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煎茶》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分析

2021-12-10 10:30魏林杰叶朝成
福建茶叶 2021年6期
关键词:鱼眼理想化指代

魏林杰,叶朝成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1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

在1980年,莱可夫和约翰逊合作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本书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该书的发表使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语言学方向进而转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莱可夫和约翰逊(1980)在该书中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另外,当我们做事或者思考时,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中的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人们的一种思考与行为方式。莱可夫和约翰逊声称,本质上来说,隐喻通过一个事物来试图帮助人们体验和理解另一个事物。就概念隐喻理论而言,两个概念域经过相互作用而形成隐喻,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映射。隐喻映射由两个范围组成,分别是始源域和目标域。而且,映射是由一个范围投射到另外一个范围;映射过程是单向的,必须是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通常来说,始源域是指人们已经熟悉的具体概念,目标域是指抽象的概念。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总是首先以自己的经验作为基础,并与自己的可感知世界互动从而形成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同样地,以现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人们可以通过两个概念之间建立的相关性运用具体的概念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映射过程中,一个概念系统里的元素可以在另一个概念系统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元素。因此,隐喻是指概念性系统中的跨域映射。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被划分为三种类型: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

为了更有效地理解目标域,选择机器,树木,双刃剑等一些实体或者物质作为始源域,这类隐喻被称为本体隐喻。例如,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彻底失败了。从“失败”这个词来看,只有人才有成功或失败,因此,始源域是人,目标域是电影。

如果可以根据已知的始源域的结构以此来理解目标域,那么这种隐喻被称为结构隐喻。也就是说,始源域的概念结构被系统的转化到目标域上。例如,他对我的爱压得我喘不过气。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如何“压得”我喘不过气?因此,爱被形容成沉重且高大的山。

如果把一些基于空间关系的隐喻概念适用于非空间的抽象概念,那么该类隐喻就是方位隐喻。左右,高低,上下,深浅 等都是空间方位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去理解自然与自己。例如,请把声音调高点。声音只有大小,这里却用“高”。显然,声音大是高,声音小是低。

同时,莱可夫和约翰逊在该书中还提出概念转喻。如同隐喻一样,转喻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模式、概念化世界的方式。转喻基于人们与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的身体经验,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与思想。转喻是一种认知现象,莱可夫认为,通过转喻人们可以表达与理解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如,一个部分可以被用于识别另一部分或整体,这两者之间具有连续关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转喻就是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概念转喻可以帮助我们概念化一个事物基于另一个相关的事物。转喻的产生和理解与理想化认知模型息息相关。莱可夫(1987)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型是一种知识的呈现,在特定的文化中,对一大批特殊的说话者来说,它是一个对知识与经验的抽象、统一、理想化的呈现。只有当交际双方同时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语言信息才能顺利传达。莱可夫指出转喻是发生在同一个理想认知模型里的认知过程。另外,莱可夫认为转喻的生成是基于邻近和相关。本质上,转喻通过邻近和相关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替代关系。转喻关系包含两种:部分与整体的转喻关系和同一事物中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拉登和考威塞斯(1999)将转喻划分为两类:同一领域内整体和部分的转喻和同一领域内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前者我们可以通过同一领域内的整体识别部分或者通过同一领域内的部分识别整体。同一领域内整体和部分的转喻包括事物和部分的转喻,规模的转喻,事件的转喻,组成成分的转喻,范畴与成员的转喻,范畴与属性的转喻和减少转喻。后者我们可以通过同一领域内的部分识别另一部分。同一领域内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包括因果转喻,行为转喻,知觉转喻,生产转喻,控制转喻,占有转喻,容器转喻,位置转喻,符号和指称转喻和修饰转喻。

2 《试院煎茶》介绍

《试院煎茶》是由北宋文学巨匠苏轼创作的。通过煎茶一事,联想到李约的热情好客,为朋友亲自煎茶,文彦博为了朋友而拿出珍藏的茶具,这些与自己煎茶相比较,却显示出清简孤寂之感。苏东坡将自己的生命与历史和世界联系起来,写茶但却不限于茶。这首茶诗通过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煮茶过程中的水泡和声音等,同时,也展现出古人对煎茶的执念和喜爱。通过一杯热茶,消解诗人复杂的愁闷。最后,通过这首茶诗,我们可以领悟到煮茶如同做人,茶和人一样都需要恰如其分地掌控火候。

试院煎茶

宋.苏轼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3 《试院煎茶》之认知解析

第一句中“蟹眼已过鱼眼生”,用来形容煎茶时水不同层次沸腾的状态。其中,“蟹眼”用来描述水刚开始沸腾时泛起的小气泡。作者运用概念隐喻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水初始沸腾时的气泡如同蟹的眼睛一样小。该概念隐喻中,始源域是蟹眼,目标域是气泡。把气泡比喻成蟹眼,始源域中小小的蟹眼映射目标域中小气泡,两者都拥有小的特征,因此才能构成两者之间的隐喻映射。“气泡是蟹眼”这一概念隐喻得以形成,具体来说属于实体隐喻。而“鱼眼”则被用于形容水烧开沸腾时冒出来的气泡。同样地,作者通过运用概念隐喻来表达烧开的水沸腾时冒出来的气泡如同鱼的眼睛一般大。把气泡比喻成鱼眼,始源域是鱼眼,目标域是气泡,鱼眼般大小的映射到气泡,形成“气泡是鱼眼”这一实体隐喻。但是,如同鱼眼般大小的气泡要比蟹眼大小的气泡大,作者通过使用“蟹眼”和“鱼眼”来展示水沸腾的不同层次,使人们对此理解更为深刻。“飕飕欲作松风鸣”中,“飕飕”原本是指风吹松林的声音,但这里是想表达水沸腾的声音。作者运用概念隐喻把水沸腾的声音描述成风吹松林的声音。这里包含两个概念隐喻,风与水相对应,始源域是风,目标域是水;具有沸腾的水的容器与松林相对应,始源域是松林,目标域是容器。水在容器里沸腾的声音比喻成风吹松林的声音,属于结构隐喻。“松风”暗指一种用来煎茶的松风炉,被古人视为煎茶最好的器具。作者运用概念转喻引出煎茶用具。该概念转喻中始源域是松风,目标域是松风炉。作者使用“松风”来指代松风炉,“松风”与“松风炉”是属于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作者运用“松风”来指代“松风炉”,而不是其整体形式来表达松风炉的认知概念,这种概念转喻属于减少转喻。

第二句中,“细珠”用来描述研磨茶叶时的粉末。作者运用概念隐喻把研磨茶叶时落下的粉末形容成细珠下落一样。该概念隐喻中,始源域是茶叶粉末,目标域是细珠。茶叶粉末和细珠具有相似性,两者都具有圆形的特征,圆形的细珠映射到圆形的茶叶粉末,“茶叶粉末是细珠”这一概念隐喻得以形成。同时,“细珠”属于物质实体,因此,该概念隐喻属于实体隐喻。“飞雪”用来描述旋转着的茶汤中在上层漂浮着的茶沫。作者运用概念隐喻把茶汤里漂浮着的茶沫形容成漂浮着的飞雪。该概念隐喻中,始源域是飞雪,目标域是茶沫。轻飘飘的雪和漂浮着的茶沫具有相似性,两者都具有重量轻的特征,轻飘飘的雪映射到漂浮的茶沫,“茶沫是飞雪”这一概念隐喻才有可能形成,雪是摸得见看得着的实体,因此,该概念隐喻属于实体隐喻。

第四句中,借用李约煎茶的典故,“活火”被用来描述有火苗的活,可以看得见的火,即明火。作者运用概念隐喻把煎茶所用的火描述成可以改变的人一样。该概念隐喻中,始源域是人,目标域是火。“人”和“火”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概念,火又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把可以改变的人映射到可以掌控的火,我们才得以理解此句中火的概念。因此,“火是人”。始源域为有生命的人,该概念隐喻属于拟人化隐喻。该句表明古人煎茶时对火候的掌控极为严格,同时也能反映出对煎茶的喜爱。

第五句中,借用北宋大臣文彦博煎茶的典故,“西蜀”是指四川省,但此诗句中主要指古时西蜀煎茶的程式与方法。作者运用概念转喻把“西蜀”这个地方名来指代西蜀煎茶的程式与方法。始源域是西蜀,目标域是西蜀煎茶的程式与方法。使用“西蜀”来指代西蜀煎茶的程式与方法,两者不具备相似性,而是属于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作者使用“西蜀”这一地方名来指代西蜀的煎茶程式与方法,这种程式与方法源自西蜀,该类概念转喻属于位置转喻。展现出古人对煎茶方法的要求。

第六句中,“玉碗捧蛾眉”为倒装句,即“蛾眉捧玉碗”,大意是美女奉茶。该句中包含两个概念转喻。“蛾眉”原意是指蚕蛾的触须较为细长而弯曲,以此来形容美女或者女子的美貌。作者运用蚕蛾的细而弯曲的眉毛来指代美女。该概念转喻中,始源域是蚕蛾的眉毛,目标域是美女。使用“蛾眉”来指代美女,两者不具备相似性,而“美女”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使人们更加清晰的理解美女这一抽象概念,以蚕蛾的眉毛作为始源域,因此,“美女是蛾眉”。“蛾眉”和“美女”没有相似性,但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下具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细而弯曲是蚕蛾眉毛的一大特征,因此,用蛾眉来指代美女属于占有转喻。“玉碗”意指一碗茶。作者以盛放茶的器具“玉碗”来指代“茶”。该概念转喻中,始源域是玉碗,目标域是茶。两者属于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茶是玉碗”这一概念转喻属于包容转喻。表现出茶具的珍贵,煎茶的珍贵。

第七句中,“砖炉石铫行相随”,从“相随”一词中可以看出,该句概念隐喻为“人是砖炉石铫”。砖炉石铫是物体,如何与作者相随?作者把砖炉石铫描述成可以与作者站在一起相互依存的人。从认知角度,始源域是砖炉石铫,目标域是人。“砖炉石铫”和“人”是两个不同的认知概念,把人映射到砖炉石铫,该概念隐喻属于拟人化隐喻。用砖炉石铫比喻成人并且能够与作者相互依存,突出作者清贫现状。

第八句中,“撑肠拄腹”指腹中饱满。“撑”和“拄”本是行为动作,这里却被用来描述肠和腹的状态。作者运用概念转喻把动作行为“撑”和“拄”来描述“肠”和“腹”的饱满状态。始源域是撑和拄,目标域是饱满。显然,“撑”与“拄”和“饱满”没有相似性,但我们可以把他们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理解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撑和拄用来指代饱满,在概念转喻中,这种用行为动作来指代整体的转喻属于行为转喻。“瓯”指杯子。作者以盛茶的“瓯”来代指“茶”。该概念转喻中,始源域是瓯,目标域是茶。两者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概念转喻属于包容转喻。

4 结论

本文对《试院煎茶》中的概念隐喻以及概念转喻现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在本首茶诗中较为普遍,作者多次运用概念隐喻以及概念转喻,通过对煎茶的描述,一方面表达作者对茶的认识与态度,另一方面表达茶对作者的影响。文中涉及的概念隐喻包括:气泡是蟹眼,气泡是鱼眼,水是风,具有沸腾的水的容器是松林,茶叶粉沫是细珠,茶沫是飞雪,人是火,砖炉石铫是人。文中涉及到的概念转喻包括:松风指代松风炉,西蜀指代西蜀煎茶的程式与方法,蛾眉指代美女,玉碗指代茶,撑和拄指代饱满,瓯指代茶。通过对这些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茶诗。

猜你喜欢
鱼眼理想化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面向鱼眼图像的人群密度估计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鱼眼明目鱼头补脑是真的吗?
爱国婊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
囊括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