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鑫
(济南齐鲁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随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建设大量增加。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良地质情况日益增多,如断层、高地应力、岩溶及高突涌水等。受不良地质条件影响,增大了隧道施工难度,由此引发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对工程的整体工期造成较大的影响。不良地质对隧道施工主要造成以下难点:
一是控制全线工期,控制全线工期的往往是一座或两座复杂的重难点隧道,主要原因是遇到特殊的复杂地质条件,技术储备不足;
二是安全事故多,公路建设的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隧道,主要安全事故为塌方、突泥突水等;
三是特殊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大,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复杂,如高压富水断层、宽张裂隙、硬质破碎岩等特殊地质条件,此类隧道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施工难度也进一步增大。
隧道位于山东省,为双线单洞隧道,隧道总长为1340m,隧道的埋深约为200~300m。其中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砂质粉土、碎石土,二叠系下统灰岩夹砂岩、泥盆系中统灰岩、石炭系中上统灰岩、志留系中上统硅质岩夹板岩、泥盆系上统灰岩夹板岩为隧道洞身主要通过的地层。该隧道的特点如下:
其一,该隧道存在软弱围岩,并且隧道应力集中系数(围岩强度应力比)为2.65,存在高地应力。
其二,隧道通过区位于泰山山脉褶皱系,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层产状较乱,地层好坏交替,地质环境随时出现变动。
其三,地下水丰富,隧道内反坡抽排水工程是该工程项目技术与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四,围岩在受力产生较大变形情况下对高地应力软岩进行施工,全隧道共计发生初支侵限拆换拱200m,仰拱隆起段落260m。
其五,在隧道围岩所受的压力中,形变压力所占的比例最大,是主要的压力形式。其所承受的最大压力为0.546MPa,整个隧道所承受的平均压力为0.245MPa,隧道二次衬砌所产生接触平均压力为0.203MPa,其中隧道围岩内最大接触压力为0.476MPa。经过模拟分析在隧道围岩所承受的压力中接触压力占据78.65%,施工难度大[1]。
软弱围岩是一种遇水极易软化且力学性能较低的岩石,因此在高地应力作用下极易发生较大的形变。其主要表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所承受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并产生松动圈。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对其进行保护,则极易产生塌方等安全事故。
地应力也称岩体的初始应力,它是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存在的内在应力,其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岩体自身的重力所引起的应力;
其二,由邻近地块/岩体传递来的构造应力。因此岩体所受的应力较为复杂。地应力分级按3 级考虑:强度应力比≤3 为高地应力,3<强度应力比≤7 为中地应力,强度应力比>7 为低地应力。高地应力是由于应力集中所产生的岩块破坏现象,应力集中系数(围岩强度应力比)通常在2~3 之间。考虑洞壁实际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强度会有所提高,取3 较为合适。由于软弱围岩本身的性质,当其所承受复杂应力或者高地应力作用时,极易出现较大的变形,而发生塌方等隧道安全事故。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具有三个特征: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变形持续时间长[2]。
通过提高施加在软弱围岩上的加固力度,形成较厚的围岩加固圈,减少围压对支护衬砌结构的作用力,控制围岩松弛变形范围。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与一般隧道相比较,初期支护应具有更高的强度,使围岩处于较高支护力作用下的变形过程中,实现围岩发生可控的变形,塑性圈处于可控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卸压和深处转移二次应力的作用。
基脚下沉基底鼓起等现象经常发生于大变形隧道之中,为了避免此现象,可通过底部注浆等手段加固基底的方法,或者通过改变拱曲率,加强锚杆,增加仰拱强度进而能够保障支护系统稳定[3]。
采用波纹钢带及可伸缩钢架等柔性支护,可较大幅度地释放地应力,减少作用在二次衬砌上的地应力,有利于隧道结构。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由于变形后的初期支护侵入二次模筑混凝土衬砌净空,在隧道挖掘前务必预留适当的变形量[4]。
通过大量案例可知:保证拱脚的稳定性,对于维护初期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起着较大的作用。使用锁脚锚杆(管)或扩大拱脚等,并以4 根4~6m 长为主,视地质情况选用锁脚锚管并进行注浆。
在施工中,及时闭合支护是稳定围岩、减小其发生变形的较好的方法。因此,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选取较为简单的施工方法,避免因施工方法过于复杂导致支护闭合不及时。由于台阶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灵活性,且施工简单,因此是大变形隧道挖掘的主要施工方法。
在初支两侧拱腰及边墙处设置缓冲层,材料采用高密度泡沫板,使围岩应力释放变形时,先让缓冲层均匀受力,避免应力直接作用在初期支护结构上,起到延缓初期支护受力时间的作用,减少初支收敛变形和对初支的直接破坏。
在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最大的边墙段循环间隔设置应力释放窗口(本循环设置,下一循环不设置,再下一循环设置,如此往复),应力释放窗口处初期支护成环前不喷混凝土,初期支护成环后,再用喷射混凝土封闭。
隧道中挤压型变形主要发生在掌子面中,掌子面的变形引起隧道围岩变形,因此抑制掌子面的变形十分重要。经过测试发现:超前支护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掌子面形变,进而可以减小围岩的形变,达到控制隧道稳定的目的。
其一,三台阶法开挖方式:上台阶长度控制在6m以内,上台阶高4.5m,必须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以3~4m 为宜。
其二,及时封闭掌子面:先初喷混凝土封面、钢架,复喷喷混凝土后,再在核心土后施作系统锚杆和锁脚锚杆。
其三,建立整体支护系统:超前支护、系统锚杆、拱脚稳定、喷层与钢架密实性、钢架间环向及纵向连接。
其四,单层支护+补强措施:单层支护采用大刚度支护体系,初期支护采用H175、J20、J25 等钢架锚喷网联合支护并加强钢架的纵向连接;控制初支强度及刚度,变形不稳定时适时施作支护补强。
其五,二衬施作时机研究:软岩双线隧道二次衬砌采用2mm/d 作为二衬施作时机。
本文以隧道为例,介绍高地应力软岩施工的处治技术,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高地应力软岩施工处治技术可通过9 种方式控制:长锚杆加固围岩、加强初期支护、隧底加固、柔性支护、拱脚稳定性控制、支护及时闭合、增设缓冲层、设置循环应力释放窗口及采取超前支护。
二是软岩大变形施工处理技术有:三台阶法开挖时,上台阶长度控制在6m 以内,上台阶高4.5m,必须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以3~4m 为宜;要及时封闭掌子面;建立整体支护系统,并采取单层支护+补强措施;软岩双线隧道二次衬砌采用2m/d 作为二衬施作时机较为合理。
三是该隧道通过以上处治技术,竣工验收合格。表明以上方法可有效确保软岩隧道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