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德育与美育双融合课堂教学研究
——以九年级人教版“溶解度”的教学为例

2021-12-08 07:15辛惠芳陈少清叶燕珠张贤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溶解度美育化学

辛惠芳 陈少清 叶燕珠 张贤金

(1.厦门市东山中学,福建 同安 361100;2.三明市第二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0;3.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初中义务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探索,敢于突破,敢于践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从化学的视角全面认识事物本质,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造福人类,即是责任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帮助学生发现化学的美、化学的价值,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运用化学知识造福社会。[1]这是时代的要求,符合课改精神,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德育,实现育人的最高价值,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化学的美,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这门科学。以下就以九年级人教版“溶解度”的教学为例,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一、创设真实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一)定位教学目标,遴选情境素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明确指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2]以九年级人教版“溶解度”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①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同时能感受到溶解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思想,初步体验在实验探究中学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②通过实验,了解溶质的溶解是有限的,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习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及途径,了解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从教学目标中可以发现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主要载体。力争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协作精神,从而达成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因此“溶解度”这节课,可创设一个能贯穿整堂课而富有意义的真实情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溶解度”这一章节给出了海水晒盐的例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在工业农业上有着重要作用,关系国计民生,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用好海水晒盐的例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探究做好铺垫。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仅通过材料阅读、知识讲解、习题巩固等方法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这样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和感受到海水晒盐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蕴含的智慧和辛劳。结合以上分析,作者将“探究海水晒盐的原理”创设为“溶解度”这节课的问题情境,通过展示大颗粒的海盐实物,播放海水晒盐的有趣小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这不仅能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深挖文本知识背后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充分了解海水晒盐这一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过程,为德育的渗透奠定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彰显育人功能

好的问题情境不应是一个孤立简单的例子或问题,它应该带有强烈的驱动性,与后续问题的深入挖掘、解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生活生产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有良好的持续性。[3]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溶解度”这节课为例,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紧接着设问:海水为什么可以通过风吹日晒得到盐?是因为水分被蒸发了吗?什么情况下盐开始大量的析出?在相同外界条件下,两杯不同浓度的海水蒸发析出盐所用的时间一样吗?基于这一系列有层级性的问题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索海水晒盐原理,进而研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组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讨论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比,让学生了解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且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溶质对应在溶剂中的溶解达极限时形成的溶液。进而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氯化钠、硝酸钾两种不同溶质,在同一温度变化下,在水中的溶解极限变化趋势大小,对比归纳得出结论:不同溶质溶解极限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最后回归“海水晒盐原理”和“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结晶”,使学生理解氯化钠和硝酸钾应使用不同的方法结晶。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造福人类,是化学课堂渗透德育的核心内容,是化学教学的最高价值体现。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德育为抓手,联系学生活动,关注学生正向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溶解度”这节课为例,无论是学生分组实验设计、问题设置,还是最后的内容延伸,都应紧密与新课导入的问题情境相呼应,充分渗透德育,时时关注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侯氏制碱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定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极限不同的原理”,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这是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是育人功能的强化。紧紧围绕德育主题,通过一系列问题串驱动教与学的进行,最后落实问题的解决,与创设的新课问题情境前后呼应,让学生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真实感受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融合美育,提升教学效益

(一)以美育人,培养正确化学观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大众对科学认知的缺失、舆论争论、公众质疑、负面新闻,化学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同时,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正向引导学生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学科的价值,激发社会责任感,这是落实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

化学之美主要有物质世界的自然美、化学实验的直观美、化学反应的变化美和化学史的史学美。[4]在化学课堂突显美育,要避免哗众取宠,避免只注重一时的感官体验,而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感受它的魅力,了解它对社会、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促进正确化学观的形成。以“溶解度”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海水晒盐、侯氏制碱法进行美育,利用视频播放海水晒盐过程、自然界中结晶现象、工业制碱过程等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巨大价值,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发现美。

(二)凸显美育,激发学习动力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更有动力。而初中生正处于对知识极度渴望,对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生理上的日渐成熟,使得他们更加愿意挑战、解决未知的问题,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有效手段展示美育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是极其有必要且可行的。教师要深入挖掘化学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和美育价值,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突显美育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深入地解析教材,将知识深度加工,以利于与美育相融合。

化学的美在生活、教学中处处可见。丰富有趣的化学实验、灵活多变的模型,美轮美奂的晶体……都将充分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推动学生在化学的海洋里遨游。学生易于感受到某些特殊化学实验的美,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镁条的燃烧等,这些实验共同特点是化学反应剧烈,现象明显。此外对某些化学物质如金刚石等,学生也比较容易认同这类物质的美。但化学的美不仅限于此,如元素周期律体现出的完美和谐,晶体溶解、结晶过程体现出的动态美,有趣的各式各样化学材料等等,都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以“溶解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晶体的形状以及结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欣赏化学物质的美、溶解与结晶间的变化之美;教学中突出溶解、结晶及溶解度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科的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进行合理改进,引进微型实验、环保实验;自制教具,如分子结构模型,让微观粒子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收集整理各种科学小实验,并整合到实际教学内容中,比如在“溶解度”教学过程中融入“点水成冰”科学小实验,通过实物投影、西沃移动授课投屏等方式将教师演示的“点水成冰”实验效果放大,师生协同感受化学学科带来的变化美。

三、结语

立德树人,素养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对道德建设、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才是教育留给学生受用终生的财富。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为树立正确化学观奠定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实现“生活—化学—生活”[5],有利于落实学科素养。基于真实情境德育、美育双融合的化学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爱国热情。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德育和美育,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拥有较高综合素质和高尚情操的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要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知识背后蕴含的学科价值和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对化学教学进行设计,在教学中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溶解度美育化学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例析溶解度试题的解法
奇妙的化学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奇妙的化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