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明确要求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學中,就是通课内外相结合的语文经典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思考能力,开阔学生阅读视野,让学生在享受经典阅读指导的愉悦情绪中,科学提高综合能力。因此,本文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依据小学生独特的阅读心理与阅读规律,指出现阶段小学部分语文教师在经典阅读指导中的“不契合”现象,而后针对提出优化建议,为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完善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策略
前言: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基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指导学生丰富积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不仅要对课堂内经典阅读指导创新调整,还要适度增强课外经典阅读安排,构建体现连续性与衔接性的可持续经典阅读指导,以此帮助学生达成经典阅读“量”与“质”的统一,完成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与经典文化保护传承。
一、当前阶段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的“误区”分析
(一)过分强调“要有趣”
文学经典富含大量人生哲理,利于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知、思考、内化、应用。语文教师为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承与学生身心修养提升,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中,更是积极引经据典,遵循此年龄段学生的差异性与自主性,以“趣”为核心,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激活学生阅读兴趣[1]。但是,过分重视突出趣味性,势必也会一定程度的导致学生进入为了有趣才阅读误区,遇到文笔晦涩、枯燥的文学经典就相对排斥,兴致不高。如此一来,学生的经典阅读拓展就难以保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利于阅读素养整体提升。
(二)语文教师“帮扶”多
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与阅读质量提高的最直接方法是让学生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整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籍。语文教师在此期间,仅以“指导者”、“辅助者”身份存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当帮助[2]。即,在学生阅读出现明显卡壳阻碍,适时为学生互动说明这些词汇或语句的含义,弱化完全自上而下的直讲直析,尽可能带动学生一起体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清阅读作品脉络。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中,部分语文教师都“帮扶”过多,一讲到底,较少留给学生领悟时间,导致学生阅读思维固化,阅读方法桎梏,自主阅读效果不甚理想。
(三)读书笔记形式刻板
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强调让学生勤做阅读笔记,边读边思。学生在阅读中做好阅读笔记,也确实取得有益的阅读帮助,利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3]。但是,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阅读能力有限,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等也有限。如果语文教师一味强调做“读书笔记”,而忽视对小学生实际阅读需求与阅读心理的关心及了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阅读逆反,或者学生阅读注意力分散,无法全身心投入经典阅读,一心多用。最终,读书笔记形式刻板,对学生经典阅读指导适得其反。
二、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经典阅读的完善对策
(一)多类激趣,轻松阅读
1.开展阅读竞赛
小学生贪玩心重,好胜心强。语文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中,合理把握“趣味性”与“教育性”平衡,首先,应通过组织小学生喜爱的阅读竞赛,利用小学生好胜心理,激活小学生阅读积极性,使小学生自主发现阅读乐趣,发自真心的喜欢阅读。同时,在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过程中,更好的结合个人感受理解经典,不一味为胜而读,为竞而思[4]。例如,在教学《出塞》一课,语文教师组织“边塞诗词默诵”活动,将传统的古诗词背诵形式以游戏化形式展开,弱化学生背诵抵触,为学生营造活泼、自由的竞赛氛围,促使学生经典阅读。
2.信息化阅读
严格来说,经典作品通常都深奥、枯燥、意蕴悠长。而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中,学生常常因为难以理解作品思想而丧失兴趣。语文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及时引入信息化指导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信息化阅读情境,以此将经典阅读变得轻松,促使学生通过具象展示深化感悟,增强切身阅读体验[5]。例如,在教学《宝黛初会》一课,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的视频课件,将文字描述情节“活灵活现”,就可以让学生在视听结合氛围中深化感悟,凝神阅读。
(二)多元指导,深化阅读
1.朗读增强语感
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化学生阅读感知。如,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声朗读,调动眼、耳、口、心、脑多项感官。毕竟,有声有色的发声朗读将文字与思维紧密结合,利于学生构建鲜活记忆点,对经典阅读增多理解,同时锻炼语言文字能力。所以,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经典阅读,就可以适度导入朗读方法。以教学《长歌行》一课时,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试读“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而后为学生示范朗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例,通过示范朗读与自主朗读比较,帮助学生基于“具身体验视角”纠正发音错误,传授朗读技巧,有效反哺经典阅读。
2.读思渗透理解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经典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思想养料,并感知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感悟真理。但是,在指导经典阅读过程中,也需要切忌让学生走入经典作品就一定是富有真理的绝对化误区。应该使用读思结合,边读边思的指导方式,使学生自身找出感兴趣的部分提炼内涵,找出适用于现今社会或者自己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语文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班级学生分为6组,通过为学生提供小组化交流讨论空间与时间,让学生依据小组阅读任务,自由展开“头脑风暴”,边阅读边交流边思考的深层理解作品主题。当然,除此以外,针对上文所述的“读书笔记”问题,语文教师也可以转变笔记形式,为学生组织主题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态的阅读领悟过程中,借由自由仿写、续写、关键词提炼等,有效挖掘作品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小学经典阅读启导中,合理的引导学生开展延展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拓宽阅读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空间扩展,还可以形成良性的经典作品阅读教学生态,促使学生自主、多样、连续性阅读。因此,作为学生达成优异阅读目标的指导教师,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阅读点”,观察学生多元阅读表现,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做出评价,以此为学生阅读策略调整提供启导,使学生语文经典阅读质量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松.建立经典阅读机制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78-79.
[2]徐晓莹.经典诵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4.
[3]宋淑英.“双线”并行蕴涵养,经典阅读促成长——如何用经典著作开展贯通式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20,(10):58-60.
[4]巫丽辉.让经典作品走进中职语文,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239-240.
[5]韩致军.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才智,2020,(07):213.
作者简介:张惠萍,女,1975年6月,籍贯:昆明,汉族,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现任教于昆明市西山区昆湖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和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