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硕荣
(玉林桂南医院内二科,广西 玉林 537005)
脑卒中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之分,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引起肌力与肌张力的异常,从而导致偏侧肢体瘫痪,进而出现机体平衡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作息规律的变化,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现代医学提出,针对性康复运动训练或仪器辅助训练可根据患者不同瘫痪程度给予不同体位下的平衡运动疗法,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来改善偏瘫患者临床症状[1]。中医认为,太极拳、针灸、推拿等方式可由内到外来改善气虚阻络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2]。本研究总结分析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多种康复治疗方式,以期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恢复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从力学角度讲,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从而使物体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与自然界物体的平衡相比,人体平衡更为复杂,平衡是指身体在不同环境中所维持的一种直立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且维持的一种能力,包括平衡、保护性伸展、跨步及跳跃等反应[3]。人体日常生活、动作及各项工作均依赖于良好的平衡功能,而人体维持平衡主要受到前庭系统、本体感觉、视觉,以及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和肌群力量的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多由于高位神经中枢不能有效支配低位神经系统,从而出现肌紧张、肌群间互相协调能力和平衡反射能力减弱,使健侧肢体承担起躯体的重心,导致身体失衡,平衡功能受损。
2.1.1 运动再学习训练法 运动再学习训练法是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作一种再训练或重新学习的治疗方法,即有针对性锻炼并引导患者主动练习运动缺失成分与功能性活动,从而加速患者脑功能的重建,以帮助其最大程度恢复至正常的运动功能。王荣丽等[4]研究中指出,运动再学习是神经康复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主动训练、反复强化原则,任务特异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丰富环境、难度递增原则,重视反馈原则,早期介入原则等进行神经康复,此方法可根据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客观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原则与技术,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运动再学习训练法旨在增强患者的主动参与感,以功能为导向,根据科学的运动指导来对患者予以再训练,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邓瑞燕等[5]研究中以脑卒中患者为例,将核心稳定性训练与运动再学习法结合,结果显示,联合运动再学习法能够有效促使脑卒中患者恢复下肢运动能力,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
2.1.2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能够对人体的本体感受器产生刺激,激活运动肌纤维,起到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作用,还可缓解肌肉异常张力,促进机体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可引发身体各系统功能变化,产生平衡功能障碍,辛玉甫等[6]将PNF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常规康复训练之中,观察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其结果显示,PNF可有效激活患者感受器,引起肌肉牵张反射,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与躯干的功能具有密切联系,稳定的躯干状态,能保持身体在抗重力的情况下形成平稳的运动中心,便于肢体各项功能活动和身体变换协调姿势。石杰等[7]研究中将针刺与PNF有效结合,应用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中,认为针刺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皮层,在此基础上联合PNF可有效加快神经通路的建立,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
2.2.1 太极拳的应用效果 中医理论中,人体在维持“阴平阳秘”平衡的状态下,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太极拳将缓慢的舞蹈样动作和肌肉运动、呼吸、冥想集于一体,在脑卒中后平衡功能训练中逐渐得到应用[8]。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健身项目之一,讲究动静结合,所有动作均基于松腰、落跨及屈膝等姿势下进行,身体重心可于各个方向得到有效锻炼,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同时此方式注重调动训练者的积极性,挖掘其身体内部潜能,利用人体感知觉进行训练,从而增强肌肉协调、神经控制力度等,以最大程度恢复训练者的平衡功能状态。杨慧馨等[9]研究中通过在现代康复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的太极拳干预,结果发现,引入太极拳锻炼有助于脑卒中患者根据自身肢体活动状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在付常喜等[10]的研究中,以60例脑卒中患者为例,将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与太极拳训练法有机结合,结果亦显示,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证明了太极拳可有效辅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
2.2.2 八段锦、五禽戏应用效果 八段锦与五禽戏亦是我国传统健身项目,其中八段锦由八节动作组成,是一种将呼吸和身体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方法,动作讲究轻缓柔和,练习以腰为轴,以身体重心的转移为重点,可有效锻炼全身各个关节、韧带、肌肉,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此外,身体重心的练习将动与静、虚与实有效结合,促进了交互神经的支配作用。姚志萍等[11]的研究指出,强化平衡训练与八段锦联合,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功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五禽戏主要通过对虎、鹿、熊、猿、鸟动物形体的模仿,诱发训练者有意识地控制机体,增强其本体感,鹿的形体模仿主要在于练习腰部的转动,以带动躯体的旋转和屈伸,提高腰部肌肉力量和躯干的稳定性;猿的模仿则有效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鸟戏则通过练习下肢单腿支撑与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来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并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虎扑动作的练习,使身体重心得到了大范围活动,有效改善平衡功能;熊戏可对脾经、胃经形成刺激,充实四肢、强身壮体。汤林侠等[12]研究中,以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将五禽戏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结果显示,五禽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2.3 针灸、推拿等手段的应用效果 中医认为,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气血亏虚、运化无力,进一步出现经脉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筋骨失去濡养而肢体废用[13]。机体中枢神经存在极强的再生性、可塑性,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健脑宁神为治疗原则,可激发正气,祛除邪气,当脑卒中发作后,可通过针刺相关穴位来刺激周围神经,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周围神经血氧饱和度,促进病变部位神经功能恢复。陈瑜等[14]的研究中,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针灸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显示,针灸可有效疏通患者经络、调和气血,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残率。
推拿作为中国古老医治伤病方法中一种非药物自然物理疗法,主要通过推、拿、按、揉、捏、点、拍等多种形式手法和力道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不同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功效。伴随中医的发展,推拿作为一种操作简易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并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且表现出良好的辅助疗效。曾诚诚[15]的研究中,将推拿与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有效结合,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结果显示,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肢体平衡功能。周亚等[16]的研究中亦证实,推拿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并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2.3.1 虚拟现实康复锻炼法应用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采用综合技术以形成逼真的三维触、听、视一体化的一种虚拟环境,再利用相关仪器设备以自然的方向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交互,从而产生置身其中的真实体验感。张尔珈等[17]的研究中,将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结果显示,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虚拟现实技术主要融合了感觉干扰训练与双重任务训练两种元素,通过增加虚拟现实技术平衡训练来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前庭觉信息的整合能力和中枢组织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姿势稳定。
2.3.2 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效果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电生理刺激技术,具有高效、安全且无创、无痛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偏瘫患者的临床干预中。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通过局部刺激重建大脑皮质功能,并在刺激停止后保持短期生物学效应;同时,经脉冲磁场刺激脑组织可形成相应的感应电流,经神经细胞去极化诱发形成电位,从而促进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和神经元兴奋,起到逆转皮质兴奋抑制作用。陈争一等[18]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可通过促进运动中枢神经兴奋,提高肌肉群的肌张力,还可通过拮抗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改善平衡功能。王丽[19]的研究中,以偏瘫患者为例,分别对其进行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结果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更佳。
2.3.3 平衡仪训练法应用效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且逐渐涉猎于医学领域。平衡仪作为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测定和训练的一种新途径,是通过视觉反馈对人体平衡的各个组成部分予以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迪晓霞等[20]研究指出,与传统平衡训练法相比,平衡仪训练可为不同患者提供循序渐进、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使早期平衡训练更容易、有效。平衡训练仪可通过视觉生物反馈系统,利用空间测位仪,将患者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体位改变,通过专业软件显示,并进行反馈;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总结患者的跌倒风险指数,后根据患者的评定结果进行对应的视觉反馈训练。董新春等[21]的试验研究中,以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将常规康复训练法与联合平衡训练仪康复训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联合平衡训练仪对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深入研究,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手段日益增多,在降低患者伤残率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平衡功能、行走功能,提高了其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的康复手段包括常规神经生理疗法、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器械辅助康复等手段,虽然虚拟现实训练法更为有趣,训练任务更贴近生活,但造价较为昂贵,软硬件要求较高,推广较为有限;针灸、推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康复手段,方法简易,安全有效,且经济实惠,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将传统康复疗法与现代训练相结合,可形成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综合康复训练效果,但无论是何种康复治疗手段,都需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给予合理的康复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