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爱华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此时的发展需求,学生的主导地位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一切教学计划的创新和方案的调整都需要以理论为依据,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清晰的逻辑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完善身心素养,除了提升学科成绩之外,教师还应该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的沟通氛围,促使学生不断掌握解题技巧,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互动;小学数学;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时期的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更难以表达心中所想,使得教学方向产生偏差。由此可见有效的沟通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只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大胆质疑,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才能消除外界环节对其身心发展的干扰,在和谐的情境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解题效率。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提出几点互动方案,以供参阅。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课堂互动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具备提出问题、参与解题的意识,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互动频率,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不明显,教师常常借助个人的教学经验将数学的概念知识、公式定理等直白地讲解和分析,数学知识本就错综复杂,学生很容易在这样被动学习的氛围下丧失主动学习的欲望,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心理。为了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发挥出各个概念的教学价值,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其主动参与到互动的环节当中,借助多样性的习题设计完成有效的课前预习,激发探究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带领学生思考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题目运算顺序,掌握严谨的数学逻辑,在互动当中学习新的运算法则。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并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课前预习题目,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活跃学习气氛,使其思考“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的计算方式有哪些?”“大家有没有想过当这几种计算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题目当中,应该先算哪些?后算哪些?”通过这样的课前问题,学生展开探讨互动,以“12×2+12÷3-5”为例,发表个人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按照题目的顺序来算,12×2在前,得出12×2=24之后用24+12=36,36÷3=12,12-5=7;还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先算乘法和除法,最后完成加法和减法,先算出12×2=24,12÷3=4,进而24+4-5=23。一时间学生分成了两个“战队”,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随即引导大家走进课堂,明确整式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当中,应该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在活跃的课前问题互动环节当中激发探究欲望,深化学科思想[1]。
二、结合信息技术,创新互动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科教学得以稳定发展的关键。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尚处于发展时期,生活经验浅显,环境对其身心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的互动教学形式如果过于生硬,很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的他们难以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此时对未知事物好奇的心理,将信息技术元素融入到互动环节,拓展互动的范围,丰富互动的形式,营建出独特的学习氛围,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之处。同时,信息技术的结合也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除了创建课堂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后复习任务,为学生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使其随时随地都能完成知识交流,促进互动教学的顺利进行,逐渐完善自身的学科能力。
比如,在进行“观察物体”的学习时,本节课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由于观察的都是立體图形,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些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图形的分析情境,带领学生认识不同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右面,展开合理的分析,促使其完成各个方向的探讨和互动,培养其主动交流,善于合作的习惯。进而预留课后复习任务,结合信息技术创新互动形式,在多个学习平台的辅助下,完成有效的课后习题分析,让大家积极发言,询问“你看到的正面图像是怎样的?”“右面的图像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借助信息技术消除沟通障碍,随时随地进行有效 互动交流,得到正确的题目答案[2]。
三、开展小组合作,实现深度交流
在寻求有效互动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知识储备和逻辑能力不同,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角度也所区别。为了提升互动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其在小组当中完成有效的互动交流,感受到个人思维发展程度的不足,学习他人的多样解题思维,从而实现深度交流,弥补自身的思维漏洞,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实现互动教学的真正目的。
比如,在进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深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使其具备敏锐的数据感知,结合提出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清晰展示数据。为了实现深度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设计主题探究任务,“统计所在城市去年各个月份的平均温度数据情况,完成相应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制作?”针对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反复互动交流,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到数据的搜集、计算、资料整合和最后的图表完善环节,在这样的互动氛围当中感受到每个人处理数据的方式差异,找寻到更好的数据分析办法,从而逐渐完善学科思维,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3]。
结束语:综上所述,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意义深远,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清晰的逻辑能力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互动教学的重要价值,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努力寻求更多的实践方法,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数学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秀丽.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0(S2):24.
[2]张新杰.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读写算,2020(36):94-95.
[3]王小文.小学数学互动式对话教学的探究[J].新智慧,2020(3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