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CM理论的唐代官制术语英译的意义建构机制研究

2021-12-10 02:36英,
关键词:术语职能语义

李 秀 英, 武 唯 薇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一、引 言

中国古代官制术语涵盖了官僚机构、职官名称等官制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研究历代政治史的重要资料。唐代政治文明孕育了丰富的官制术语,其译介方法是典籍翻译和西方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术语翻译需要译者对源语术语概念进行跨语言重构,而唐代官制术语作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意义在英语中往往出现空缺,因而官制术语翻译深具挑战性。译者作为文化协调者,对官制术语的概念语义识解、对译语词汇表征和语义组构以及意义生成机制的把握等,都会对术语译文在概念知识层面的表征及诠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译者如何有效译介官制术语需深入研究。

西方汉学界中国史研究著作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ume3,SuiandTangChina,589-906,Part1(《剑桥中国隋唐史》)[1]在汉学界享有盛誉,其中有大量唐代官制术语的英译文,语义透明,有较强的可理解性。这些特征值得中国翻译研究界,尤其是术语翻译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以该书中唐代官制术语英译语料为研究对象,将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理论(LCCM Theory)[2-4]引入术语翻译研究,从意义生成机制入手,探究唐代官制术语概念知识矩阵的特征、译介所基于的意义生成(meaning construction)机制、译介方法及其效果等,以期为中国历代官制术语英译实践和理论建构提供参考。

二、术语翻译与概念重构

术语表征特定领域概念,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普通术语学认为概念是术语研究的起点,术语与概念一一对应,术语的意义即为概念;科技术语具有单义性,其译介应追求统一性和标准化[5]。交际术语学认为概念是客体典型属性特征的集合[6],社会认知术语学强调术语具有原型性、动态性和边界模糊性[7],其动态性源于术语概念化过程中知识表征的特点[8]135。框架术语学认为,文化术语语义源于专业领域特有的潜在概念语义框架且受语境制约[9];术语具有普通词汇特征[9]22。这为打破词汇与术语之间的壁垒并基于词汇语义学[10]进行术语概念研究提供了可能。

文化术语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转换,而是术语概念的跨语言重构。源语术语的概念、历史语境、文化底蕴以及译者及其思想意识框架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使术语翻译呈现出动态生成特征[11-15]。古希腊文献中重要术语的跨语言传播特征表明,译者对源语术语概念识解选择性对其译文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14]。术语英译文statesman、common people与其在古希腊语文本中的术语存在概念语义不完全等值现象,体现了明显的概念重构性[15-16]。西方译学术语invisibility在我国翻译研究话语体系中的译文“译者隐身”和“译者隐形”,是对invisibility内涵与概念的重构[17]。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具有特定的思想、精神、思维[18]68,译者需要在深入理解文化术语概念的核心语义特征基础上,精准再现术语的文化内涵,其翻译是术语概念的二次命名,是译者和受众的间性主体沟通实践[18];以概念重构来再现源语术语语义,增加了术语译文可读性和可理解性[19]。上述研究说明术语翻译是跨语言的概念重构,但没有充分论证译文是如何基于源语术语概念进行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意义建构。本文探究唐代官制术语的概念知识矩阵在英译中的意义建构机制,以便为中国古代官制术语英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三、 LCCM理论的意义生成机制

语言理解实际上是建构意义。Evans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聚焦词汇表征和意义建构,提出了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Lexical Concept and Cognitive Models,简称“LCCM理论”),关注语言交流中的意义和意义建构过程的本质特征,探究以语言为媒介的交流中的意义建构机制[2-4]。

LCCM理论认为,词汇表征涉及到语言系统(linguistic system)和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二者相互作用产生意义;词汇表征主要由词汇概念(lexical concept)和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构成;词汇概念具有包容性,含有知识矩阵即概念结构;认知模型表征非语言的概念结构;开放性词汇概念与整个概念系统之间具有接点;某个词汇概念在特定语境下经由认知模型,通过链状关联(chaining)形成认知模型集(cognitive model profile),构成潜在语义(semantic potential);意义是词汇表征(lexical representations)在认知运作机制下,通过语义组构(semantic composition)而完成的;语义组构模式包含词汇概念选择(lexical concept selection)、词汇概念整合(lexical concept integration)和诠释(interpretation)3个阶段;词汇概念选择是根据特定话语语境来选择最适合的词汇概念的过程;经选择的词汇概念通过整合,形成词汇概念组合(lexical conceptual units),然后以连贯性为原则,通过概念接点促成词汇概念整合,经过诠释激活概念知识体系,使抽象、图式化的词汇概念单位生成基于整个概念系统的信息特征,完成概念化并实现意义建构[2-4]。显然,意义建构是概念化的一种反映。

LCCM理论关于意义建构机制的思想被应用于多义词研究[20]、比喻性语言研究[21]以及翻译研究等。Faber认为LCCM理论的意义生成机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模型[9]89。基于LCCM理论,刘晴等分析了北京店铺名称英译失误原因[22],孙毅等探究了旅游新闻中蓄意隐喻的意义建构模式及其英译的语义组构技巧[23]。本文以LCCM理论为框架,以西方汉学界中国史研究著作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ume3,SuiandTangChina, 589-906,Part1(《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唐代官制术语翻译为研究对象,衡量其意义建构机制,以判断译文概念语义是否有效表征了源语官制术语的概念及其等值程度,以揭示术语翻译的本质规律。

四、LCCM理论框架下唐代官制术语英译的意义生成机制

1.唐代官制术语的概念特征

以职事内容为官名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命官原则[24]。唐代官制术语的概念指职事,即职能。因各官制机构和职官所掌管事务较繁杂,官制术语概念往往具有模糊性;官制术语职能不仅从属于整个官僚体系,也联通繁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网络并形成庞杂的概念结构,体现了术语概念意义的包容性;初唐官制体系较为成熟稳定,但经历了武周代唐、安史之乱后官制发生重大改变,职官职权也大有不同,官制术语的职能或概念意义呈现动态性;官制术语源于唐代政治制度,浓缩了大唐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官制术语是唐朝历史语境和政治文明的产物,其职能概念内核展现了唐代历史风貌,时代性分明。

2.唐代官制术语英译的意义生成机制

鉴于唐代官制术语的概念特征,针对《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唐代官制术语英译的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概念建构模式,基于LCCM理论,本文绘制了术语译文中词汇概念的部分认知模型集,探究这些术语翻译中的意义建构模式和本质特征,以揭示官制术语翻译中的意义建构机制。研究发现,主要有核心职能概念的明晰化、部分职能概念的突显化、动态职能概念的选择化、基本职能概念的概括化、主要职能概念的对等化、核心职能概念的强化、职能概念音译化或类属化7种类型。

(1)核心职能概念的明晰化。唐代官制术语概念内涵丰富,很难用译语表征其全部职能概念语义,译者往往基于译语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在译文中基于语境对源语术语的核心职能进行明晰化重构。

例1: 尚书省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The chief ministers’ office was to be known as the Chung-shu Men-hsia after the Secretariat and the Chancellery, for by this time the high officer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Shang-shu sheng) had ceased to be chief ministersexofficio.[1]590

尚书省,官署名,唐初为“最高政令执行机关”,下属机构含都省及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24司;主要职能包括颁下执行中书省所出、经门下省审议、皇帝批准的诏敕及奏章、封驳复审、发布下达中央九寺诸监等发往州府的符移关牒等;武则天以后渐居三省之末;中唐以降多为名誉性机构[25]35-37,[26]524,[27]178。译文中词汇概念[state]和[affairs]通过外部整合,形成词汇概念组合[state affairs],该组合与词汇概念[department]整合,形成词汇概念单位组合[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在诠释机制下词汇概念[department][state][affairs]连通各自的概念结构,激活其认知模型a division of a government, university or company,of or relating to a government, a matter or an event(如图1、2、3),形成具有连贯性的概念结构,生成“与国家事务有关的政府部门”的概念意义,与上下文关于尚书省官员职能减弱匹配。译文明晰了源语官制术语核心职能概念;语言具有现代英语特点,语义透明,易于理解。

图1 词汇概念[department]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图2 词汇概念[state]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图3 词汇概念[affair]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2)部分职能概念的突显化。唐代官制术语概念体系复杂,其职能包容性强。译者往往选取能够突显官制术语职能的某种特征,基于译语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进行语义组构,经诠释生成意义,以表征源语术语概念的部分职能概念。

例2:太史局 Imperial Observatory Service

In 662 they were reviv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the mathematical school under the Imperial Observatory Service (T’ai-shih chū) and the school of calligraphy under the Imperial Library (Pi-shu sheng).[1]276

太史局,官署名,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为司天台,负责观察天文、稽定历书、掌知漏刻等[28]321,[26]126,[29]30。其译文由词汇概念[imperial][observatory][service]组成。它们通过外部整合形成词汇概念组合[imperial observatory service]并接通各自的概念系统(如图4、5、6)。在诠释阶段,[Imperial]、[Observatory]和[Service]激活认知模型of or relating to an emperor、an institution for observing natural phenomena和a system supplying a public need,经匹配组构后表征“为皇帝提供天文观测服务的机构”的概念意义,突显了太史局执掌天文观测的概念语义,忽略了源语术语其他概念特征。译文语义清晰,但在概念层面有所失“真”。

图4 词汇概念[imperial]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图6 词汇概念[service]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3)动态职能概念的选择化。唐朝官制体系起初较为成熟稳定,随着武周代唐、安史之乱等社会变迁,官制机构、职官实权变动较大。鉴于官制术语职能的动态性,译者往往基于历史语境,表征源语术语职能概念中相对稳定的主体职能,因此,动态性官制术语英译出现职能概念主体特征的选择性。

例3:秘书省 Imperial Library

英文同例2。唐初置秘书省,掌修撰国史、管理国家藏书[30]857,后唐高宗、武则天分别改其名为兰台、麟台,唐中宗复旧。领著作局、太史局[26]747,前者掌修国史,后者掌天文、历书、计时等;后太史局独立为司天台,著作局修史之职移于门下省史馆,由宰相监修[28]318;秘书省主要负责书写勘校[26]747,也掌管国家藏书。词汇概念[imperial]和[library]通过外部整合,形成词汇概念组合[imperial library],指向各自概念结构(如图4和图7)。在诠释机制下[Imperial]和[Library]概念系统中的认知模型of or relating to an emperor与a room or a building containing books,periodicals, films and recorded music被激活并进行匹配,在剔除不符合语境的特征periodicals, films and recorded music后,生成“隶属皇帝的藏书楼”的概念语义,从而突显“秘书省”相对稳定的主体职能“图书典藏”。

图7 词汇概念[library]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4)基本职能概念的概括化。唐代官制体系复杂,官署职能是当时权力运行机制的体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征。译者常采用概括化的词汇概念来重构源语术语的基本职能概念,译文呈现概念概括化特征。

例4:吏部 Board of Civil Office

By maintaining a high degree of control in the Board of Civil Office (Li-pu) and the Chancellery (Men-hsia), they had kept themselves well-placed for the expected aristocratic revival at the T’ang restoration.[1]331

吏部,官署名,在唐代属于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官铨选、封爵、勋官、考课等职官人事事务[28]34,[31]33-38。译者在语义组构过程中,基于词汇概念[civil]和[office],通过外部整合形成词汇概念组合[civil office],后与词汇概念[board]组合,形成新的词汇概念单位[board of civil office](见图8、9、10)。经诠释后激活认知模型not concerned with the military or a religion、a department of a government和people directing an organization,经匹配整合生成“管理国家文职官员的机构”的概念语义,表征了源语官制术语的基本职能,语言简洁明了。

图8 词汇概念[board]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图9 词汇概念[civil]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5)主要职能概念的对等化。唐代官制术语扎根于特定历史语境,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译语中很难找到职能概念完全对应的术语来翻译,而直译有时不利于现代英语读者理解,因此,译者有时会用英语中职能对等的官制术语来表征源语术语的职能概念,形成术语概念语义的跨语言对应。

图10 词汇概念[office]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例5:刺史 prefect

These two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levels were governed by prefects (tz’u-shih) and county magistrates (hsien-ling) respectively[1]174.

唐初置“刺史”,是州行政长官[32]41,[26]507,主要负责收缴税赋、维护法纪、疏通河渠等工程以及考核属下官吏、教化百姓等[33]44;唐中世后,拥有州军权[34]386。词汇概念[prefect]的认知模型the head of a local government被激活后表征地方长官,与“刺史”的职能概念对等,便于读者理解源语术语的职能概念语义(见图11)。

图11 词汇概念[prefect]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6) 核心职能概念的强化。对于某些官制术语,译者常基于译语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聚焦源语术语的特定职能,在译文中强化术语职能概念内涵,力求准确再现其核心特征。

例6:大理寺Supreme Court of Justice

In 662 they were reviv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which employed their graduates, the law school being placed under the Supreme Court of Justice (Ta-li ssu).[1]276

大理寺,官署名,与御史台、刑部共同构成唐代中央3大司法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35]77,大理寺是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大案,重审刑部报送之地方死刑案件[36]615-616,[37]169,[26]49。

译文[Supreme Court of Justice]借用了英美司法体系中Supreme Court “最高法院”的概念以及欧洲司法体系中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法院”的概念,其中,[Supreme] [Court]与[Justice]在概念整合机制下形成词汇概念组合[Supreme Court of Justice],指向各自的概念结构(见图12、13、14)。在诠释过程中认知模型highest、the place where legal cases are decided和fairly judge crimes相继被激活,然后依托概念连贯性原则成功匹配,生成“公正判决案件的最高法院”的概念语义。[Supreme Court]和“大理寺”分别是西方近现代司法制度和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产物,译文[Supreme Court of Justice]强化了源语术语“大理寺”的核心职能概念,表征了“最高审判机关”的职能语义核心特征,是术语核心职能概念在译语中的强化,译文易于理解。

(7)职能概念音译化或类属化。译者通过音译将源语官制术语概念移入译文。这虽然保留了官制术语的语言特色,但异质语言符号无法提供通往译语概念系统的路径,译文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很难生成意义。在译文中部分移植官制术语发音,同时添加表示类属关系的词汇概念,可以较好地突显官制术语的部分职能语义。

例7:北门学士Pei-men hsüeh-shih;集贤院Chi-hsien yüan;翰林院Han-lin academy

It was thus a direct predecessor of other similar bodies which fulfilled the same functions under later T’ang emperors; thePei-menhsüeh-shihunder the empress Wu, the Chi-hsien yüan under Hsüan-tsung and above all the Han-lin academy, whose members became important political advisers from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eighth century[1]214.

图12 词汇概念[supreme]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图13 词汇概念[court]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图14 词汇概念[justice]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北门学士”指唐朝参决谋议及草制的名儒学士[30]332。唐高宗时武后掌朝政,常召文词之士入禁中参决政事,以分宰相之权,同时也编修大量书籍为武后制造政治舆论[38]10,[26]277。集贤院,官署名,集贤殿书院简称,隶属中书省,负责全国范围内图书收集与整理,在图书典校方面具有很高地位,与史馆、弘文馆合称为“三馆”[39]12,[26]855,[40]228-234。翰林院,官署名,唐玄宗开元设置,由擅长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的人才组成,分为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等;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成立学士院,帮助皇帝草拟诏命文书,充当侍从顾问,参决政事等[41]106-107,[38]66-69,[40]243,[26]925。

在上例中,“北门学士”“集贤院”“翰林院”分别音译为Pei-men hsüeh-shih、Chi-hsien yüan、Han-lin academy。虽然从后面的political advisers可以看出3者均为皇帝的政治咨询团体,但是Pei-menhsüeh-shih、Chi-hsien yüan是音译概念,基本上没有激活译语概念系统并生成概念语义;音译Han-lin且与词汇概念[academy]组合,形成词汇概念组合[Han-lin academy],经诠释激活[academy]的认知模型an institution of distinguished scholars and artists aiming to promote and maintain standards in a field(见图15),而distinguished scholars、 artists与翰林待诏、翰林供奉或翰林学士具有职能相关性,在概念整合机制下体现了“翰林院”职能概念的类属关系,表征了“翰林院”的基本语义内涵。

图15 词汇概念[academy]的部分认知模型集

3.《剑桥中国隋唐史》官制术语英译有效性分析

魏向清就文化术语翻译提出了有效性原则:术语翻译在概念层面要传“真”,即实现文化概念的跨语言表征;在语言表征层面要合“理”,即合乎译语语言实践规范;在跨文化交流层面要向“善”,即在“同中示异”下实现两种异质文化概念平等对话[18]。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ume3,SuiandTangChina(《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唐代官制术语的英译满足了这些特征:在概念层面,除了完全音译官制术语外,译文基于译语意义建构机制,克服了唐代官制术语的语义模糊动态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有效地表征了官制术语的核心职能、主要职能或基本职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文化术语概念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表征的准确性;在语言表征层面,译文语义透明,专业性和理据性较强,符合译语语言实践规范;在跨文化交流层面,译文反映了唐代官制术语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效体现了唐代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矩阵,充分地诠释了唐代官制文化,反映了源语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体现了学术严谨性。

五、 结 语

术语翻译既涉及语言系统,也涉及概念系统。本文探讨了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ume3,SuiandTangChina(《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唐代官制术语英译的意义建构机制,发现术语概念在译语中出现空缺,其英译具有明显的语义组构性。译文呈现出术语核心职能概念明晰化、部分职能概念突显化、动态职能概念选择化、基本职能概念概括化、主要职能概念对等化、核心职能概念强化、职能概念音译化或类属化等意义建构机制。总体而言,译者通过对唐代官制术语职能概念的识解,选择性地抽取其中的关键性特征,在译语中选择与某一职能要素匹配的词汇概念,在确保译语语言适切性的基础上完成译语词汇概念组合;依据概念连贯性原则,基于语境条件,译文通过激活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联通整个概念系统,经诠释实现术语译文的再概念化并生成意义;该意义与唐代官制术语职能内涵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且易于理解。根据文化术语翻译有效性原则,本文认为在术语概念和语义表征以及跨文化交流维度,该著作中官制术语译文总体上是有效的。这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概念选择、整合与诠释过程及意义生成机制较好地体现了唐代官制术语职能内涵,对中国历代官制术语英译理论建构和实践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术语职能语义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突出人大特色 发挥职能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