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和组织,推出更多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思考中建立文言文语感基础,促进意合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途径有很多,如教师可以创设诵读情境、组织诵读活动、升级诵读评价、更新诵读训练等,以推出更多合适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自然生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诵读;语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1-0032-02
引 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言文,而学生大都缺乏文言文学习基础,因此,他们学习文言文时会有较大困难,教师从诵读角度展开语感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展开教学组织和设计,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文言文,形成文言文语感,这是意合性学习,其训练效果呈现渐进性特点[1]。
一、创设诵读情境,建立语感训练机制
教师借助情境创设推动诵读程序,可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度学习环节。面对文言文内容,学生存在认知短板,自然会产生学习畏惧感。因此,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或借助多媒体播放朗诵音频,或亲自示范诵读,这些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启迪,让学生自然展开仿读训练,而且学生可以在反复的诵读训练中逐渐形成文言文语感。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诵读音频,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文本的故事情节。在梳理阅读环节时,教师要对一些重点词语做解读,如“溺”意为溺水、淹没;“故”意为因此;“堙”意为填塞。学生对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再从主题内涵角度进行发掘:“小小的精卫鸟,为报仇要衔石填海,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呢?”诵读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决心。学生进入诵读训练环节时,教师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会逐渐找到诵读的要领,对语气、语调把握也比较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并要求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探索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方法解读,给学生做出示范,让诵读训练高效开展。
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诵读音频,并播放背景音乐辅助学生诵读,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诵读信心,让学生在诵读展示中形成语感认知。配乐诵读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诵读形式,音乐可以渲染出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从情感、主旨角度展开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确保学生真正领悟文本内容,达到意合学习境界。
二、组织诵读活动,强化语感训练体验
组织文言文诵读活动时,教师要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诵读训练的品质。学生对一些灵动性、游戏性、演绎性诵读活动有较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活动组织和调度,让学生主动开展诵读训练,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如角色诵读、展示诵读、演绎诵读、游戏诵读等,学生乐于参与,且接受起来没有任何障碍,其训练效果才更为显著。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时,要注意传授一些方法和技巧,从语气、节奏、停顿、音高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感体验。例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梳理,然后示范诵读,要求学生跟随诵读。教师要提示学生,这篇文言文虽然短小,但故事情节很完整,诵读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语气的运用。学生先在小组内做诵读展示,之后评选出诵读代表参与班级诵读比赛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进入诵读训练环节后,教师要在一旁观察,对学生的诵读表现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在节奏、停顿方面做出调整。
学生进入文言文诵读环节时,需要更多的学法支持,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示范和传授,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学生对比赛活动最为敏感,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文言文诵读语感。文言文语感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先做内容疏导,让学生达成意合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做诵读展示,这样,学生的文言文诵读语感才会逐步形成。
三、升级诵读评价,提升语感训练品质
诵读是一种灵动的学习形式,教师要对诵读组织、诵读评价、诵读训练等环节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特别是诵读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发动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在反复揣摩中找到诵读的技巧,深入文言文的核心,达成意合的目标,形成完善的文言文语感认知。此外,教师要在评价中渗透一些方法,让学生顺利掌握语感训练要领。
学生对文言文诵读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开展诵读评价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我揣摩和感觉,在互动交流中研读读法,以提高其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囊萤夜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梳理文本内容,结合相关注释理顺情节,让学生熟读课文。因为文章比较短小,学生很快就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之后,教师让学生与同桌合作,一个人诵读,另一个人负责评价,互相找出对方诵读的优缺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展开具体的学习,进而使课堂学习进入深度交流环节。教师深入课堂之中,对学生的诵读和评价表现进行观察,及时做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学习中形成文言文语感。之后,教师挑选一些表现优良的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将诵读学习推向高潮,学生都希望有更优良的表现,自然会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展互听、互评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对文言文句式有了更多感知,在诵读中追求节奏和韵律,将诵读带入更高的境界。
四、更新诵读训练,进入语感训练佳境
设计文言文诵读训练时,教师要渗透诵读内容,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训练环节,在反复体验中形成文言文语感。开展文言文诵读比赛,或者让学生讲述文言文故事,解读文言文内涵和哲理,都能促进他们文言文语感的形成,教师要创新诵读训练形式,为学生顺利进入语感训练佳境创造条件。
学生熟悉文言文内容后,在诵读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上也会更加准确,此时,教师将诵读内容融入课堂训练中,能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先用白话讲述这个故事,由于学生对故事比较熟悉,所以他们的反馈较为积极。在进行梳理性诵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文本注释做内容推演,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感知。之后,教师设计诵读训练任务:这篇文言文长短句结合,诵读时要注意停顿和節奏的把握,自行寻找背景音乐,在家长协助下录制诵读音频,并传输到网络交互平台。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主动做准备,因为是电子作业,学生都格外看重,纷纷展开热议。接下来,教师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确保学生音频录制顺利展开;同时要与学生家长联系,请家长积极协助,让学生顺利完成电子作业。
教师推出电子作业任务,将诵读融入其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诵读音频,这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训练任务。学生不仅要进行信息搜集,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他们的语感会自然形成。此外,教师让学生以电子作业形式呈现诵读,训练效果也值得期待。
结 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从情境创设、活动组织、评价设计、训练创新等多个角度展开探索,推出更多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语感认知基础,这样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核心内容,进而达成文言文的意合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苏莉.读而得法,事半功倍:在诵读中感受文言之美[J].湖南教育,2020(04):40-41.
作者简介:张苹花(1979.10-),女,福建寿宁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