学习主体,如其他参与者,家长、校长、研究人员、社区成员等,只有以学习者为本更为恰当,也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思想。未来的素质教育课堂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应该是学习者之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彼此分享、实现多元发展的突出“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只有建构“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基础教育学校才能构建体现“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精髓的学习型课堂。
在学本课堂视野下,校长教学领导力具体体现在智慧统领教师团队实现成功变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具体包括愿景力、团队力、学习力、导学力、研究力、评估力、激励力、情感力、制度力、文化力等等。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未来学校发展需要,我们把校长教学领导力归纳为以下六种:一是指导智慧导学力,它是指校长学会适应学本课堂的智慧导学策略方法,通过有效培训学科教师,使学科教师掌握智慧导学方法的指导能力;二是新学习方法指导力,它是指校長具备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新学习方法,能够通过体验式、建构式培训,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三是指导团队合作力,它是指校长能够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团队合作的工作、学习、研究机制,增强团队凝集力,提高教师工作团队和学生学习团队战斗力的指导能力;四是指导学本导学研究力,它是指校长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掌握最先进的教科研方法技术,培养教师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能力;五是指导学本制度执行力,它是指校长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树立“先学后导”新思维,建立学本课堂新常规,健全学本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营造学本生态文化的指导能力;六是培育情感教育影响力,它是指校长能够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引领学科教师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指导能力。
这六个能力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最后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校长所具备的校长领导教学改革与发展、促进学校变革的综合能力。其实,校长教学领导力最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从教师角度来看,能够智慧引领教师团队激发工作愿景,调动工作热情,培养教师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导学能力,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督导机制,最后形成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智慧创新的教师团队文化;从学生角度来看,能够科学引领学生团队激发学习愿景,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成员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健全团队学习机制,最后形成“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的团队学习文化。
二、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特征
如何推动“教”的学校向“学”的学校转型?如何管理好未来新型“学”的学校?这对新时代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素质要求。笔者认为,从特征上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即“经、导、智、新”。
1.“经”是经营团队——会带队
作为新时代校长,首先把握好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坚持培养新时代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其次,在把握好办学方向的前提下要学会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经营好校长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把教师团队打造成充满激情和能够智慧导学的具有战斗力的专业团队,把学生团队打造成充满激情和智慧学习的具有学习力的学习团队。新时代校长不能“单打独斗”,凸显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要调动集体智慧和能动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集中精力办大事。
2.“导”是科学指导——会指导
作为新时代校长,要学会用先进的理念、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教师和学生,不能故步自封,搞经验主义,要挑战自我,超越现实,积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践行“课堂革命”,推动学校由教本学校向学本学校转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科学指导学科教师的智慧导学力,培养学生的新学习力,提高学习效益,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团队合作力,缩小学生差异,指导学科教师的学本导学研究力,学会开展新型学研活动,提高教科研水平和能力,努力提高学科教师的学本制度执行力,能够按学本课程表组织课堂导学,培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情感教育影响力,全面建设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加油站”。
3.“智”是智慧管理——会管理
作为新时代校长,不是采用权威专治管理,而是倡导民主、人文、科学、理性的智慧管理,“智”主要体现在用“心”管理和建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人文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理顺各个层级的管理体系,让各个管理部门发挥其职能和作用,提高办事效益。尤其是指导学科教师在课前如何学会结构化备课,在课中如何学会智慧化导学,在课后学会如何回归拓展指导等。
4.“新”是创新发展——会创新
作为新时代校长,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坚持创新,跳出自己的经验范畴,要求新求异,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用科学原理和方法来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实践中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学校教育创新要遵循教育本质,所有创新要追求教育本质,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二是所有创新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三是所有创新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学生需要,进行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活动。校长进行教学创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质量,让教师学会智慧导学,提高职业幸福感,最终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
三、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养成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时代校长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领导力,才能领导教师团队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和谐、健康发展,才能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养成校长教学领导力呢?
1.加强先进理论学习,养成指导学生新学习力的能力
从学习型人才素质培养角度来看,只有人人具备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在学本课堂视野下,校长作为学习者的领导者,必须肩负起自己发展、学校发展的责任,是终身学习者,是师生的模范和榜样。“如果校长打算帮助教师改善他们的行为,校长就必须不断学习,以改善他的行为。”[2]所以,校长不仅要自己成为智慧学习者,而且要抓全校学生的新学习力培养工程,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培养适应新高考的学习能力。校长指导学生培养新学习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第一要务。只有培养新学习力,才能实现减负,才能保证教育质量。
在实践层面上,要培养学生的新十大学习力[3],即: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独立学习能力、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展示对话学习能力、问题生成学习能力、工具训练学习能力、高级思维学习能力、多元归纳学习能力、回归评价学习能力和团队评价学习能力。其中,每一种学习能力都有它自身的内涵、意义和能力特征,如结构化预习能力是指按一定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目标结构、能力结构、问题结构进行前置性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能力,核心意义在于学会结构化阅读文本,掌握一种终身学习方法,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一般而言,在课前使用这一能力。在课中常用的六个能力是指自主独立、小组讨论、展示对话、问题生成、工具训练和高级思维等学习能力。在课后常用的三个能力是指多元归纳学习能力、回归评价学习能力和团队评價学习能力。这些新学习能力对我们每一位出身于教本课堂的学生、教师、校长,尤其是对“减负提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新时代校长要学会指导新学习力方法,掌握培养新学习能力的指导技术,做到运用自如,要指导学科教师和学生人人学会学习。这是我们未来学校提高学习质量、提升教学效益的关键性要素。
2.走进课堂,养成指导教师智慧导学力的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校长要学会指导教师智慧导学,培养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智慧导学能力。在学本课堂视野下,教师角色是“大同学”,不是“蜡烛”,而是“打火机”,具体角色是思想者、设计者、、激发者、合作者、指导者、学习者、研究者和发展者。为了适应学本课堂内涵和特征需要,校长就必须培养教师适应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学习方式的智慧导学能力。在学本课堂视野下,校长要引导教师学会智慧导学,一是要创新教学思维,积极倡导建构型学习思维和合作型智慧导学意识。因为,在教本课堂中,多数教师践行的是传递型教学思维,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是相对独立的,这是一个误区。要引导学科教师建构师生合学,产生问题,从而师生对话解决问题的新思维。二是在师生关系方面,建立民主、人文、和谐的对话关系,在师生真诚对话系统中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提升知识能力,丰富人生情感,培养学科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三是要开发合作型智慧导学策略,要根据学生对话学习需要给予智慧引导,启用多元激活策略。当学生之间对话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采用“煽风点火”策略、“调拨离间”策略、“小纸条”策略、“二次讨论”策略、“诱思引导”策略和“直接指导”策略等[4]。比如“小纸条”策略可以在备课设计中准备,课堂导学过程中使用。教师尽可能少使用“直接指导”策略,尽可能不要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时空,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大同学”智慧导学支撑下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3.建立高品质的团队学习机制,养成指导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校长要学会指导团队合作学习,建立高品质的团队学习机制。这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基本能力之一,具体要指导各个班主任、各个学科教师学会建立高品质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从而搭建团队学习平台,缩小学生差异,提高教育质量。
如何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首先是设立学科长(组内课代表)、學术助理、学习长等新职务;其次是成立学科学习团队(任课教师、学科助理和每组学科长组成)、行政工作团队(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小组长组成)和教师教育团队(各个任课教师组成);再次是建立“三队管理”系统:教师教育团队(班主任和各个任课教师组成)负责“怎么学”;学科学习团队(学科教师、课代表和组内学科长组成)负责“会不会”;行政工作团队(班主任、班长和小组长组成)负责“学不学”。每个团队都建立本团队的愿景、口号、公约、团歌等组织机制,逐步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在组织过程中,三“管”齐下,相互促进,有机结合,使每个团队最大限度发挥合作力、学习力,共同追求“团队会学、个体学会”的高效益学习机制。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使全体学生和导学教师人人得到成功、人人分享成功快乐、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创建新型导研机制,养成校长的导学研究力
新时代校长要学会指导学科教师的新型学本导研方法,培养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学本导学研究能力,同时建议学校层面建构新型导研系统和学研机制。
随着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那么教研内涵也将随之转型。过去的教研活动是属于权威型传递式教研,在学本课堂视野下的教研活动,将走向主体参与的建构式导研活动,逐步追求更高境界的学研活动,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学”上来,开展学本导研活动。这种“学”研活动将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内涵建构性;二是全员参与性;三是主体积极性;四是生成探究性;五是专业发展性。学本导研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重心的导学研究活动,具体包括新校本导研、组本导研、团本导研、学科团队会议和行政团队会议等5个活动,简称为“三研两会”[5]。学本导研活动不单纯是指教师开展的单方面导研活动,而是师生共同开展的导研活动。不仅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潜能和能动性,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智慧潜能和能动性。只有建立“三研两会”为途径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本导研机制,才能保障学本课堂的持续实施和深入,才能不断地提高学本课堂教育质量,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校长如何有序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三研两会”呢?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增强团队意识,建立教师团队,整合教师资源,焕发教师工作激情。开展以备课组长为中心的学科教师团队和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师教育团队,使教师团队有自己的名称、口号、愿景、团歌等,努力使教师团队由单打独斗走向团结协作,使教师团队成员做到“认识一致、理念一致、行动一致、策略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学校教师评价体系要创新,由过去教师个体评价走向教师团队的集体评价,发挥团队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广大成员的积极参与作用。
校长培养教师的学本导学研究力,建立建构式新型的导研机制是校长教学领导力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平台,也是建立提高学本课堂质量的“加油站”。
5.健全学本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增强校长的学本制度执行力
在教本学校管理中,我们倡导的教学常规是“备、讲、批、辅、考”。教师每一天的主要任务是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考试。这是一种直线型管理常规。遵循的教学思维是“先教后练”,尤其是课程表是按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周课程课时编排表。这种课程编排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学习能力、学习情感,把学生当成了一种“器皿”,盛“知识”的仪器。这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智力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潜能挖掘、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学本课堂视野下,校长要培养教师的学本制度执行力,一是指导师生建构“先学后导”新思维[6];二是创新教学常规为学习常规,由教本的“备、讲、批、辅、考”走向学本“备—研—导—评—激”;三是要设计执行能力取向的课程表,学本课程表是按学生能力发展为价值取向而建构的能力成长型课程表,对于一个学期而言,第一个月是“学习能力培养期”,培养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第二个月是“知识建构期”,主要通过“问题解决评价课”来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迁移能力;第三个月是“拓展训练期”,主要通过各种工具性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第四个月是“高级思维期”,主要是在拓展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改题、仿题和编题,培养学习技能。在学本课程表执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有效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话学习,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负担减轻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同时,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发展了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6.建立以情感人长效机制,提高校长的情感教育影响力
在学本课堂视野下,校长要培养教师的情感教育影响力,指导班主任学会上好“情感发展体验课”,对原有的主题班会进行创新,引导班主任教师与班长在课前设计主题和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指导学生按主题进行结构化准备和预习,准备时间约一周,上周布置下周的主题,以便上课时展示、交流、反思和提升。情感发展体验课的操作流程分五步:第一步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学生代表主持,创设多元情境,引入主题,并呈现目标;第二步是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充分交流,准备展示,进行展讲、表演等;第三步是多元展示,评价分享,各组展示、表演,本组和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建议、补充、提示等;第四步是二次讨论,反思总结,开展针对性讨论,结合班级存在的问题,组内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涉及到某一同学,组织深度反思,并全班展示反思;第五步是畅谈感悟,意义提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一分钟后,各组派代表,用结构化语言畅谈收获、感悟和认识。
情感发展体验课的基本特点:一是开发性(提前一周公布主题,课前学生自由准备,纸质、电子材料);二是民主性(师生平等,合作研究、合作交流,体现公平、公正);三是人文性(师生尊重,人文关怀,人文知识,和谐氛围,学生主持);四是情感性(师生情感流畅,自然、开心,认识深刻,反思到位);五是发展性(认识提升,品质提升,思想升华,心理健康,知识收获)。为了保障情感发展体验课的质量和常态化进行,校长要组织学校开发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主题内容。从教本角度来看,似乎主题班会隶属于德育校长,但是从“三维目标”来看,也同样隶属于校长教学领导力范畴,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首位的,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所以,校长学会培养情感教育影响力是培养校长教学领导力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之一。
总之,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发展,或者说是“学校改进”。“学校改进是通过把焦点放在教与学的过程和支持这一过程的条件上来提升学生的成就。”[7]如果我们校长养成了新学习方法指导力、智慧导学力、指导团队合作力、学本导学研究力、学本制度执行力和情感教育影响力,那么,校长教学领导力就能聚焦于教与学的创新、改进和发展上来。校长教学领导力不单是局限于“上传下达”的应付性管理工作,而是校长所领导的教与学工作在新时代将富有新的生命活力,继而进一步科学、理性、有效地推动学校改进、创新和发展,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轨道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何为学本教育[J].人民教育,2014(09):14.
[2] 帕姆·罗宾斯,哈维·B阿尔维.校长之道:只为成就教师和学生[M].刘国伟,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09):2.
[3] 韩立福.韩立福与学本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3.
[4][5][6] 韩立福.学本课堂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87,276,25.
[7] 霍普斯金,爱恩思科,威斯特.变化时代的学校改进[M].孙柏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