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途径

2021-12-08 01:19:28李金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小学创新信息技术

李金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急迫的需要素质教育培养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基于此,信息技术课程也日益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并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

引言: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开设良久,但执行状况一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课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又重新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点培养项目,因此,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设的现状出发,分析现状背后的原因,根据原因分析,找到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途径,以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供建议。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课程不足

大多数小学一周开设一次或两次信息技术课,有的小学甚至连信息技术课程都没有开设,而已经开设的学校绝大部分还会被各种原因侵占掉,比如主课教师需要复习,设备出现微小故障等,任何一点阻碍都会停掉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究其原因,学校层面没有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认为该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影响,而更侧重于学生的卷面成绩,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考试科目上。

(二)开课环境较差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保证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1]。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首先就硬件来说,计算机数量不足,有的学校可以实现一人一台计算机教学,但大部分学校都是两人一台,甚至三人一台计算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究其原因,首先,政府层面没有对该课程进行专项资助;其次,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使得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学科建设,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有所忽视。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填鸭式的灌溉,仅仅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种实践课程,任何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确是过分的一令一行,不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只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步骤操作相关功能。究其原因,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教学方式,没有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堂,只将完成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而不去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开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

(一)开拓学生想象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打字、绘画、办公软件等,课程内容本身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就办公软件的ppt制作来说,幻灯片背景、使用的动画插图,都是需要想象力进行构造的。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ppt的制作,将自身想象的转化为实际操作,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想象力,这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了基础,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

(二)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获取十分容易,信息数量十分庞大,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要想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以及信息搜索能力[2]。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信息搜集上造成的时间浪费现象,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并且形成良好的互联网素质,不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拒绝制造谣言,煽动舆论,理智上网,不与他人进行网络争辩,不议论他人,严格遵守网络纪律,为净化网络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三、小学信息技術教学创新的途径

(一)制定符合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是确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来说,要熟悉时代特色,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按照信息技术的课程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学校层面要重视课程的开展情况,不允许教师私自占用信息技术课程,并加大计算机等设备的配置力度,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的人才,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征询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建议,并将可行方案进行及时改进。

(二)提升师资质量

信息技术教师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专业理论知识,思维方式,专业技能,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效果[3]。因此,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要严格把关,确保其具有过硬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给学生带来清晰生动的教学,要组织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能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让教师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上,多开展交流活动,让教师彼此分享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绝大部分来自于课堂,因此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更改,加强课堂教学内涵建设,围绕课程目标,采取符合自身班级学生特色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展示本部分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充分利用新技术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跟适灵活多变,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当下的流行因素,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比如一个精美的PPT课件的引入,让学生说出其制作过程,并模仿制作一模一样的PPT,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当下信息技术发生的新事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自主自发的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体系之一,需要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发现自身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途径的创新,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映玲.创客教育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6):38-43.

[2]曹凤娟.3D打印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以3D One软件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9):83-85.

[3]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1):83-85.

猜你喜欢
小学创新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