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现状与改革创新思路研究

2021-12-10 10:30
福建茶叶 2021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茶文化资助

于 刚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

1 茶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得我国高校仍然存在贫困生群体。为了能够使高校贫困生继续完成学业,我国政府和高校不断加大在贫困生扶持工作中的投资力度,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对贫困生的关注。与其他普通学生相比,高校贫困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因为贫困的家庭条件让他们更早、更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世事的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贫困生的思想行为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思想观点、心理行为、人际交往、学习动机以及就业心态等方面的认识偏差,而这些偏差在很多时候都可能阻碍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对于贫困生而言,一贫如洗的家庭往往不能让他们享受到身边同龄人那样富足的生活,甚至还迫使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水平压到最低限度,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无钱、缺钱的困窘之中,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和痛苦。他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波,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群体的自尊心表现的更为强烈。窘迫的经济生活让他们感到自卑,而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让他们形成孤僻的消极心理。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养成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很容易因为自己某一个方面的不满意而全盘否定自己,这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从这些层面上来讲,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消除消极的心理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好中国茶文化,让贫困生在接受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不断被洗礼、升华。

2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现状

在茶文化背景下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保障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体现高校人文主义关怀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选择。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很多地区都有着非常丰富的茶文化。在素质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愈发重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与普通学生相比,贫困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很难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国内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缺乏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而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为教师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从贫困生的需要出发来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而使得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不能满足贫困生内在的需求,也就无法激发贫困生战胜困难的斗志。不仅如此,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贫困生存在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存在“等、靠、要”的心理和不思进取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高校和教职员工对贫困生不思进取的现状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全是放纵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在无形之中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也让很多其他学生产生了怨言。与此同时,对于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多数高校也没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

2.2 忽视了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未能形成育人合力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教师在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将茶文化融入其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内涵,不利于贫困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过去不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做好资助工作,还要形成资助育人体系,让经济资助与育人统一协调起来。但很明显,多数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工作结合的不好,导致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如何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并更好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教育对于贫困生精神上脱困的作用是高校在今后资助育人工作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3 动态性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在保障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本质是教书与育人,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校更应该充分发挥出育人的作用,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自己能够成为栋梁之材。但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却让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一轮的挑战。然而不幸的是,很多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即没有做到内容上及时更新、关注点及时转移、手段上积极优化,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出实际效果。这导致了贫困生接受教育后并未减轻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这也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达到动态化的要求。

3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体系,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高校必须要立足于贫困生思想行为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深入思考,引导贫困生走出思想困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并为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成功就业提供支撑作用,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积极主动地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拉进与贫困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培养贫困生形成感恩的心理。

3.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不仅会影响到贫困生个人品质的形成,而且也会对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对于高校而言,其不仅要确保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发挥出育人的作用,同时还要保证教师们能够在实践中开展好贫困生的诚信教育,深入推进感恩教育、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贫困生励志教育、全面落实茶文化教育,及时消除贫困生心理危机、减轻其思想负担、改善其生活条件,激发其努力学习、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回报社会的勇气。只有先引导贫困生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当然,茶文化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可以成为贫困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教师要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内涵,为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2 积极开展贫困生职业观教育

就业是贫困生在毕业以后必然要面临的问题,虽然国家一直倡导、鼓励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几乎所有的高校贫困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自主创业。因此这就使得帮助贫困生顺利就业、优质就业逐渐成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种需求下,高校要立足于事实,帮助贫困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精准定位,理性选择未来职业、坚定树立职业理想,进而成长为未来经济发展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以更好地姿态回报社会。当然,职业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所以如果条件允许高校应该将职业教育当成是贫困生“第一课”,让他们在步入大学之初就做好发展规划,增强他们未来发展自信心。

3.3 增强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

与过去的贫困生资助目标不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上,而是要在经济资助的同时发挥出育人的功能,将思想上的解困与经济上的帮扶结合起来,使贫困生在接受了资助之后认识到资助经费来之不易,自己要以崭新的姿态回报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茶文化能够发挥出不容小觑的作用。我们知道,由于中国茶文化蕴含了很多哲学道理,所以具有一定的育人作用。如果高校能够利用好资助育人体系,将茶文化教育当成是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必然可以增强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使高校贫困生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综上所述,在茶文化背景下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保障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体现高校人文主义关怀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选择。然而,从当前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现状来看,当前国内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过程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体系,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中国茶文化,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思政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让贫困生能够在接受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不断被洗礼、升华。

猜你喜欢
贫困生茶文化资助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