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风爱
摘 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在武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损伤患儿,80例患儿均为2017年7月~2018年4月入院,以红蓝球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脑损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可观。
关键词:小儿脑损伤;循证护理;功能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7-0124-03
小儿脑损伤主要因脑部受外界暴力因素出现创伤,有开放性与闭合性之分。头晕、头痛、失眠、瞳孔散大、烦躁等均为小儿脑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呼吸骤停表现,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临床相关研究指出[1],给予小儿脑损伤患儿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促进其病情改善,而且有利于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2]。本文主要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脑损伤护理中的价值,详细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于武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损伤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球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月龄3~18个月,平均月龄(8.35±0.46)个月;病程4~13 h,平均病程(8.85±0.75)h。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月龄4~20个月,平均月龄(8.42±0.51)个月;病程4~15 h,平均病程(8.91±0.76)h。两组脑损伤患儿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过头颅CT检查、头颅MRI检查被明确诊断为脑损伤的患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在8分及以下的患儿。
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的患儿;有肝脏、心脏、肾脏疾病合并存在的患儿;有精神病史存在的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为患儿开展常规护理,结合患儿的身体状况与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吸氧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对颅内压提升进行预防,对患儿所处环境的绝对安全性给予充分保证;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对患儿产生二次损伤;完善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上述护理措施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包括: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和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患儿的病情评估工作,并且确定循证方向,本次研究将影响病情康复的问题作为循证方向,由科室内主任医师全程指导护理工作的实施。依据循证方向查阅国内外数据库,整理查阅的结果,深入讨论检索到的内容,依据患儿的机体状况、病情等制订治疗方案,由组员讨论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患儿及患儿家属管理:①颅内损伤患儿若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情况出现,可导致脑组织缺氧或缺血而出现躁动。护理人员针对此类患儿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密切观察患儿意识与瞳孔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且上报医师实施积极有效的处理。②及时将患儿鼻腔当中的分泌物和血液清除,以避免分泌物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定期为患儿翻身,以促进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排出;若患儿接受气管切开工作,为其实施护理工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同时需要充分湿化患儿的呼吸道,维持呼吸道的畅通性。③及时为高热患儿实施物理降温干预,同时严格控制患儿所在病房中的温湿度,若患儿体温在40 ℃以上,依据其体质以及病情等开展多种方法联合降温干预,降温期间密切观察四肢末梢循环情况,以预防冻伤发生。④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儿家属的文化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向其讲解小儿脑损伤相关知识,加深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掌握程度,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⑤鼓励患儿家属准确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以认真的态度回应家属,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組织成功治疗的患儿家属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将家属的信念增强;针对患儿,护理人员应当通过抚摸、轻声引逗等方式安抚其情绪,且可轻拍患儿的背部,放松患儿的身体,提升其配合度。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脑损伤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功能状态情况。
在患儿出院之前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对患儿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共涉及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维度,分值为108分,以分值越高表示越占据优势。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并发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功能状态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体征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其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功能状态评分则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脑损伤即患儿头部遭受外界暴力作用后,有器质性损伤出现,临床常将该疾病分为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脑损伤[3]。患儿发生脑损伤以后,常有脑震荡、脑干损伤以及脑挫裂伤等症状表现,疾病的临床表现可受患儿损伤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为此,针对小儿脑损伤患儿,必须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临床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发展于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该项护理措施需要护理人员严格遵守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为患者开展相关护理干预的过程当中,将人文主义充分贯彻与落实[4]。为小儿脑损伤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应当将患儿与其家属视为整体,结合患儿的疾病类型、喜好、家属的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内容,给予个性、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该项护理措施之下,可以充分地给予患儿与其家属尊重,通过理解、关怀等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看法,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同时由护理人员依据患儿与家属的具体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并且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将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提升,对患儿机体康复有促进作用[5]。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为小儿脑损伤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了对患儿观察的力度,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干预,对其机体康复以及相关并发症预防等均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小儿脑损伤患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岩.早期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损伤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9,32(2):123-125.
[2]齐晶.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效果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9,44(9):1130-1131.
[3]张立敏.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54):333,336.
[4]瞿美娣.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205.
[5]李小强,冯晓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循证护理干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3):3488-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