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其言”观“其人”

2021-12-08 05:14姚方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狗儿凤姐刘姥姥

姚方

《红楼梦》中,刘姥姥并非一普通农村老妪,学术界关于“刘姥姥”这一人物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除了对刘姥姥人物形象研究,还有对刘姥姥语言的研究。纵观学界,其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来分析其会话含义上,通过语言来看人物形象较少提及,也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从刘姥姥的语言入手,采用“归纳法”,结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用词规则对刘姥姥的语言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挖掘刘姥姥的内心世界以及其展现的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品质。

刘姥姥出身贫寒,本和贾家没有一点关系,因女婿祖上和王家连过宗,为了讨生活不得不寻求贾家的救济。贫苦的身世使得刘姥姥首先关心的是温饱问题,她无法饱读诗书,但她善于学习,深谙世事,抓住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再加之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她能够通过交际很自然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红楼梦》中讲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第一次在第六回,因为家境贫寒,来到贾府希望得到救济;第二次主要集中在第四十回,三十九回、四十一回、四十二回均有所涉及,此次主要是为了感激贾府救济,顺势游大观园;第三次在第一一三回,刘姥姥听说贾府衰败,在墙倒众人推的情况下,关心贾府,不惜倾尽家财,搭救巧姐儿。[1]

一、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语言真情

“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由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率先提出。认为人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取得交际的成功,总会有意或者无意地遵守一些规则,这便是合作原则。格莱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1.量准则,2.质准则,3.关系准则,4.方式准则。[2]遵守合作原则可以很快地实现信息互通,但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人们通常违背合作原则来委婉表达自己的交际目的。

刘姥姥在交际中通常违反合作原则来实现交际目的,从其合作原则的违反中,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看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一)量准则的违反

量原则(The Maxim of Quantity)指所说的话信息量要适当,即应该满足且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违反量原则即所说的话不能满足或者超出所需的信息量。

(1)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1]

狗儿向刘姥姥询问求救济方法,其具体的“方法”就是狗儿所需要的“量”,但刘姥姥的交际远远超出了对方所需要的量:她首先表明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态度;其次分析两家疏远的原因——拉硬屎;最后才讲出想到的办法并分析了方法的可行性。刘姥姥的这一交际违背了合作原则的量原则,但恰是因为量原则的违反使她的这一说服话语很成功:首先表明“事情不一定能成,但还是有希望”的态度,这一态度符合狗儿的认知心理,接着将“有希望”的原因娓娓道来,言辞恳切,分析合理,更易于狗儿夫妻接受这个办法。家中出现窘况,刘姥姥毅然担起责任,积极想办法,她身上有着区别于旧时代的女性的自强自立;并且她还能将自己想法的可行性进行有条有理的分析,可见她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农村女性。

(二)质准则的违反

质原则(The Maxim of Quality)指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缺乏足够证据的话。[2]违反质原则即说了假话或者证据不足的话。

(2)听如此说,(周瑞家的)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

刘姥姥听了,罕问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1]

周瑞家的提及凤姐,刘姥姥的言语内容表明她认识凤姐,但是后文又讲到,在刘姥姥真正要见王熙凤的时候,还误把平儿当作王熙凤,由此可见刘姥姥在说这句话时根本没见过王熙凤,此时的刘姥姥说了假话,故意违背质原则而实现话语交际。对质原则的违反也是为了实现自己此行的目的:刘姥姥从周瑞家的口中得知,现在管家的是王熙凤,如果想要得到贾府的救济,就必须见到此人,因此自知是假话但仍要说,借此引出自己想见见王熙凤,希望周瑞家的能够引见,周瑞家的也未必将刘姥姥的话当真,但是她却知道了刘姥姥此话的目的。为了寻求救济,需要刘姥姥一步一步去接触真正有“权力”的人,小说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穷人家的辛酸。

(三)关系准则的违反

关系原则(The Maxim of Relation)指说话要有关联,要切合题旨。[2]违反关系原则即说话没有关联,答非所问。

(3)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

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1]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此时的贾府已经“树倒猢狲散”,凤姐也已经无力管家,生死攸关。刘姥姥见到骨瘦如柴的凤姐,并没有回答凤姐的“怎么这时候才来”之类的话语,而是直接谈到凤姐的病情,表达了对凤姐的心疼,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原则。此时刘姥姥的话语和前两次进贾府的阿谀话语全然不同,虽然凤姐已经失势,但从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是真正的關心凤姐,她知恩图报、仁义智信。

(四)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原则(The Maxim of Manner)指说话要清楚、明了。[2]违反方式原则即说话晦涩、有歧义、冗长或者杂乱。

(4)那里知道这句话倒合了凤姐的意,扎挣着说:“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你见过的赵姨娘也死了,你知道么?”

刘姥姥诧异道:“阿弥陀佛!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我记得他也有一个小哥儿,这可怎么样呢?”[1]

凤姐询问刘姥姥是否知道赵姨娘已经去世这件事情,刘姥姥只需回答“知道”或者“不知道”就能清楚明了地完成和凤姐的交际,但是刘姥姥却用了几个疑问句来表明自己不知道这个事实,语言冗长,没有做到简明扼要,违背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原则。此时刘姥姥违背方式原则并不是为了达到何种目的,她询问赵姨娘的去世原由、关心小哥儿(即贾环),不是因为她受了赵姨娘的个人恩惠,而是因为她们是贾府的一份子,因为她感激贾府,自然就感激贾府中的每一个人,就这方面来看,刘姥姥对贾府的感激并不是狭隘的,并没有局限在贾母、凤姐等有地位的人身上,而是对上到贾母,下到贾府众人,都抱有一颗感恩之心,这种感恩之心,于当时于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刘姥姥对四个准则的违反,有些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违反,但有些是为了兼顾彼准则而违反此准则。[3]诚然,在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也不是孤立的,交际者可能同时违背几个原则来实现交际目的。但总的来说,刘姥姥的交际虽然违背了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但她的交际是成功的,是有意义的会话。

二、遵守礼貌原则中的语言智慧

Leech于1983年首次提出礼貌原则,他把礼貌原则分为六大类: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誉准则,4.谦逊原则,5.一致原则,6.同情原则,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4]。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有益补充。

刘姥姥虽然读书不多,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她懂得人情世故,深谙说话的艺术。刘姥姥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的会话具有自贬、粗而不俗的特点。[5]以下我们主要运用礼貌原则来分析刘姥姥语言中的智慧。

(一)得体原则的遵守

得体原则指在交际中要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4]尽量少让别人吃亏或者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1)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1]

其实刘姥姥的年纪是比贾母要大的,在贾母面前,自己才应该是“老寿星”,但这里刘姥姥迫于身份地位的差异以及自己此行的目的,尊贾母为“老寿星“,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原则,因为像贾母这种锦衣玉食的人,可能最缺的就是寿命了,做到了尽量多的使贾母受益。这一原则的恰当使用,刘姥姥给贾母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使得之后能一步一步赢得贾府人的尊重和爱戴。

(二)慷慨原则的遵守

慷慨原则指在交际中要减少表达利于自己的观点。[4]尽量少使自己得益或者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2)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

……

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1]

来到大观园,凤姐拉着刘姥姥便开始打扮带花,所有人都知道凤姐是在捉弄刘姥姥,刘姥姥也深知自己在“被捉弄”,但刘姥姥却说能够“被打扮”是自己修来的福气,表明自己很高兴能“被打扮”,此时的刘姥姥让自己吃亏,行动上满足凤姐等人的好玩心,符合礼貌原则的慷慨原则。刘姥姥这样做一来是为了迎合掌家的凤姐,二来也是为了逗乐包括贾母在内的众人,这一做法一举两得,虽然明面上吃了亏,但是却能很好地达到自己此行的目的。

(三)赞誉原则的遵守

赞誉原则指在交际中减少贬损他人。[4]尽量少贬低别人或者尽量多赞誉别人。

(3)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

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个神仙托生的罢。”[1]

见到大观园的如此景色,刘姥姥想的是将它画下来,此时贾母又告知刘姥姥惜春善于作画,刘姥姥用“又……还有……别是……”句式极力夸赞惜春,符合礼貌原则的赞誉准则。刘姥姥的这一言语活动,不仅是讲与惜春听,希望能帮忙作画,同时又是讲与贾母及众人听,赢得她们的欢心,逗乐众人。

(四)谦逊原则的遵守

谦逊原则减少表扬自己。[4]尽量少赞誉自己或者尽量多贬低自己。

(4)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那位?”

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1]

此为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情节。刘姥姥并没有直接找贾家寻求救济,而是找了一个中间人——周瑞家的,并且这位中间人还受过自己家的恩惠,这可谓是刘姥姥智慧点之一。刘姥姥比周瑞家的年长,但是刘姥姥称她为嫂子,尽量多的贬低自己,遵守了礼貌原则,虽然周瑞家的受过自家恩惠,但刘姥姥并没有认为别人帮自己是理所应当,反而是本着礼貌去请求帮忙,也正是因为刘姥姥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别人才肯心甘情愿的帮助她。

(五)一致原则的遵守

一致原则指减少与他人的观点不一致。[5]尽量减少双方分歧或者尽量增加双方一致。

(5)(狗儿)便笑接道:“姥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

刘姥姥道:“嗳哟哟!可是说的‘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我去了也是白去的。”

狗儿笑道:“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

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1]

刘姥姥想到了去贾府寻求救济这一办法,在当时按理说应是狗儿前去开口求人,谁知狗儿拉不下脸不愿意去,还表明希望刘姥姥去,但是刘姥姥的“嗳哟哟!可是说的‘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我去了也是白去的”这一言语表明其实自己是不想去的,此时虽然心中不想,但为了解决问题,刘姥姥选择和女婿狗儿的观点保持一致——自己去,分析狗儿、女儿不能去的原因在一来可以维护女儿的颜面,二来也可以批评教训狗儿,维护家庭和谐。

(六)同情原则的遵守

同情原则指减少与他人情感对立。[4]尽量减少对方的反感或者尽量增加对方的同情。

(6)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要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1]

面对贾母对年纪的询问,刘姥姥将自己说成是“生来是受苦的人”,而老太太是“生来是享福的”,刘姥姥如此说,一方面指出了贫富差距,回答得体,此时惜老怜贫的贾母对这位年长自己的姥姥充满了同情,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贾母对于一种地位的心理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对方的同情,遵守了同情原则。身处豪华奢侈的贾府,刘姥姥将贾母和自己的位置放得很准确,虽有羡慕但还能摆正心态,牢记此行的目的。不得不说,刘姥姥表面是憨傻的,但其内心还是很精明的。

刘姥姥对礼貌原则的遵守,使得她一步一步赢得了贾府众多人的尊重和喜爱,最后得到了贾府的救济,达到了此行的目的。从刘姥姥的语言智慧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人生智慧,她无师自通,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践行者。

三、词汇使用中的语言本色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言的本色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在词汇的使用上。就一个人来讲,他所拥有的词汇量越多,就能越好地、越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一个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使用的词汇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自己的生活。刘姥姥出身农民,从小没有机会读书,没有文化,受生活条件制约,其说话风格也应不同于大家闺秀,用词也应更贴近农村生活本质,不加任何修饰色彩,更显农民本色。

(一)多用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的特点。[6]

(1)刘姥姥念佛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1]

《红楼梦》通过刘姥姥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大观园的奢侈豪华,大观园给这位农村老妪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大,刘姥姥也连用“大家子”“大房”“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7],六个“大”字组成的词语表达看到大观园的震撼,同时,她受文化限制只得连续用基本词汇“大”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二)多比拟名物词

(2)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1]

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刘姥姥将其称为“叉爬子”,她首先想到的是和自己家的“铁锨”作比较,因为铁锨是农民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同时筷子和铁锨做比,也突出筷子的重,体现出贾府小到细枝末节都很豪奢。

(3)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1]

刘姥姥利用谐音,连用“牛”“老母猪”来逗乐众人,将自己的食量比作牛,因为在庄稼人心中,周遭就是牛这一家畜食量最大,而這些词语是完全不会出自于贾府这些养尊处优的人口中。

(4)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

(5)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

(6)刘姥姥两只手比着,也要笑,却又掌住了,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1]

在鸳鸯三宣牙牌令时,刘姥姥的酒令更有其特色。“毛毛虫”“萝卜”“蒜”“大倭瓜”等词是完全不会出自于林黛玉、薛宝钗口中的,因为这些事物都是村庄的普通事物,出自刘姥姥口中合情合理,同时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对于大观园里面的人是陌生的,刘姥姥的酒令一改前面的风格,更能引起众人发笑,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三)多熟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6]

(7)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1]

“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是刘姥姥给王熙凤之女取名的根据,女儿出生的日子“不巧”,刘姥姥便取名“巧儿”来“以毒攻毒”。

(8)刘姥姥道:“嗳哟哟!可是说的?‘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我去了也是白去的。”[1]

姥姥用“侯门深似海”来形容贾府,乘坚策肥的贾府在一个食不果腹的农村老妇心中,当然是“侯门”,普通人自然难以进入,用“侯门深似海”形容贾府,可谓贴切。

(9)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1]

面对刘姥姥的求助,王熙凤表明贾府也难,但是贾府是大家,是“骆驼”,而自己家是贫苦的小家,是“马”,尽管贾府难,但是再难也难不过刘姥姥家,因此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侯门深似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都是刘姥姥语言中多用熟语的表现,而这些熟语也用得很准确,熟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刘姥姥语言的本色:不加雕琢但却深刻有力。

此外,刘姥姥语言中的一些语气词、副词也会产生不一样的会话含义,在特殊语境中也会产生很多言外之意[8]。这些言外之意也可以成为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着眼点。

从表面上看,来到贾府,是贾府人捉弄刘姥姥,但是刘姥姥明知被捉弄还配合演戏,会不会是刘姥姥对贾府人的捉弄?从表面看,是贾府帮助了刘姥姥,但从更深层次看,刘姥姥的出现何不是对贾府的一种救赎?古今为红楼作注的人,对刘姥姥的评价都颇高,每个读者心目中的刘姥姥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刘姥姥这一形象所体现的真情、智慧,于当时、于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语言极富特色,通过剖析其语言,我们能够挖掘到刘姥姥的内心世界,看到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人生智慧与农民本色。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

[4]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5]盧晓娟.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动态应用——《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赏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02):125-126.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向浩,童庆杰.从“小处”读《红楼梦》——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0(01):82-85.

[8]刘丽莉.《红楼梦》刘姥姥进荣国府的会话含义分析[D].渤海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狗儿凤姐刘姥姥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藤儿和狗儿
刘姥姥
喂狗的启示
狗儿想去上学校
人心买卖
“凤姐”列传
刘姥姥的公关术
刘姥姥的公关术
才胜德缺是凤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