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彬 李晓松 雷帅
摘要:[目的/意义]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重要智囊,是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和决策质量的智力基础。[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建设需求,界定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概念内涵,解析了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政策解读、监督评估、市场服务和舆论引导等职能任务,从战略性、多样性、协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保密性等方面,总结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主要特点,构建了复杂系统视角下的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体系框架,探讨了目标、需求、组织、机制、手段和人才等六大构成要素,从找准自身定位、突出学术独立、创新运行模式、构建理论方法、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体系框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认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本质特征,为开展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实践活动提供思路方法。
关键词:新型国防战略智库 复杂系统视角 体系框架 构成要素
分类号:E9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智库作为政府机构的“外脑”和“智囊”,在我国经济、社会、军事、政治、文化、科技等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特色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其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开展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的研究,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国防战略智库的建设需求、概念内涵、职能任务和特点规律,系统分析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体系框架和构成要素,这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提升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战略咨询和支撑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1.1 战略决策需求旺盛,传统智库难以全面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所面临的现实困惑和理论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前所未有,传统智库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旺盛的决策需求,特别是在如何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战略预判、创新探索与模式和方法等方面,迫切需要建设新型跨军地的智库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实现军地战略咨询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集专家之智慧,聚智库之所长,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提出有关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真知灼见,厘清重大现实问题,对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拟制、决策评估、项目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决策支撑作用,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新型智库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重要保障。
1.2 实践情况复杂多变,传统智库难以有效支撑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涉及的主体多、要素多、领域多以及层次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可借鉴的经验和成功案例非常得有限。同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科学决策均需要全面准确的调研信息、高效优质的咨询服务以及落地可行的建议方案,现有军地智库难以独立支撑。迫切需要建设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打破军民界限,发挥军地智库的优势,准确地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智库在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的重要作用,有效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法制化发展、科学化发展和深度化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1.3 军地分立各自为政,传统智库难以高效支撑
纵观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智库发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逐渐成为经济社会主战场和国防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智库现状是“军是军、民是民”,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水平低,同质化和重復性严重,成果比较零散,难以形成拳头力量,无法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支持。迫切需要建设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广泛吸纳军地管理学、经济学、军事学、信息学、运筹学等多学科领域智库的智力资源、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理论研究,科学研判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态势,正确解读政策制度,论证并提出针对性强的咨询建议,客观评价建设成效,全面提升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形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决策支撑的先锋队、种子队和国家队。
2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的理论探讨
2.1 概念内涵
国际上普遍将智库定位为开展公共政策研究和分析,提出咨询建议,并协助决策者和公众做出公共政策抉择的实体性机构。知名智库一般由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工作者组成,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新问题、新趋势和新矛盾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和新措施,以提升管理决策的质量水平。
我国智库大多数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王世伟[1]、赵浩玥等[2]、徐维英[3]、李刚[4]分别分析了新型智库的功能、作用、发展重点,以及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路举措。王雨[5]、汪桥红等[6]提出了新型智库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以及推进举措。罗繁明等[7]分析了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智库信息平台建设思路和方式。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既涉及经济建设,又涉及国防建设,是复杂的跨领域建设难题,面临的理论难题和现实问题较多,亟须依托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洞察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案和新途径。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是指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决策为宗旨,经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批准或授权,由军内外研究单位组成的具有较好研究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机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实体机构。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概念内涵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职能任务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主要职能任务包括: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政策解读、监督评估、市场服务和舆论引导等6个方面。
2.2.1 理论研究 围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配合管理部门,拟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
2.2.2 决策咨询 围绕国家和军队战略需求,利用智库长期研究积淀,开展战略规划、规划计划、重大实现问题等咨询服务,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以及更广范围内提出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战略思考。
2.2.3 政策解读 利用智库的专业知识,全面分析和深度解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文件。
2.2.4 监督评估 依托智库开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战略、规划计划、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和评估。
2.2.5 市场服务 依托智库开展面向市场的协同创新产业孵化、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服务。
2.2.6 舆论引导 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要求,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着眼智库凝聚社会共识、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的积极作用,通过智库的权威分析和研究成果,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
2.3 智库特点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主要特点包括战略性、多样性、协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保密性。
2.3.1 战略性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防建设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难题,以提出高水平的决策建议为基本准则,为国家和军队提供高层次、全局性以及可操作的“战略性意见和建议”。
2.3.2 多样性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重点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跨领域的战略问题。因此,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在人才建设、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应具备多样性特征。其中,在人才方面,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既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人才,也需要懂管理、有管理经验的实践人才;在研究方法方面,新型国防战略智库要进行多学科、多方法的跨领域交叉融合;在研究结论方面,新型国防战略智库要提出跨领域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为管理部门提供差异化的咨询建议。
2.3.3 协同性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是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既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决策,也要服务于军队战略需求。因此,新型国防战略智库需要集聚党、政、军、民、企等各方优势力量,打破机构壁垒、利益藩篱,以“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模式,开展战略问题的分析研判。
2.3.4 科学性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一味地追求国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应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和客观实际,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展战略研究工作,确保提出咨询建议的科学、客观,且可验证,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研判能力。
2.3.5 安全保密性 不同于一般智库,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涉及国防与军队的重要、敏感和涉密等研究内容。因此,智库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密制度,采取安全保密措施,从组织机构、秘密范围、人员管理、涉密项目管理、网络保密等方面加强安全保密管理,严防泄密事件发生,确保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全面、安全、可控。
3 复杂系统视角下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总体设计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复杂系统,分析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调整系统结构,优化要素关系,使系统整体达到最优[8]。侯光明等[9]、徐琳等[10]从系统视角研究了管理领域的复杂系统问题。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具有主体复杂、要素复杂、层次复杂、关系复杂、环境复杂等特点,是典型的内容多、要素多和层次多的复杂系统,是由多个要素协同推动,在多个要素相互影响和促进下所形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因此,本文从复杂系统视角对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构成要素进行探索性和系统性研究。
3.1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总体框架
结合系统论理论,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多个要素组成,具体包括建设目标、建设需求、组织类型、运行机制、手段方法和人才队伍等6个要素,如图2所示。该系统是一个开放、动态的复杂系统,系统各要素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互动,外部政策制度、技术和人力资源不断输入系统,通过系统要素相互作用,有效释放智库研究潜能,输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人才队伍,输出结果又不断反馈,从而促进系统的不断自我调整、适应与完善,以达到“1+1>2”的体系化效果。
3.2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构成要素
3.2.1 建设目标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建设目标,是指智库建设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智库建设的核心,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1)总目标。总目标是面向国家战略,以服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重大决策为宗旨,以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互联网+”思维为牵引,以现有高水平智库资源为基础,集聚跨军地、跨学科、跨部门、多元化的智库,建成国家倚重、特色鲜明、规模适中、创新引领的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健全智库组织架構和工作机制,发挥智库高端“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提升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综合研判、战略谋划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2)分目标。分目标包括社会效益目标、军事效益目标、经济效益目标和政治效益目标等。
3.2.2 建设需求 需求是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牵引智库建设发展的关键。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建设需求,既不是简单的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也不是纯粹的国防建设需求,而是军地统筹发展的需求。
3.2.3 组织类型 组织是指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组建模式,是智库建设发展的制度基础。借鉴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组建模式包括独立型、嵌入型以及联盟型等3种类型。其中,独立型,是指军地相关战略智库联合成立实体化独立法人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主任)负责制;嵌入型,是指以地方战略智库为基础,军地相关智库实体化进入联合成立;联盟型,是指以重大任务为牵引,通过军地智库的强强联合,采取项目合作方式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工作。
3.2.4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在规定组织基础上管理运行的程序流程设计。针对智库特点规律,建立广覆盖、差异化、多层次的智库人员管理机制、项目支持机制、评估监督机制、共建共享机制、激励处罚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1)人员管理机制。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薪酬制度,积极吸纳高水平管理部门领导和军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采取全职与兼职等方式参与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与能力和绩效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
(2)项目支持机制。运用按需购买、以事定费、竞争择优、先研后补、应急采购、长期扶持等方式,从国家和军队层面,建立支持智库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的支持机制。
(3)评估监督机制。建立良性的新型国防战略智库能力、业绩和信用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咨询建议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的评估监督,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主要标准,建立智库自评与第三方相结合的考核评估模式。
(4)共建共享机制。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思路,建立新型国防战略智库与国内知名智库的信息互通、身份互认和管理互信,提高智库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5)激励处罚机制。采取项目支持、通报表彰、资金奖励、专项津贴等方式,建立符合相关规定、市场化特色鲜明的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激励机制,鼓励和资助智库开展实地调研和学术交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智库进行激励,同时,对为虚作假等涉及科研诚信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
(6)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公开与内部相结合,由刊物、研究报告、专题报告、书籍、声像片、数据库、网站、动态情报库等多维度产品构成的智库产品体系,加强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国家和军队重大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3.2.5 手段方法 手段方法是指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开展战略决策研究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是提升研究成果质量效益的关键支撑,包括信息化技术手段、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综合研判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等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计算机技术。
3.2.6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立足之基和发展之要。建立由战略管理专家、理论研究专家、技术专家等组成,以及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青年英才等多层次、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文化氛围和政策环境,加强军地人才的协同研究、协同创作和协同咨询,为国家和国防建设献计献策。
4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4.1 找准“定位”,突出新型国防战略智库跨领域特色
国外非常重视国防领域智库的建设,并建立了政府附属型智库和非政府附属型智库,将国防领域智库视为作战概念形成、国防科技发展、重大武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智囊,国防领域智库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形势预判、监督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例如,2019年,美国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发布了《重塑美国军事竞争力:“马赛克战”》[11]报告,该报告将“马赛克战”提升到引领未来美军兵力设计的战略高度,为未来美军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因此,新型国防战略智库是现有智库的强强联合,找准自身“定位”,整合“军、政、智、产、学、研”等优势资源,突出国防特色和军事特色,聚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美大国关系演变的背景下军队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发展在战略层面、组织层面、政策层面和推进层面等同步提升的理论“难点”和实践应用的“痛点”“堵点”,提供战略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咨询建议,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科学发展,提升战略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4.2 保持“独立”,强化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地位作用
国外智库虽然与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得到政府的优惠资助,但其一般不隶属于政府部门。因此,智库的研究立场客观、独立,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均不受制约于政府,政府部门无权干预,且都有其独立风格,从而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应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以客观事实为准绳,以科学研究方法为依据,重点开展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同步提升、军地资源要素共享、国家和军队政策制度协调、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构建等方面高水平的战略咨询研究,用中国特色理论回答中国问题,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确保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数据可信、研究结论可追溯。此外,尽量全面考虑多因素影響,综合权衡提出多样化的研究结论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可能性,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多方案参考,成为国家和军队管理决策的“强大外脑”。
4.3 突出“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国防战略智库发展模式
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应发挥“先行先试”的样板作用,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保障,注重激励与约束并举,探索智库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应建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趋势导向相结合的研究任务计划机制,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层次的项目投入机制,以确保国家和军队重大问题能够超前布局和快速解决。应建立计划条件下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动态设立调整智库组织架构,灵活配置科研人员和组织专家团队,确保研究任务高质量完成。应创新建立军民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派驻人员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最大化激发创新潜能。应建立用户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军地“人、财、物”联合管理模式,以及内外部监督问责机制,为智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4.4 强化“结合”,构建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理论方法体系
国外国防领域智库普遍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手段,给出最可行的研究方案和结论,从而提升了研究结论可靠性和可信度。例如,美国兰德公司最先提出了“博弈论”“系统分析”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2019年8月,兰德公司发布了《国防部运用数据分析与管理提升采办绩效的情况评估》[12],采取“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证明”的方式,从国防采办数据应用程度、发展潜力、经费投入、数据采集与分析情况、数据融合共享效果、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对国防采办数据分析与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估。因此,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应强化理论与技术融合,针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理论和实践特点,建立覆盖智库研究需求生成、数据采集、综合研判、用户反馈等全流程的“模型+数据+智慧”的融合型智库研究方法体系,用数据“说话”、用模型“计算”、用工具“论证”,强化研究工作的严谨性和翔实性,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实证研究+理论验证”相结合的战略决策研究方法体系,提升智库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创造思想、传播思想,把思想转化为政策,为战略决策奠定坚实理论和技术基础。
4.5 注重“开放”,建立稳定与流动兼顾的新型国防战略智库人才队伍体系
国外国防领域智库与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双向流动的“旋转门”机制。一方面,政府官员任职智库,有助于智库快速了解政府需求和实践的重难点问题。例如,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是一家独立的、无党派和非营利性质的新型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高端智库,由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和太平洋的前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和奥巴马政府主管政策的前副国防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于2007年1月共同创立,该中心发布的《战场奇点:人工智能、军事革命与中国的未来军力》[13]《量子霸权?中国的野心及其对美国创新领导地位的挑战》[14]等报告,对美国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对华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智库研究人员任职政府,也有助于智库的思想和方案快速、高效地进入政府决策。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防部副部长弗雷德·伊克尔等均有任职兰德公司的经历,被称为“兰德学派”,促进了智库成果在国防领域快速转化的应用。因此,新型国防战略智库要建立适度开放、市场导向、双向交流的人才机制,广泛吸引军内外专家以及一线管理干部和退休干部进入智库人才体系,构建由专职专家、核心专家和外围专家构成的全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立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技术专家等组成的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形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的智库人才队伍体系。
5 结束语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涉及面广、复杂度高、创新性强,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快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建设需求,分析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概念内涵,构建了初步的总体框架,详细描述了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构成要素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推进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实践活动具有参考借鉴价值。下一步,作者将针对新型国防战略智库的建设需求,深入开展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为加快推进新型国防战略智库建设、提升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战略咨询能力做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 论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与发展[J].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5): 14-22.
[2] 赵浩玥, 程刚. 新型智库视域下科技情报机构研究进展[J]. 湘南学院学报, 2020, 41(4): 120-125.
[3] 徐维英.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市场的功能培育与管理创新[J]. 学海, 2020(3): 87-91.
[4] 李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若干问題的思考[J]. 江苏高教, 2019(10): 35-40.
[5] 王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 图书馆学刊, 2020, 42(6): 13-18.
[6] 汪桥红, 周丽, 刘嘉伟.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 学海, 2018(6): 117-121.
[7] 罗繁明, 袁俊, 赵恒煜. 基于大数据的特色新型智库平台建设研究: 以广东智库信息化平台为例[J].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5): 42-48.
[8] 魏宏森, 曾国屏. 系统论: 系统科学哲学[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50-70.
[9] 侯光明, 景睿, 王俊鹏, 等. 系统视角下资源型区域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20, 40(4): 60-65.
[10] 徐琳, 朱婵玲. 系统视角下党政领导干部结构性管理探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1(6): 65-72, 111.
[11] The Mitchell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Studies. Restoring Americas military competitiveness: Mosaic Warfare [EB/OL]. (2019-09-11)[2021-08-01]. https://mitchellaerospacepower.org/restoring-americas-military-competitiveness-mosaic-warfare/.
[12] ANTON P S, MCKERNAN M, MUNSON K, et al. Assessing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e of data analytics and enabling data management to improve acquisition outcomes[EB/OL]. (2019-08-13)[2021-08-01]. 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3136.html.
[13] KANIA E B. Battlefield singular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ilitary revolution, and Chinas future military power[EB/OL]. (2017-11-28)[2021-08-01].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battlefield-singularity-artificial-intelligence-military-revolution-and-chinas-future-military-power.
[14] KANIA E B, SCHARRE P. Quantum hegemony? Chinas ambitions and the challenge to U.S. innovation leadership[EB/OL]. (2018-09-21)[2021-08-01].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podcast/quantum-hegemony-chinas-ambitions-and-the-challenge-to-u-s-innovation-leadership.
作者貢献说明:
吕 彬:整体论文框架,提供对策建议等;
李晓松:进行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雷 帅:参与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