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12-08 14:13夏丽萍
文理导航 2021年31期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生过程

夏丽萍

【摘 要】基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传统讲述”模式为核心,唯“分数论”的现象较为明显,这使得初中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虽说在机械记忆下,初中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概念、公式、定理等,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做不到随机应变和灵活应对,导致地理综合素养迟迟得不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逻辑思维;策略

逻辑思维能力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事物本质以及内部规律的思维活动,是初中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自主形成的,不需要进行过多地练习与训练,在错误观念下,导致初中生的地理水平有限,尤其是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初中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将地理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

一、培养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知识结构化

初中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相比于传统碎片化知识的线性整理,更注重初中生对知识整体框架的掌握。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面临的压力较大,使得他们分配给地理的学习时间较少,只能在东拼西凑中形成知识框架,导致记忆效果不牢固,遗忘速度较快。而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能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当逻辑分明、层次清晰、因果关系明确的知识储存于脑海中时,初中生能做到随时提取,从而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地理水平与素养。

(二)引发深度思考

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对初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偿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为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有意义的学习模式为框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促使他们将所习得的思维品质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化发展。

(三)提升分析概括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着重研究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比较,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将使得他们难以掌握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甚至还会导致他们出现厌倦心理,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有效的思维训练,能促使初中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者,初中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辛辛苦苦地讲述,对知识点进行堆积,唯恐有遗漏,初中生的大脑运转速度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只能胡乱地填塞知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为此,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可创设生动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促使初中生在身心放松状态下,真正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并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学习《多变的天气》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我们周围的天气为主进行情境的创设,引导初中生自主说出所在地的天气变化,以拉近他们与地理知识的距离,促使他们自主总结天气现象,从而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做铺垫。

总之,创设合适的情境,能使初中生的地理思维更为活跃,可提高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大胆质疑

当新知识与脑海中已有的旧知发生冲突时,初中生的疑惑较多,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教材内容产生质疑。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初中生畅所欲言,以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地理知识的真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掌握世界语言和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要求他们以记忆为主,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而随着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提问,即很多初中生对宗教本身较为感兴趣,他们较为好奇各个宗教的发展历史以及宗教内部的禁忌等。在初中生提出疑问后,教师不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要组织他们自主探究,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以促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大胆质疑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能同步发展起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三)类比演绎

类比演绎教学法是指根据两种地理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推断它们在其他特征上的相似性的概括性方法,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将相似的地理知识放在一起讲述,引导初中生探究其中的异同点,从而促使他们多方位地掌握地理现象、过程及规律。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学习《我们邻近的国家》部分内容时,涉及到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由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点讲述,引导初中生在类比演绎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进行总结,由于是自主探究得出的知识点,初中生的记忆往往更为深刻,且能形成更加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总之,借助类比演繹,能使初中生掌握一类地理知识,可减轻他们的记忆负担,促使他们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从而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建构。

(四)联系生活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呈现出紧密联系的状态。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学习《民族》部分内容时,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体,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的新中国。不同的民族有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从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他们思考自己所属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点。目前绝大多数初中生都属于汉族,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来自回族、傣族等,在结合生活进行实际讨论的过程中,能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且能有效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初中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下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总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生活中思考地理,在地理中感悟生活,能有效提升初中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强化他们的思维体系。

(五)借助地图

地图可以说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初中生的识图能力有限,提取信息的速度较慢,且不能保证正确率。为此,教师可将地图教学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中发展起初中生的地理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勢》部分内容学习时,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的概念,并能运用地形图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青藏地区所在的位置为例,引导初中生仔细观察,即其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在我国的第一阶梯上,在观察和思考中,初中生可自主得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高寒畜牧业的形成过程,从而能使他们发现地理事物的分布关系,有助于他们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借助地图,能启发初中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有助于他们发现教材之外的更多知识,使得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六)运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呈现知识,能有效弥补传统文字描述的不足,可调动初中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为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抽象性、概括性等较强的地理知识,将其转化为轻松、易于接受的模式,从而唤起初中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学习《地球的运动》部分内容时,在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时,初中生显得较为迷茫,课堂学习效率降低。这样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模拟地球运动的过程,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拓展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便于他们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而在学习《自然灾害》部分内容时,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但仅靠文字描述,初中生的感触并不深。此时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呈现灾害后人们生活的状态,以促使他们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从而使得他们爱上地理知识的学习。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地理课堂增加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可培养出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样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将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促使他们自主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帮助他们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他们地理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晓娜.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70+76.

[2]张小燕.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25):89-90.

[3]郑红琴.突破思维障碍,提升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J].地理教育,2020(07):46-48.

猜你喜欢
人教版初中生过程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圆满的过程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