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的实践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2021-12-09 01:48郭劲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政治

郭劲松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阶级的精神生产和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创建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围绕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将其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灌输给社会成员,促使社会成员形成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1)《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2页。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亦要从五四运动说起。一方面,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其本质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准备,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确立政治纲领、思想路线以及方针政策等的基础环节。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与中国共产党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其历史渊源的研究应与中国共产党史的研究相一致,二者都应溯及到五四运动前后。有学者将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直至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划归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2)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6页。。但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要求,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受教育者的阶级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内容等结构要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逻辑进路来考察,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可视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奏。其后,中共早期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理论教育,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地党员在中共一大的纲领和决议、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下,对工农运动的宣传发动,可视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这两个时期紧密相连,先后由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和中国共产党员独立领导,其核心且唯一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目的是唤醒广大工农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这与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联合主导,主要面向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兼顾其他社会阶级开展的内容宽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存有一定的差异。因而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以及北伐战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归结到国民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范畴。据此,本文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共早期组织强化其成员的思想理论教育,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国民革命开始各地党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组织、教育和发动群众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程,划定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期。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着意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这段历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厘清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渊源,更能够明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初心,观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的历史境遇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既受到当时国内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

五四运动前后,因辛亥革命后实业的发展,西方列强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北洋政府及割据的军阀对经济的局部促进,以及民众对民族经济的推动等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得以同步壮大。其中,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万人以上,而与其处于同等或类似地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并与产业工人所从事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非产业工人的总数达到4000万人左右(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第23-24页。。他们在五四运动中首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整体阶级意识显著增强。然而,“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为,社会主义学说“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4)《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7、318页。。日益壮大的中国工人阶级在由“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的转变过程中,不可能自发生成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他们需要站在本阶级立场之上的先进分子将阶级政治意识“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5)《列宁选集》第1卷,第363页。,以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团结起来联合斗争,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阶级意识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同时,由于中央军阀与地方小军阀并存,政治对抗和军事混战不断,政局动荡更迭频繁,各种派系的政党迭出,各种社团如潮兴起,北洋政府的政治生态呈现出政治权威乏力、政治力弱化、社会秩序失范的局面。这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提供了历史机遇。此外,尽管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管控报刊的法律法规,对新闻报刊界实行打压,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条文大多含糊笼统、操作性不强,加之军阀混战不断,联省自治浪潮兴起,北洋政府实际上无暇也无力应对日益兴盛的新闻报刊业,使当时中国的报刊业得以迅速发展。这既消解了北洋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掌控,也使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先进分子有了较为自由的发声空间。在大量西方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文化领域里出现新旧文化冲突、中西思想激荡的情势下,《新青年》等报刊没有受到北洋政府过度干预,成为了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为马克思主义在西学东渐中脱颖而出,以及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创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充分暴露。对此,张东荪说:“这次大战把第二种文明的破罅一齐暴露了:就是国家主义与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不可再维持下去。”(6)张东荪:《第三种文明》,克柔编:《张东荪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95页。李大钊则从根本上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弱小民族的本质,指出,“因为资本主义所扩张的生产力,非现在国家的界限内所能包容;因为国家的界限内范围太狭,不足供他的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大家才要靠着战争,打破这种界限”(7)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李大钊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64页。。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有了自觉的反省,对资本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产生了动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新生的苏俄政权主动向中国人民宣布放弃沙俄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极大唤醒了中国人民。苏俄革命的胜利还催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共产党或共产主义性质的组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不断壮大。这种新的局势,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打开了探索中国道路的亮窗,开启了中国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过程

五四运动前后极具变化的国际局势,国内动荡与发展兼具的经济环境、纷乱复杂的政治环境、严中有隙的舆论环境和冲突激荡的文化思想环境,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提供了现实的历史条件。由此,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为先导,围绕发展党团组织、发动工农运动等中心任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根本目的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创立。

(一)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宣教

1918年7月1日,李大钊发表了中国最早欢呼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李大钊全集》第2卷,第332页。。同年12月,他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言明俄国Bolsheviki所抱的主义是奉“马客士(Max)为宗主”的“革命的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新信条”,其目的在于“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并明确指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认定“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9)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李大钊全集》第2卷,第364-367页。。12月,他还和陈独秀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周刊,开始向人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阶级联合、阶级专政等理论。

在五四运动的催化下,1919年5月,《新青年》与《晨报》分别开辟“马克思研究专号”与“马克思研究”专栏,其中1919年5月5日《晨报》“马克思研究”专栏上刊登的陈溥贤的译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和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拉开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大幕。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把唯物史观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利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加以分析,得出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必定取代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结论,言明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途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同年6月,李达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对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进行了初步的剖析,论证了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和《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改造国家、社会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8月,李汉俊在《星期评论》第11号上发表《怎么样进化?》,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规律展开论述;11月,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作了介绍。

在日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宣教中,率先迈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门槛的先进知识分子逐步蜕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李大钊于1919年8月和1920年1月,先后发表了《再谈问题与主义》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批判了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改良主义,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社会革命理论得到宣传。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10)陈独秀:《谈政治(一九二○年九月一日)》,《陈独秀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9-40页。。随着陈独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新青年》杂志的方向也由宣扬民主、科学、新文学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同年12月,《新青年》第8卷第4号开辟“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专栏,之后还将专栏中的25篇重要文章汇编成《社会主义讨论集》,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旅法的蔡和森致书毛泽东——“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11)《蔡林彬给毛泽东(一九二○年八月十三日)》,《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0页。,并郑重提出自己“主张马克思主义及俄式革命”(12)《蔡林彬给毛泽东(一九二○年九月十六日)》,《蔡和森文集》,第63页。,对此,毛泽东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13)《毛泽东给蔡和森(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蔡和森文集》,第73页。。在这一年里,还有冯自由撰写的《社会主义与中国》、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郑次川编译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李汉俊翻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等30余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先后出版,同时,国内涌现出的400多种报刊中,至少有200多种在不同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介绍和宣传,面向社会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的宣教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潮流。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团组织对成员思想理论教育的强化

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日益紧密,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共识。在酝酿、准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强化中共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思想理论教育被提上日程。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以该研究会骨干成员为基础的中共北京早期组织成立。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于6月成立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8月,毛泽东同易礼容等在长沙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并筹建了以青年学生为骨干的俄罗斯研究会,开始筹备建立党组织。8月,刘伯垂召集董必武、陈潭秋等人成立了中共武汉早期组织,组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在武汉中学、武昌高师等学校中组织进步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1921年3月,中共广州早期组织建立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吸收高等、中等学校学生及报刊编辑80余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谭植棠等人通过创办注音字母教导团和俄语学校,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期,济南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相继成立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会,并建立了中共早期组织。1920年8月至12月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还分别在上海、北京等地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为成立全国性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好了准备。

为了加强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20年9月,中共上海早期组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创办了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选派杨明斋、俞秀松、李达、李汉俊、袁振英等人为各地进步组织介绍入学的学员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公开办学的形式掩护党团活动。同年11月7日,为了满足筹建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需要,统一并提高各地中共早期组织及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理论水平,中共上海早期组织创办了秘密性、政治性更强的半公开性理论月刊《共产党》,开启了思想建党的历程。

虽然《共产党》月刊在出版发行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前后只出版7期(现存只有1至6期)(14)田子渝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年,第127页。,但是在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一批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深厚、视野开阔的高质量作者的供稿下,刊物具有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共产党》月刊集中介绍了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及无产阶级革命经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列宁主义国家学说,以及第三国际的发展历史和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概况,并首次在国内公开亮出了“共产党”的旗帜,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15)无懈:《俄国共产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共产党》1920年第1号。,指出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的祸乱,共产党就是颠覆资本主义的政党,主张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来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设劳动者的国家”(16)《短言》,《共产党》1920年第1号。,明确回答了共产党是什么政党、共产党与中国是什么关系,以及建党的缘由、基本原则等问题。《共产党》月刊还着重批判了无政府主义思想,指出个人主义是各派无政府主义共同的世界观基础,无政府主义的要害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初步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此外,《共产党》月刊中的一些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等基本问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方向,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作了初步探讨。秘密状态下出版发行的《共产党》月刊,经伪装后寄送到各地的中共早期组织,再由各地党组织负责转发给成员学习,并向进步学生散发,成为了各地中共早期组织成员的必读材料。

《新青年》、《共产党》月刊以及1922年9月创办的《向导》周报等党的报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提高中共早期党团组织成员理论水平,扫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障碍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对社会大众持续开展思想宣传

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中共早期组织成员认识到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距离很大”,思想宣传“离开工界不行”,应将工人阶级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要在“忠实于工人运动的人与工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要“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我们组织的目的,并利用自己的工会同雇主进行斗争,从而使阶级仇恨激化”(1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5页。,并提出了“请钻进工厂去罢”的口号。李大钊不仅呼吁要把“三五文人的运动”变成“劳工阶级的运动”(18)李大钊:《“五一”(May Day)运动史(一九二○年五月一日)》,《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45页。,还极力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去做“开发农村的事”(19)守常:《青年与农村(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二十三日)》,《李大钊全集》第2卷,第422-426页。。在1921年6月公开印行出版的署名田诚的《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的小册子中,倡导共产主义者“到工厂和田庄里去,和一般工人、农人握手,去宣传与组织他们”(20)田诚:《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转引自李继华、冯铁金、周芳编注:《李大钊轶文辑注与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13年,第31页。。

1920年2月,陈独秀从北京迁至上海不久,就着手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中共早期组织则利用“提倡平民教育”的合法名义,通过创办各种劳动补习学校,在工人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中,1920年秋,李启汉在上海沪西地区创办了第一所工人半日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工作,以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培养工人骨干;1920年末,中共北京早期组织在北京长辛店创办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共武汉早期组织成立后,董必武等人在工人集中之地开办平民夜校、识字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着手发展工人加入党组织,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各地中共早期组织还创办了面向工人群众的通俗报刊,积极向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1920年8月,中共上海早期组织创办了第一份工人阶级的刊物《劳动界》,用大众化、普及化、通俗化的语言向劳动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中共广州早期组织创办了《劳动者》周刊,用通俗的文字宣传劳工神圣,并团结和带领工人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建立起广州革履工会、广州理发工会等一批工会组织;1920年11月与1921年6月,中共北京早期组织先后创办了《劳动音》和《工人周刊》,通过报道各地工人受资产阶级压迫的遭遇、国内外工人运动的消息以教育工人;同期,济南、湖南、武汉等地的《劳动周报》先后问世。

中共一大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联合工人开展斗争。各地党员深入工厂、铁路和矿山,发动工人开展罢工运动。1922年1月,在以苏兆征、林伟民为首的中华海员联合总会的组织下,香港10万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领导中国工人第一次直接与帝国主义较量,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组织12个城市的110多个工会派出的代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讨论对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1922年9月,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的组织与指挥下,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全国罢工达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多万。

中国共产党还把农民作为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将其与工人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1921年7月,《广州共产党的报告》中把对农民的宣传工作列为一项主要任务,并列举了马克思主义小组组员褚诺晨为实现共产主义思想,通过创办“新村”,在农民中做宣传工作的事例(2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第24页。。1921年9月,沈玄庐在萧山县衙前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带领萧山、绍兴两县的80多个村的农民开展减租斗争。1922年5月,澎湃在家乡海丰县创办《赤心周刊》,并发表《告农民的话》等文,主张革命斗争中必须把广大工农发动和组织起来,还通过办学、办合作社、办医药房等组织农民成立农会,开展斗争。在毛泽东、澎湃等人对中国革命实际是农民革命、中心问题是解放农民这一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党对农民问题不断重视的基础上,192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如果把农民发动起来,“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2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第113页。。至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涵盖了工人、农民以及先进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群体。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的基本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介体等要素存在的样貌,以及要素之间互动运行的表现形式。具有优良理论素养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和中国共产党员先后汇集而成的教育群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面向工农大众、先进知识分子、党团组织成员,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的基本形态。

(一)具有优良理论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的教育者是继承了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和民主精神,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受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后,渐次聚集于共产主义旗帜之下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杨匏安、毛泽东、李达、董必武、恽代英、蔡和森、周恩来、瞿秋白等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教育者群体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与国际视野,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均受过良好的教育,且以留学者居多。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李季、袁振英等人有着扎实的外语基础,具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语言优势。他们又多为传媒中人,如李大钊、陈独秀是《新青年》、《每周评论》的主要负责人;李汉俊是《星期评论》、《新青年》的编辑;李达是《共产党》月刊和人民出版社的负责人;瞿秋白主编了《新社会》;等等。而且,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社会地位高,薪资较为丰厚,甘于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奉出自己的私产,如生活节俭的李大钊曾每个月拿出八十元钱用作中共北京早期组织的活动费用。他们还通过多方筹措、办刊盈利以及争取共产国际的支持,筹集了一定的宣传活动经费。可见,优良的理论素养、强大的语言优势、超群的文字能力等使他们拥有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必备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丰富的办刊经验以及一定的资金支持,使他们具备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先进分子逐步成为党的较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群体。

(二)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明确。其中最主要的是紧紧抓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将唯物史观视为彻底唯物论与自觉的辩证法的统一,用以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首次向中国人民展示了救亡图存的科学宇宙观。他们将剩余价值论看作马克思全部经济学的“根本观念”,指出“劳动者是万物的创造主,资本利息土地货币,都是劳动者创造的”(23)H.M.:《劳工圣神颂(1920.12)》,《李达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1页。,但资产阶级无偿掠夺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劳动者应该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还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宣传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他们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推介,既让中国人民了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纲领、手段、策略与目标等,更让中共早期组织成员确定了共产主义是劳动阶级获得解放的唯一道路的选择。此外,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将教育的目光投向了深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压迫,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妇女,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他们将妇女运动与劳动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剖析了妇女在旧社会受压迫的地位,指出了妇女的根本解放之途是与受压迫的男子一起团结起来推翻私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男女平等,获得自由和解放。通过对这些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宣教,一方面向社会大众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共组织成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张力。

(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创立过程中,十分重视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始终坚持方向性与求实性相结合,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强调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的西方文明之弊端、“俄罗斯无产阶级文明”、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等“实境”出发,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李大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24)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七日)》,《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51页。。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根据中国“实境”,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使其真正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改造中国社会的有效武器。

在实施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强调自我教育法与理论教育法的运用。在自我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们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科学的社会主义》、《阶级争斗》和《社会主义史》等影响广泛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向教育对象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首先把青年、工人锁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以高等学校的课堂讲授或劳工补习班的授课向他们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理论宣传中,他们利用进步书社,创办期刊,大量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直接作用于思想先进的青年,并间接影响广大工农;在理论研讨中,他们成立了马克思研究会,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结合,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展开激烈的批驳。

在教育形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主要依托传媒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919年至1922年间,以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者们除大量翻译国外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作品外,还发行了种类诸多的报刊。其中,从覆盖范围上看,既有《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劳动周刊》、《向导》周报等全国性报刊,也有《星期评论》、《湘江评论》等区域性报刊;从受众类别来看,则有青年报刊、学生报刊、工人报刊、妇女报刊、农民报刊等。这些报刊虽在受众上互有交叉,宣传上各有侧重,且在动荡的时代环境中存在出版、发行的变动,但总体上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问题,运用通俗易通、生动有力的文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无产阶级政党知识,介绍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经验与实践,阐明共产主义理论以及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等。大量思想信息向社会的输出,极大促进了普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认知与认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宣传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还密切联系学生与工人,运用读书学习、学术讨论、开办讲座、集会演讲等活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通过创作《五一纪念歌》、编写民谣儿歌、教唱歌曲,以及发表风趣幽默的画作等文化活动形式鼓励工农起来斗争。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的实践探索对新时代的启示意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滥觞,其创立期的具体实践探索过程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守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过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基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经过对各种救亡道路的反复推求比较,深刻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极合科学的能解放人类的唯一主义,不是幻想的乌托邦”(25)田诚:《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转引自李继华、冯铁金、周芳编注:《李大钊轶文辑注与研究》,第27页。,准确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以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并主导发起了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伟大实践活动。教育者们把成立产业工会作为基本任务,主张加强对工人群众的领导,注重“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同时强调“在政治斗争中,在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做到“不要使工会成为其他党派的傀儡”、“勿使工会执行其他的政治路线”(2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第6-8页。,以保持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显现其坚定的政治方向性。

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完成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团组织、发动工农运动等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的宝贵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针对西方意识形态的长期渗透、社会热点问题频出等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守正创新。而“守正”就是要守党管宣传和党管意识形态之正,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之正,守中华文化立场之正,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初心”的坚持,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

(二)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过程中,教育者们从一开始就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他们通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经典著作、著书立说、办报出刊等形式,面向社会大众强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开办文化补习班,启发工人觉悟;通过深入工厂、农村与工农一起劳动教育与组织群众,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使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提高了一部分工人的阶级觉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了党领导下各种群众运动的发展。同时,党在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发动的农民运动,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扩展到农村,促进了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革命联合。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灵活运用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迅速扩展开来,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创立期的活力,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更源于教育者深入群众,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永葆活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领导下的党政工团等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力提供了完备的组织基础;日益强大的社会经济以及全新的传媒技术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物质基础。以史为鉴,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群众,因势而谋、因势而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话语方式等的创新,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永续。

(三)铸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着力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人阶级、青年学生以及农民为主要对象的群众运动的发展,其实践活动的展开重在铸魂育人,以造就更为广大的共产主义者,其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个体价值而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充实了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为他们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就集体价值而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造就了一代信仰共产主义的新人,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集体目标的明确,巩固了中国共产党集体的团结,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健康向上的集体文化,引导并调节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行为,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在集体上保持先进性的需要。就社会价值而言,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期,教育者运用理论研究、理论讲授、理论宣传、理论辩驳等多种形式,不断营造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氛围,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扩大了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为团结与动员广大社会群体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过程中,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造就了一大批勇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铸魂育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明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历史借鉴,也昭示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补钙”、“培根”、“立德”、“铸魂”等一系列论述为价值遵循,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强化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铸魂育人的新路径,不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价值。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