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

2021-12-08 04:11邓坤乾潘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整本书

邓坤乾 潘峰

邓坤乾,黄冈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黄州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潘峰: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新课标”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加入“名著导读”的板块,根据课文所学的内容配套相应的课外读物。这样的编排就是要引起广大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切实把它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如何了解和监控学生的阅读过程,如何根据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是教師可以实践探索的新方向。下面就以八上名著导读《昆虫记》为例,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节点来谈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

一、阅读前教学指导:微课视频确立教学目标

读前指导的任务着重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动机和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愿意阅读并且学会阅读。这个环节单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导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微课则可以弥补这个环节的不足。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少、主题明确、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等特点,初中生可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自主观看。统编本语文教材八上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奥秘,名著导读中推荐学生阅读科普作品《昆虫记》,引导学生进入让人惊叹不已的昆虫世界。指导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将制作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用于读前指导,学生在上阅读指导课后,依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课下观看。

(一)微课激趣,指导阅读方法

微课中会对这本书的封面、封底、前言、目录、精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视频结尾还会介绍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中的精彩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和阅读期待。而阅读方法主要介绍的是做批注和制作阅读读书卡,特别是如何做批注、如何制作阅读读书卡是学生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把这种枯燥的阅读方法趣味化,让学生能够在微课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观看,不断实践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阅读读书卡的制作其实就是一种阅读记录的书面呈现,也是个性化表达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摘抄、画思维导图、写感想等记录方式去制作。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其他的阅读要求和建议除每天通报阅读章节外,不作硬性规定,不给学生带来阅读上的压力,不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条件下,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深入阅读,明确教学目标

微课激趣是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但只是让学生毫无目的地泛泛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规避阅读的表面化和肤浅化。推动阅读走向深入必须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可观测、可理解、可评价,也就是说对其达成度要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这也是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容易忽视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可从三个层面来指导:第一,知识积累。积累美词佳句,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第二,写作锻炼。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学写观察笔记。第三,阅读提升。通过阅读,走进昆虫世界,感受自然魅力,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二、阅读中教学指导:相关软件跟踪交互监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技术支持,移动终端的运用可将线下的自主阅读与线上的阅读互动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利于教师和家长跟踪监测学生的阅读过程。教师在进行《昆虫记》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微信进行阅读打卡,记录自己每天的阅读情况。微信是每个家长都有的软件,这样可以避免下载过多的软件徒增家长的烦恼。而小程序打卡不仅可以让学生家长每天做到监督辅导,也能让教师在后台看到全班同学的阅读进度,阅读感受和阅读排名等,不仅可以追踪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为接下来的阅读提供数据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小程序中记录了每个人阅读的进度和所用的时间,也保存了学生摘录的内容和发布的观察笔记。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学生对作品的信息的掌握,对书中的昆虫习性了解比较好。这说明学生都能够以端正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参与到课外阅读之中,较好地使用了学到的读书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收获了阅读的成功感和快乐。

(一)生本交互

生本阅读凸显了学生主体,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兴趣激活点,互动交流是学生与文本的重要通道,通过搭建线上阅读相关平台,布置相关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学生的阅读需要,设计有挑战性的阅读活动任务,以活动任务驱动整本书阅读,是整本书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推进真阅读、深度阅读方面首先要关注、研究并解决的问题。阅读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读昆虫、看昆虫、写昆虫的热情。可以安排下列活动:

活动一:跟法布尔学观察。学生精读《昆虫记》中描写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具体事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并学习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探索,做好观察笔记。

活动二:跟法布尔学探究。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并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话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活动三:跟法布尔学写作。从写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从生活中观察喜欢的昆虫,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进行仿写。

(二)生师交互

利用阅读打卡小程序,学生可以记录阅读的时间、内容和感悟,上传自己的摘抄记录,阅读心得体会以及观察笔记。阅读从无序、随意的状态变得“可视化”,前期制定的阅读计划、阅读活动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上传的资料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布点评,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而每日打卡的历史数据是教师能在后台监测学生是否坚持每日阅读,这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利用软件督促学生坚持阅读。

(三)生生交互

传统的课堂阅读交流,局限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个人展示秀。而线上生生交互则可以让学生针对阅读中的问题、看法自由交流和互动。而阅读积分活动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别人发布的阅读日记,以此创新阅读评价机制,让阅读评价不仅仅限于教师一人,还可以多听听来自其它同学的评价,激发阅读的持久兴趣,彰显阅读魅力。

当然,对阅读过程的追踪检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学生上传的阅读体会中发现,学生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作者法布尔生平事迹的介绍。二是对昆虫习性的描述。三是喜欢摘抄精彩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艺术特色的体会较少,对文字之美的研究较少。中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获取,内容是否吸引人,对于文中运用文学手段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技巧把握还不够。

可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并将学习过程通过数据信息定格下来,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阅读成果,还可以精准地描绘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和行为过程。

三、阅读后教学指导:信息平台展示阅读成果

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学校也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语文学科理应顺应时代趋势,努力走在数字化建设的前沿。每一次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后,应该设立平台分享阅读成果,进行在线研讨。如何借助平台展示推荐阅读成果呢?可以办理电子班刊线上交流分享阅读《昆虫记》的自创美画、原创美文、感人视频,也可发布到校园公众号上展示阅读成果。

第一,自创美画,画昆虫。利用网络展示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很多,而本书之中都是以昆虫为写作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昆虫名片,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展示昆虫的特征,而纸质版的名片不易保存,拍照制作成电子照片,并采用美画的方式在班级群,校园网等平台上进行展示交流。不仅可以永久保存,也可以作为一种线上个性化的阅读资源。

第二,原创美文,写昆虫。教师可以制作电子班刊搭建展示平台,选取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进行展示,利用网络展示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让没有机会展示的学生学习别人的读书方法,得以展示的学生可以听到来自网络上的多方面的评价意见,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三,自制视频,讲昆虫。学生会把自己感受到的昆虫生活习性的神奇之处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描绘出来,进而录制视频,上传至校园公众号,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风采,供校内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交流和评价。利用公众号的影响力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进而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便利,利用微课进行读前指导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用软件追踪阅读过程可以监控和检测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效果,搭建平台展示读后成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达到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的目的。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远不止于此,它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資料,同时还将抽象的文本用生动的资料展现出来,为学生的阅读拓展与鉴赏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发挥更大的威力,为助推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资源。

猜你喜欢
昆虫记法布尔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法布尔
读《昆虫记》有感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夜读《昆虫记》
夜读《昆虫记》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我的昆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