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笙的艺术之美

2021-12-09 14:29陈浩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八度声部音色

陈浩

摘要:笙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传统乐队中被广泛运用,就因其独特的黏性的音色可与其他乐器互相交融,相映生辉,是乐队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剂。而笙在现代乐队中更是起到了桥梁的作用,随着现代乐团规模的不断发展,笙的声部也不断扩大,从低音声部到高音声部一应俱全,不光调和各声部之间的音色,大大丰富了整个乐团音色饱和度的同时,又调和了各个声部之间不同的音色,使乐团的音响融为一体,厚重稳定,和谐统一。

关键词:笙;包容性;特性

一、演奏技法的独特

1、呼舌。呼舌是一种笙独有的,极为特殊的技巧,以舌根推动和收回的动作在口腔中形成气流,以相对固定的密度与频率持续性的密集发音,以达到一种波动的,柔和的音响,一般运用在较自由的乐段和慢速的旋律中,很善于音乐形象中一些情境的表现。如著名笙演奏家闫海登先生的代表作《孔雀开屏》与著名笙演奏家胡天泉先生的代表作《凤凰展翅》中大量地运用了呼舌段落,用以展现孔雀开屏时,积极抖动着全身美丽的羽毛,自信而端庄,生动开屏的音乐形象。

2、历音。历音通常由相邻的数个音组成,按照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音阶排列快速演奏而得,比较适合表现活跃热烈,奔放,粗犷,豪迈的音乐场景,在慢速乐曲中可起到点缀和丰富旋律的效果。如闫海登先生在其最著名的一首的代表作《晋调》中,广泛运用了历音的技巧,以手指在固定音级之间快速地来回滚动,加之固定音的保持,以完成上历音与下历音融合的完整历音技巧。

3、锯气。锯气的技巧顾名思义是如同锯般的气息节奏,以口腔聚集起来,下巴带动面部肌肉一张一合的动作,在笙斗中形成特有的气流,制造出彷佛拉锯时铿锵有力的规律节奏型,通常用于乐曲中高潮部分,用以表现较为火爆热烈豪放的气氛,如《微山湖船歌》在结尾快速段落中穿插的锯气技巧,能够迅速地烘托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将湖面上正在劳作的摇橹拉纤撒网的场景通过锯气的效果立刻呈现在音乐情景之中。

4、打音。打音的运用源于笙可以同时按多孔的手指特点,在保证旋律主音的同时,按指法排列的方便,通常不超过八度以内的各音,手指在音孔上快速按下并迅速抬起,通常按乐曲氛围的需要用以衬托旋律中的重音,以加强旋律音的气势,加强气氛,或以相对轻柔的力度修饰润色旋律和节奏,用以丰富演奏效果。如文佳良先生创作的《冬猎》中有一段描述狩猎时的场景,场面雄伟壮观,浩荡恢宏,节奏铿锵有力,加之打音与花舌在每一小节开头重音的相互配合,令每一句的旋律掷地有声一般的坚定,从音乐中给人以不可动摇的力量之感。

5、颤指。笙的颤指技巧通常配合一个特定的保持音完成,在另一个音孔上由小臂带动手指快速开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音响效果。如唐富先生所作《天鹅畅想曲》从引子部分开始到中段都有许多颤指的出现,以持续不断的颤指效果用以展现天鹅振翅欲飞的生动场景,颤指在此的运用实为点睛之笔,为乐曲淋漓尽致地呈现天鹅高贵,从容的音乐形象增色不少。

6、舌颤。舌颤的方法在于松弛,随着吹与吸气流,让舌头在口腔中上下摆动,发出快速均匀的“噜”的声音,使气流形成波状,从而带动簧片震动,而发出特殊的音响,一般常用于慢速舒展的旋律。由肖江与牟善平先生共同创作的《微山湖船歌》中如歌的段落最后运用了舌颤的技法将整个慢板段落推向高潮,尽情展现了劳作时酣畅淋漓,抑制不住身心愉悦的情感,在舌颤激情舒展而不显突兀的表达下再度得以呈现。

7、碎吐。碎吐则是作为笙技巧的另一种特殊的表达,碎吐以双吐技巧为基础,改以柔软细腻的轻巧吐音,配合连贯的长音气息,在口腔中形成的一种持续不断的波浪形的声响,常常表达一些内心情感抒发的段落,丰富音色。碎吐技巧在同样由肖江与牟善平先生创作的《织网歌》中也有很好的运用。在旋律主题高潮的部分,用碎吐营造出激动澎湃的情绪,在流畅与悠扬的旋律中,碎吐的特有技法,令音乐语言丰富了许多。

8、拨舌。拨舌的用法在于舌头,由舌尖在上下齿之间保持快速均匀的频率左右来回拨动,同时气息保持平衡的长音,让原本一条直线的长音音响中因为舌尖在内的快速拨动,所以产生波浪般的长音效果,适用于慢速优美的乐句表达。而唐富先生在《天鹅畅想曲》将拨舌的技法运用在深情段落的表白,则让大段抒情的長线条旋律中融入了均匀波形的音色,让原本平淡描绘的旋律中增添了些许激荡的涟漪。

二、演奏效果的独特

笙是中西方乐器中唯一可以演奏和弦的管乐器,可以同时演奏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笙的传统和音基本上遵循着“上五下四”的原则,即在旋律音的上方配五度音,或下方配四度音,构成两个音的传统和音,又或在五度和音的上方再加上纯四度音,或在四度和音的上方另加纯五度音,由此构成三个音的传统和音。两个音中由上五度构成的传统和音,音色具有统一和谐,旋律音清晰凸显的特点。而两个音中由下四度构成的传统和音则有别于上五度传统和音的明亮感,音色具备浑厚,含蓄,较为内敛的特点。三个音中由五度和音上方再加纯四度的传统和音,即在纯五度明亮统一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纯八度的丰满感,且旋律音清透。而三个音中由四度和音上方再加纯五度的传统和音,则在纯四度厚重内敛的音色中,加入了纯八度的明亮度,使得旋律音饱满,具备力量感。

笙独特的发音原理决定了这件乐器对所有现代作品中的和音和弦几乎可以信手拈来。无论是四五八度的传统和音,抑或是二三度六七度的现代和音;无论和弦是八度以内密集排列抑或八度之外非密集组合,无论是和谐统一的和弦效果抑或是不和谐冲突的声效营造,笙在独一的演奏中都可以同时完成,手到擒来,仅仅依靠几个手指就可以完成谱面标记所需要的所有和声。

笙是一件既能演奏单旋律,又能演奏复调的乐器,笙作品中的复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在演奏旋律的同时有一个固定的伴奏音型。例如肖江与牟善平先生创作的《骑竹马》,乐曲中运用了大篇幅的复调段落,主要由两个音交替的方式构成上下声部的固定音型,同时演奏舒展流畅的旋律,风格独特,调式新颖,复调调式中高音声部的轮换与交替,为乐曲诙谐的主题平添了一副生动与活泼的意境。二是两个旋律声部同步交织进行。例如徐超铭先生创作的《林卡月夜》中借以二声部复调的方式,完成了不分主次,互相衬托,交相呼应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声部旋律,将一对青年男女在美丽的月夜下互相倾诉衷肠的情景描述得优美灵动。

猜你喜欢
八度声部音色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Elght Below《零下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