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构建

2021-12-08 02:31田海舰李慧娟
关键词:革命红色文化

田海舰,李慧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32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中,革命先烈在燕赵大地上奋勇斗争、挥洒热血、燃烧激情,孕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河北红色革命文化具体来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民众在河北地域范围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传承地方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发挥红色革命文化资政育人、社会教化的功能,积极探索和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一、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和革命精神的弘扬,将其置于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位置。他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深入贯彻习近平的重要指示,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红色文化熠熠生辉,要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加快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有助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今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国际层面,西方国家以“西化”“分化”中国为目的,加强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渗透与隐性传播;国内层面,中国社会转型期矛盾日益复杂化,网络新媒体时代到来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挑战。时代发展步伐加快,人们的思想认识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由一维化转向多维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性特点和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传播主渠道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全球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观念形态、价值观念充斥于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给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冲击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1]33。红色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等内容。红色革命文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宣传红色革命文化、拓宽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渠道,有助于强化警觉意识,抵御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在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进程中,民众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逐渐加深,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有助于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二)坚定全体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下简称文化自信)强调的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自信和价值认同。习近平突出强调文化自信的基础地位与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对革命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对革命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红色革命文化在文化自信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铸就基础,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阶段,河北省各项建设踏上新征程,要有效利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探索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让红色革命文化入脑入心,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4]作为文化基本形态的红色革命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体现着红色革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本质内涵,两者在根本性质上是同质的、在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在功能作用上是互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道德规范的综合体,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具体反映,对文化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不断强化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和宣传的过程,就是让广大受众逐渐深入了解,从心理上、情感上不断认同红色革命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加快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借助现代传媒讲好红色革命文化故事,对于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四)有助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事业,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伟大事业需要时代新人接力奋进,伟大梦想需要时代新人筑梦前行。这种时代新人,就是勇于肩负现代国家建设之责、敢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3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54。青年是国家富强之根本、民族复兴之希冀。时代新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担当意识、过硬的本领能力、不懈的奋斗精神。时代新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感、责任感来自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认同,来自于革命精神的代代传承。因而“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6。结合党情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结合国情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河北立足于本省独特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传播红色革命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有效整合,传播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局部地域传播方式稍显单一,传播载体需加快有机融合,传播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一)传播内容需进一步有效整合

长期的文化积淀是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之根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与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相适应。河北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分布于河北城乡各地,这些文化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是重要的传播内容。保证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实效性就是将分散于全省各个地域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按照不同标准、不同主题进行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文化形态,再进一步宣传推广。因而,适时有效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推动红色革命文化创新性发展,是保证文化传播取得实效的内容和前提。在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进程中,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程度、风俗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传播内容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整合:其一,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内容的开发程度和宣传力度差异较大,存在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内容的马太效应。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宣传与推广力度较大。相对而言,影响力较小的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力度需不断加强,如涞源县王二小纪念馆,在场馆的建设、维修、完善以及媒体推广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二,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内容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连贯性。河北红色革命文化在传播中,更多是阶段性的革命历史、当地革命人物、革命故事宣传与介绍,传播侧重于“点”对“点”的传播,没有将“点”连成“线”、形成“面”,这样的传播会导致受众对革命历史认识出现断层,难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将全省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背景,按照历史的脉络进行串联,让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内容更具系统性、连贯性。其三,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内容有待进一步整合。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过程中整体意识有待加强,造成各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未能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再依据传播对象、传播主题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增强传播实效的紧迫需要。

(二)传播主体的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文化传播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从本质上来说,传播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传播活动。传播活动行为主体都隶属于一定的阶级、组织、集团,因而传播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如果在传播活动中没有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双向互动,传播活动就不复存在。在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将传播内容与传播对象有机链接,确保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传播。因而,文化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对传播主体的主导性作用提出更高要求。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主体首先要对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再确定传播的方式与载体,因而传播主体的意识、思维、格局等直接决定着传播效果。在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过程中,部分地区传播主体缺少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对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方式等未能及时跟进与改善,传播效果一般。此外,传播主体之间协同发展、共同合作是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主体如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要遵循中央精神和指示积极开展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各项工作,如果各个传播主体之间缺少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传播实效就难以保障。传播主体应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基础上,从革命文化传承的角度,从致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各个主体的优势,形成文化传播的合力,形成协同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助推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形成传播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

(三)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方式稍显单一

文化传播方式是文化传播的具体形式,强调的是传播主体借助一定的传播载体开展的传播活动。传播方式是否灵活多样、是否符合受众需求直接决定传播的实效性。红色革命文化是党的宝贵财富,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让红色革命文化代代传承、后继有人,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红色革命文化创新传播方式是关键。在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进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省部分地区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稍显单一,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体来看,部分地区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还是以灌输和讲授为主,学校的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党的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培训学习基本以报告的形式进行。长此以往,单一的传播方式会让受众产生抵触心理,极大影响传播的实效。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等进行的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还是以场馆参观、入党宣誓、讲解员讲解等为主。具体来说,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观看历史图片、革命遗物,聆听历史故事等形式进行传播,静态展示相对多,动态体验相对少。再加上讲解员水平参差不齐,讲解词缺乏新意,灌输内容多,启发内容少,难以保障传播效果,导致红色革命文化传而不开、广大受众学而不思等问题。总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将流行元素融入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中,让传播方式更具新意,传播渠道更为畅通,满足受众多样化的诉求,代代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载体需有机融合

伴随信息革命深入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载体日益多样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为载体的传统媒体传播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新媒体传播融合发展,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符合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传统媒体更多借助具体的文化传播载体,新媒体则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虚拟载体的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让文化传播载体多样化,引发文化传播的重大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是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但是,在实际传播过程中,部分地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为政,未能有机融合。河北省部分地区的革命遗址目前只有实体展馆,网上展馆还未建立,在传播力度方面略显薄弱,在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红色革命文化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河北省各地区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加强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的创建,尝试将多种载体相融合、让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明晰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是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的前提。只有深入分析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现状,肯定成绩、认识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探索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创新体系。

三、构建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的多维路径

红色革命文化包含着革命历史、蕴藏着革命精神、体现着革命情怀,是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河北红色革命文化,需整合多方力量,利用地域优势,从多维视角构建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

(一)传播主体维度: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协同创新

传播主体在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是决定传播什么、向谁传播、怎样传播的关键方面。作为传播主体的政府部门、学校、社会组织要相互配合、协同创新。

一是作为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在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中的领导作用和管理职能。政府部门是国家行政部门,也是组织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主体部门。政府部门要立足全省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现状,从坚定文化自信的角度,统筹做好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顶层设计与规划。首先,政府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红色革命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从“两个大局”出发谋篇布局,谋划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模式、发展战略。其次,立足省情,精心制定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总体方案以及实施细则。政府部门要根据省情、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加大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理论研究力度,加大对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由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法规,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提供政策支撑、制度保障和法律护航,形成切实可行的传播方案。最后,不断健全和完善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实效考评机制。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总体方案出台后,关键在于落地生根。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让传播方案落细、落实;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监督机制,让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取得实效。

二是作为教育机构,学校要充分发挥在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中的教育和实践作用。学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注重教育内容整合,遵循教育规律。首先,强化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学校教育中要始终把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以强化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理念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国民教育为依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注重教育内容整合。将与红色教育主题相关的教材内容、课外阅读、经典影视、社会实践等内容有机整合,让学生从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形式中领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了解革命斗争历史,品味红色革命文化的引领价值和示范作用。最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青年学生的年龄差异、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例如,对于小学生,以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依托,采取讲述历史事件和英雄故事、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等形式。针对中学生,以历史课程和政治课程为依托,系统讲授党的历史、红色革命斗争史,从政治的视角认识红色革命文化。对于大学生,坚持理论学习、“四史”学习、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设选修课,提高大学生对“四史”的认知,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高温对体外唾液链球菌clpP基因表达的影响 … ……………………………… 朱铭慧,等(12):1396

三是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要在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中发挥促进和推动作用。社会组织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与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相比,社会组织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过程中,社会组织要发挥优势、强力发劲。首先,要发挥社会组织在学习研究红色革命文化中的作用。河北省比较有代表性以红色革命文化为研究主题的社会组织有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会、晋察冀民族抗日研究会、河北省狼牙山红色文化促进会等,要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研究传承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社会组织通过举办文化主题类公益活动,让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润物无声般入脑入心。最后,强化社会组织各项功能。强化社会组织综合创新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的诉求,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协调各方的功能,将以红色革命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协调关系,合理分工,各有侧重,形成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合力;强化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除了发挥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职能外,还需对参战军人、残疾退役军人、烈属等优抚对象开展系列慰问活动。

总之,政府、学校、社会组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工作,行动上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协同创新,不断提升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能力。

(二)传播内容维度: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精神,讲好红色革命故事

明确河北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内容,才能采取科学路径开展教育与宣传。红色革命文化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内容具体指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等;精神层面内容包括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基因、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等。河北各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时间节点、主旨精神不同,要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精神,讲好红色革命故事,让传播内容更为系统化、具象化、生动化。

一是系统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从历时态角度,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梳理革命斗争史,系统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具体来说,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保定育德中学和高阳布里村曾创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为革命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开展工人运动,推动革命运动发展;大革命失败后,河北农民开展了玉田暴动、五里岗暴动、高蠡暴动以及保定二师学潮等,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古北口战役、“百团大战”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出现了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雁翎队等抗日组织,冀中平原百姓开展地道战,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迁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更好地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并取得胜利。这些历史事件是宝贵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体现了河北民众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在传播红色革命文化时,要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时间节点、事件性质、实践影响、历史人物贡献等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并将其置于整个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加以把握、推广传播。

二是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精神。从共时态角度,对革命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抗击国内反动统治、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所体现的革命精神进行挖掘整理。例如,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面对民族危亡投身革命,被捕后英勇牺牲,体现了共产党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长城抗战,反映出中国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狼牙山五壮士弹尽粮绝、英勇跳崖,体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冀中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大扫荡组建抗日游击队、雁翎队等武装力量,反映出中国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突出体现在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两个“务必”上[5]。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内含的心系人民、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实干兴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精神特质,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民众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和建立新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6]。有效整合、深入挖掘河北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三是理直气壮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河北红色革命故事内容丰富,主要是要讲好“人、物、事、魂”四方面的故事,用故事打动人心,发挥红色故事德育的力量。“人”是指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产生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不仅包括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普通的革命群众。例如,狼牙山五壮士、革命烈士董存瑞、抗日小英雄海娃、放牛娃王二小、小兵张嘎等。“物”是指革命战争遗址和纪念馆、历史人物故居以及革命战士生前所用之物。例如,李大钊纪念馆、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狼牙山五壮士陈列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以下简称抗大陈列馆)、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等。“事”是指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或有影响力的革命英雄事迹。例如,保定红二师学潮、冀中平原百姓开展地道战等。“魂”是指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和气节。例如,西柏坡精神、白求恩精神等。要深入挖掘革命先辈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的历史故事,抓住贯穿整个革命进程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抗争,挽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谱写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壮丽篇章。通过“人、物、事、魂”四方面的故事讲述,让人们深刻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讲好红色革命故事,要凸显故事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要讲清楚革命精神的思想内涵、历史价值和时代意蕴,从而激励人们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厚植家国情怀。通过一个个红色故事,清晰展示出党的奋斗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让民众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三)传播路径方法:实现学校教育、理论宣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要坚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将学校教育、理论宣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摇篮和基地,学校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加强学校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要善于从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历经岁月的洗礼,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教育价值。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扩大红色革命文化传播范围,有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磨砺顽强意志。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在关注内容整合、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形式创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注重历史事件的讲解、历史人物的介绍,让学生只有一种感性的认识,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红色革命文化深入人心,引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形成情感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认同,努力践行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如在学生入队仪式、入团仪式、入党仪式上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更能打动学生内心,激发爱国热情。

二是要重视理论宣讲。宣传部门、社会组织、学校要组织好宣讲主体,利用宣讲时机,创新宣讲形式,增强宣讲实效。比如,定期组织党史专家、理论宣讲团、革命先烈后代等在重大纪念日、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等时间节点,利用“开学第一课”“党史学习教育”讲好红色故事,讲清革命理论,推动红色革命文化进机关、社区、校园、军营、企业、乡村等;加强宣讲制度建设,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标准,定期对讲解员、导游等人员开展培训,加强对旅游项目的规范管理;建立青年志愿者红色革命文化宣讲机制,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中,实现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传播载体维度: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

传播载体是实现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这一载体将传播主体、内容、受众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全媒体时代为加快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习近平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317。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凸显红色革命文化价值,要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紧跟媒体传播技术改革步伐,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有利于构建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为核心的同心圆,确保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实效性。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为载体的传统媒体,虽然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和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局限性开始显露,如传播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受众群体较为固定,等等。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移动电视、网络、数字杂志、数字报纸、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让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载体更为多元化,传播渠道更为便捷化,传播平台更为多样化,为红色革命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习近平强调,要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1]318这一论述为河北加快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新媒体时代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纪元,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合各媒体优势,实现红色革命文化的融媒体传播,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顺势而为,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两微一端”)展示红色革命文化。“两微一端”能随时随地、全方位、多维度对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等进行展示,让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更为便捷立体。比如,西柏坡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抗大陈列馆等均有其公众号,民众在关注后可以获取更多关于革命事件、革命人物的相关介绍以及开展的爱国教育活动。微信公众号内容实时更新,有助于民众对红色革命文化认同的加深。

二是乘势而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互联网中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红色革命文化网站建设,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红色革命文化研究会网站、网上纪念馆等,如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网上开设有VR智能展厅,让民众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参观。加大网络媒体传播力度,深入阐述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交流互动活动,调动民众学习红色革命文化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河北网络电视台是电视、手机、电脑三屏互动的新媒体,其新建成的全媒体中心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融合,对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加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力度。以国家主流媒体平台为依托,助推地方媒体平台传播,如在“学习强国”河北平台推送与河北红色革命文化相关的文章、音频、视频资料等,使地方红色文化借助国家主流平台获得更广泛的宣传推广,从而形成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

(五)传播方式维度:推动红色革命文化公益化宣传与产业化传播协调发展

传播方式强调的是信息传播所应用的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因此,要着力推动红色革命文化公益化宣传、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效果。

一是推动红色革命文化公益化宣传,实现线下宣传与线上宣传相结合。线下方面: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以及纪念日,抓住时间节点,设置不同主体、开展类型多样的公益宣传活动。比如,抓住四个“一”展开宣传,在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精心规划、举行庆祝活动以及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影片展播、主题宣讲、大合唱、快闪、有奖竞猜等形式,宣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比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群众举行哀悼仪式、祭扫烈士墓碑等活动,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政府部门及相关社会组织开展红色革命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的活动,通过理论宣讲、影片展播等形式让红色革命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线上方面: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公益宣传,如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旅游协会承办的河北省红色故事系列公益展播活动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展开。网站通过设置三个大模板:景区展示、红色故事、十佳讲解员,向网民全方位展示河北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通过公益展播,有效整合资源,加快红色革命文化传播。

二是推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传播产业化发展,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化就是借助各种媒介开展文化活动,在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习近平非常重视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就相关问题作出指示,为河北省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挂牌成立,成立伊始就提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方针,进一步助推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促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提质提速。根据中央要求,2018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和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以习近平的讲话为指导、以中央精神为遵循,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产业化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立足地方特色,推出精品红色旅游路线。河北精心设计和重点打造了包括西柏坡、白洋淀、狼牙山、冉庄地道战、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景区在内的柏坡“赶考”行、百年寻梦游、浴血太行游、红色圣地游、太行硝烟游、红色海滨游、国防体验游、长城抗战游、老电影之旅等系列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其中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纳入全国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体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重磅推出了“建党先驱”“抗日烽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砥砺赶考行”“筑梦新时代”五大主题红色文化线路,精心设计了80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学习线路[8]。这些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形成了河北特色红色文化旅游的专属名片,推动红色旅游市场向纵深发展。第二,创新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文化旅游纪念品、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红色旅行的延续,寄托着人们的“红色情节”,在纪念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上要凸显当地的革命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让其兼具纪念价值和教育意义,成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鲜活素材。第三,拓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将红色旅行与学习培训、社会实践、文化体验、观光旅游等融合起来,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各项配套设施。革命老区依托红色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专业村,鼓励农民兴办农家乐,销售特色旅游产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逐渐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融合学习实践、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在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32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创造了更好际遇。河北省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丰富,要加快河北省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创新文化传播路径,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深入挖掘、有效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从而充分发挥红色革命文化以文化人、资政育人的功效,让红色革命文化发挥其凝聚力与感召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