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美 刘凤义
摘 要: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彰显出的立足时代局势、注重谋篇布局的战略思维,继承优良传统、厚植历史底蕴的历史思维,处理复杂关系、协调各方利益的辩证思维,尊重市场规律、克服市场弊端的创新思维,强化市场法制、维护市场公平的法治思维,坚持社会主义、维护人民利益的底线思维等六种思维方式和理念,为深入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F0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6-0021-07
科学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习近平强调,“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1]。从思维方法角度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把握思想精髓,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和把握规律,更好推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中的科学思维方法还少有研究,本文尝试对此进行阐述。
一、立足时代局势、注重谋篇布局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从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统筹性、长期性角度出发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多次提及战略思维,明确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P1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重要的战略思维,具体表现在: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战略层面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其他领域改革的总方向,从制度层面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从战略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趋势,是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战略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作为整个经济领域改革的大方向,具有引领性作用,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决定了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习近平充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时代的方向性引领作用,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引领作用,指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3]。从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方向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要求。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新发展格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例如,在最近的经济工作会议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中,习近平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产业链供应链、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种子和耕地问题、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城市住房问题及排碳工作等八个方面中都有提到市场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其他方面改革的战略引领作用。
(二)从制度层面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市场经济改革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和困境,习近平指出要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作为战略任务,要求我们艰苦努力,不断“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4](P9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5](P126),从而在制度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性作用。从基本经济制度层面出发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的战略性,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和作用的科学认识,也是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的重要动力,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整个经济发展任务的战略宏观性。
二、继承优良传统、厚植历史底蕴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的核心要义是以史为鉴、博古通今,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不是一种理论空想,而是有着鲜明的历史在场逻辑,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思维,此种历史思维主要体现在其承继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以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理论。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世界性的市场,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市场经济”概念,但却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程中阐述了关于世界市场的思想。首先,世界市场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资产阶级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P405)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不断地发展,对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6](P404),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其次,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最终走向,无产阶级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虽然批判了资本主义开拓和维持世界市场方式的血腥与暴力,但是也肯定了世界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即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6](P404),从而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促进了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为人类解放提供了必要性的准备条件。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世界市场的理论,坚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市场。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单边主义、逆全球化行为,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也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发展思路。
(二)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开拓性创举。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第一次明确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7](P14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标志性理论成果,其主要观念包括: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充分继承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习近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8](P64)市场经济从其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因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从其历史作用来看,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进步。总之,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运用历史思维,在充分吸收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基础上逐渐生成的,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色。
三、处理复杂关系、协调各方利益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科学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认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9](P287)基于对辩证思维的科学认识,习近平在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时十分重视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在“变”与“不变”的国内外环境中统筹市场经济战略发展、坚持运用辩证法和两点论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辩证看待、平等对待两种所有制经济这三个维度。
(一)在“变”与“不变”的国内外环境中统筹市场经济战略发展
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全球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国际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方向、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挑起贸易摩擦,增加贸易壁垒,改变贸易规则,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使得整个国际市场贸易环境波折不断,矛盾叠加,世界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此乃国际市场环境之“变”。从国内视角来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发展向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脱贫攻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初心没有变,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没有变,整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环境、政策支持没有变。但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叠加的复杂环境中,导致国内一些矛盾的叠加以及新问题不断涌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和疫情后重建都是当前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这是国内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之“变”。因此,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变”与“不变”的复杂环境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深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基于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10],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辩证看待国内外市场的优劣势,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优势互补作用。
(二)要坚持运用辩证法和两点论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将其辩证思维运用于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之中,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11](P6)即坚持“辩证法”和“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政府和市场的优势与不足: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政府的始终在场,推动政府成为“有为的政府”,坚决杜绝新自由主义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抬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作用如何有效发挥,习近平认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8](P66),“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坚决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8](P68);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社会主义市场成为发展生产力的“有效的市场”,坚决杜绝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大包干”。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4](P77),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决定着“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这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再生产环节的关键步骤。总之,在处理“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的关系方面,习近平明确要求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好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度”的辩证思想,充分体现了其坚持“两点论”和统筹兼顾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要辩证看待、平等对待两种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对此,习近平强调要“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12](P5-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P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14](P798);党的十九大又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一步确定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调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重要前提,也是激发不同生产力要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总之,习近平坚持发展两种所有制经济,注重发挥两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深刻体现了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辩证思维特征。
四、尊重市场规律、克服市场弊端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思维是改革发展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高度重视创新思维,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8](P22)。将创新思维运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之中,习近平创新性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创新市场经济理论,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各届领导集体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不懈探索,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分别形成了独创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有新的作为。在经济领域需要我们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平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基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了历代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理念基础上,立足新时代的国际国内大背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5](P14)。在此之前,习近平就多次强调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8](P51)这个提法更深层的含义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不再囿于市场经济抽象的姓“资”或姓“社”的争论,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已经在深刻的实践中成功突破“西方经济学”和“经典马克思主义”两大教条,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创新。
创新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模式以传统需求导向型为主。但由于市场盲目性弊端的诱导,供给与需求这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会产生失衡,由此,传统投资、消费、出口的模式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桎梏。针对这一矛盾,习近平坚持运用创新理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11](P173),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从供给侧入手是对传统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重要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市场经济中的供求规律回归其内在属性,也是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内需与供给的平衡发展,并强调“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15](P13),不断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的和运行方式提出的创见性思想。
五、强化市场法制、维护市场公平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法治精神和要求付诸实践,并以之分析、处理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是习近平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坚持用法治思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体现在: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法治化竞争环境;尊重市场规律,参与法治化全球治理两个方面。
(一)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法治化竞争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备、保护不同经济行业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与完善程度存在顾此失彼状况、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执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制度以及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不够完备、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等。同时,基于此,习近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经济秩序混乱多源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因此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法治经济的本质要求就是把握规律、尊重规律。”[16](P115)运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重中之重就是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规范性作用,正如习近平所说:“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服务。”[17](P5)一方面,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诸如竞争不够充分、民营经济门槛多、寻租现象层出不穷、实体经济融资难等重大矛盾,同时各种欺诈行为和假冒商品充斥市场,破坏了市场诚信建设和秩序规范,这就要求政府加快转变职能,为市场经济良序发展营造法治化、规范化环境。为此,习近平明确要求,“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协作,推动构建良好市场秩序”[3]。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和退出机制不完善的情境,极易发生资本泡沫现象,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市场主体诚信缺失。为此,习近平强调:“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18]加强市场监管,划定法律红线,使政府在合理范围内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规范市场运行,是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尊重市场规律,参与法治化全球治理
當前全球化进一步推进还存在多重阻碍,世界市场的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例如,当前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一己私利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设置关税壁垒,并对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新型产业实行经济制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不断萎缩等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合作互助,更是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和交往方式。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不断探究如何实现各国更好地分工合作以及长期共赢的有效方法。习近平提出了进一步积极调动国内外市场双循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强调市场经济“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19](P157)。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治理格局的形成离不开法治建设和规则建立,要求我们以国内外市场“双循环”模式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必须积极主动适应国际规则,努力研究全球经济与贸易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与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充分发挥大国优势和责任担当,在遵守国际贸易准则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