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强
(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 庄浪744699)
众所周知,防大于治,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当今新的疫情形势下,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庄浪县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不同的养殖群体推行三种防疫模式,确保辖区内防疫全覆盖,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规模场和养殖小区养殖规模大,饲养相对集中,场区负责人员防疫意识高,有专门的驻场兽医,有自主防疫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实行“自主防疫”模式。县疫控中心提供标准化免疫程序,发放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要求养殖企业建立健全防疫责任制,明确防疫责任人,培训专职兽医及技术人员,按程序自主免疫。县乡畜牧技术人员监督和指导场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免疫档案,免疫结束后采血监测免疫抗体效价。这种防疫模式能发挥养殖企业的免疫主动性,便于统一管理,减少与外界接触,有效防止疫病的引入,同时也减轻了乡、村防疫人员的防疫压力。
养殖大户养殖规模适量,比散养户多比规模场区小,饲养集中。养殖户防疫意识有,但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掌握一定的防疫知识和技术。根据这种实际,县疫控中心在规模场实行“培训+自主防疫”这种模式。由县乡畜牧技术人员对各乡镇辖区内的养殖户进行集中培训,使养殖户掌握基本的防疫技术,再按标准免疫程序实行自主防疫,并健全防疫责任制,建立免疫档案。免疫结束后要采血监测免疫抗体效价。
散养畜禽饲养分散,而且农户防疫意识普遍淡薄,更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散养户,县疫控中心实行“春秋集中防疫+月月补针”的防疫模式。通过培训村级防疫员,建设基层防疫队伍,在动物疫病高发期进行集中免疫,并对漏免、新生和新购畜禽进行月月补免,同时要填写免疫档案。同样,也要定期采血监测免疫抗体效价。
庄浪县针对不同的养殖群体制定了相适应的防疫模式,完善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保证了全县防疫全覆盖,有效防止了动物疫情的发生,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乡镇畜牧站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工作条件差。有些仪器老旧不堪,没有及时更换。乡站工作人员没有专门的洗浴设施,自身清洁难,不利于个人防护。乡镇畜牧站工作任务繁多,但有些乡站工作人员较少,业务开展难度大。乡站物资库存不足,常常出现“断货”现象,影响工作开展。
村级防疫员文化水平普遍低,大多只有小学文化,又缺乏专业的防疫知识,业务水平低。有些村级防疫员因为年龄过大,不能胜任动物防疫任务,有的防疫员嫌报酬太低,一年半载之后选择辞职,导致防疫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村级防疫员时有更换,部分防疫员业务水平不熟练。
部分散养户没有对动物防疫形成正确认识,防疫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动物过敏死亡现象,因此造成养殖户对防疫产生抵触心理,对防疫人员态度冷淡,不积极主动配合,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
进一步加大防疫经费投入,改善乡镇畜牧站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维修或更新老旧仪器设备,加强防疫物资储备,规范物资管理,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确定年龄合适的人选确定防疫员,增加对村级防疫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次数,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村级防疫员的薪资报酬,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责任心。
借助广播、电视、海报、微信等多种媒介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农户明白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从而主动配合畜禽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