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农耕园本文化的挖掘与应用

2021-12-08 03:25陈忠琛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番薯农耕园本

陈忠琛

(福州市长乐区首占中心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200)

中国的农耕文化从华夏文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福州市长乐区首占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本园”)创设农耕园本文化,意在引领幼儿感受劳动之美,爱上劳动。本园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周围有很多农田,根据地方特点,挖掘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以园本课程的形式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幼儿园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农耕实践课堂等方面培养幼儿的“农耕文化”意识,创建农耕园本课程,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祖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一、在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农耕文化熏陶,认识劳动之美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丰富的环境对幼儿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1]农耕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农耕环境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促进幼儿在互动的环境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1.各个墙面文化展:在南面楼梯墙面上,师幼共同制作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二十四节气的环境创设,幼儿每天上下楼通过时,感知二十四节气及其由来,了解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北面楼梯墙面上展示16 种农作物生长过程,并在每一种农作物旁边挂着玻璃瓶,里面种着该农作物,幼儿每天可以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二楼走廊过道创设农耕书吧:有《揭秘种子》《二十四节气》《会说话的卷心菜》《秋至》等体现农耕文化的绘本,充分展示农耕文化之美、生命之美。

2.各种缩小型农具展:播种机、拖拉机、板车、独轮车、锄头、铲子、镰刀、大排车、小推车、犁、斗笠、蓑衣、草履等。通过展示让幼儿逐步认识这些农具,并了解其作用。

3.各种农作物模型展:麦穗、高粱、小麦、稻穗、小米、南瓜、地瓜、红薯、玉米、花生、土豆等。幼儿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再由教师讲解,了解农作物是如何从田间地头来到人们的餐桌上的。让幼儿懂得劳动的重要性,食物的来之不易。

4.在各班级门口创设农耕主题墙面、植物角,角落环境中也体现农耕文化氛围。每一个班级在种植地种什么植物,班级门口就创设相对应农耕主题墙、问题墙,如中三班植物园栽玉米,班级门口布置栽种玉米的缘起让幼儿讨论栽种什么;第二个主题墙,是玉米知多少?呈现玉米的整个形状结构图,玉米种类,玉米口味等;第三个墙面是幼儿播种过程:除草、施肥观察记录、收获成长、手工制作玉米等;第四个墙面“你会长多高”讨论用哪些工具测量玉米的高度,幼儿想出各种的办法,如用魔尺、搭高的积塑、手臂、铲子、笔、尺子。幼儿园开展“灵动环境浸润童心”班级农耕环创比赛,教师们根据班本特色和幼儿一起进行创设,通过幼儿园外环境及班级门口农耕环境创设,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增强了对农耕文化的兴趣,认识劳动之美,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二、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农耕知识,明了劳动创造了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2]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很低,必须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种生活情境,让幼儿置身在生活情境中从而感知所学的教育内容。农耕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园部挖掘农耕园本文化,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各种农耕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年段定期对农耕园本文化进行研讨,各班定出农耕文化小主题,每一班都有一本种植故事,根据各班种植的植物由幼儿定期观察,用记录或画画等方式完成种植故事。中大班开展农耕画展,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现农耕文化,让幼儿认识到是劳动创造了生活。

(一)主题活动中开展农耕园本文化课程,实施课程育人

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农耕园本文化课程,主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认识到是劳动创造了生活,以多种活动形式推进主题发展。如在种植园里,各班幼儿和教师讨论种植什么,依次种植西瓜、玉米、向日葵、四季豆、南瓜、空心菜、瓠瓜、丝瓜、茄子,幼儿都定期认真观察并记录,教师们根据幼儿的观察并写了观察记录。

如大一班番薯主题活动,以番薯为主线,让幼儿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番薯的认识。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幼儿对番薯有一定的认识,设计了调查表,让家长利用周末和放学时候,带幼儿到田间番薯地走走,观察番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做好前期知识准备。家长们周末带幼儿去地里观察番薯,还带了很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番薯到园区来分享。教师发现一些发芽的番薯,利用这个契机,分别对两个发芽的番薯用水培和土培的不同方式进行种植,让幼儿猜想这两棵番薯的结局,幼儿们的猜想五花八门,每天都兴致勃勃地去植物角观察,并进行观察记录。番薯成熟时,幼儿们在园里种植地进行挖番薯活动,他们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地要拿锄头挖,然后把挖出来的番薯送到食堂进行加工,吃着自己挖的番薯,都高兴地说:“番薯太好吃了!”最后,把剩余的熟番薯切成条状,制作番薯干。番薯除了蒸着吃,还能做哪些美食呢?家长在家里带着幼儿做了各种各样的番薯美食,有番薯饼、番薯奶昔、番薯串,还有烤番薯、番薯拔丝等,幼儿们很高兴地跟同伴分享自己的美食经验。番薯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什么呢?教师又带着小朋友摘番薯叶,带着他们玩传统小游戏,用番薯叶做项链、手链等;比比谁的番薯滚得快;还进行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根据番薯的各种形态进行DIY 活动,做出来的造型形态各异,展示在美工区。在主题活动中体现了劳动创造了生活,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进而培养劳动美德。

(二)在活动区开展农耕园本文化活动,实施文化育人

在探索性活动区,幼儿通过观察与直接操作,理解生命循坏的特点和价值。如幼儿们自己采摘桑叶,给蚕喂食,观察蚕如何结茧,如何抽丝剥茧等,在学习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中了解蚕。在表现区性活动区,幼儿用自然物进行创作,如秋天检落叶、拓印树叶、制作树叶面具等活动。班级美工区有许多树枝、树叶、干花、干果、棉麻织物等这样低结构材料。幼儿在把玩、拼贴与建构的过程中,体验材料层次丰富的触感、千变万化的形状、深浅明暗的色调,从而激发创意与想象。在欣赏性活动区,教师借助实物和图片的展示拓展幼儿的审美视角,有动物、植物等自然常识类的,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农耕文化,收集稻草和碎布,幼儿在操作区扎稻草人。

例如,中二班将美工和表演进行整合,与农耕文化相结合,设计“跳舞的稻草人”,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设计稻草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些不同造型稻草人的图片让小朋友们欣赏,还有一些音乐的器械,让他们可以表演、自由讲述故事等。班级门口台面上里是一些小朋友的作品,都是小朋友自己设计的稻草人,右边的主题墙是对一些农作物的介绍,还有小朋友们观察到农作物的样子所画的画。中三班开展种植玉米活动,在益智区开展玉米迷宫、比较玉米高矮、数玉米粒。生活区掰玉米粒、剥玉米壳。美工区开展玉米线描画、玉米泡泡画、制作玉米、玉米粘贴画、魔法玉米粒。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感知、操作、游戏等活动,加深对农耕园本文化的认识,体会劳动的快乐,实现文化育人,让幼儿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接受劳动教育。

(三)在领域活动中学习农耕园本文化,实施活动育人

在领域活动中,教师通过PPT、视频、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幼儿感知这些农作物的特征,引导幼儿认识了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小米、土豆、芋头等;通过学习古诗《悯农》儿歌、歌曲等,让幼儿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激发他们爱惜粮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各班根据二十四节气,在相应的时间开展对应的活动。例如,小满节气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幼儿讲述小满节气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开展一系列活动:感知麦苗的变化,指导幼儿用绘画、手工表现谷穗小满时的生长之姿,吃苦瓜,观察蚕宝宝吐丝结茧情景,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小满节气文化,感受到节气变化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让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在幼儿们幼小的心灵中得到传承。中三班开展种植玉米活动,教师安排如下手工活动:玉米皮的编织、剥玉米、魔法玉米粒;音乐活动:韵律《玉米和小矮人》;科学活动:科学《认识玉米》,数学《有趣的测量》;语言活动:《小猴掰玉米》、绘本《玉米迷宫》,健康《爆玉米》;美工活动:制作玉米粒,泡泡膜作品玉米粒。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对农耕文化的基本认知,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享受劳动的美好品质。

三、在农耕实践课堂中提高幼儿动手劳作能力,实施协同育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教学不仅要培养幼儿的知识能力,同时要提升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鼓励幼儿园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3]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但同时他们又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亲自去体验、感受,从而了解事物发展的关系,因而,实践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开辟了八块农耕实践种植基地和农耕果园,为幼儿提供了天然、有趣、丰富、生动、开放的农耕实践课堂,让幼儿亲近自然、感知自然、探究自然、爱上大自然。每一班级都有一块农耕实践基地,活动中家长也积极参与协助翻土、种植等活动中,每个班级种的东西与班级小主题相吻合,这是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最好时机,也是最有效的契机。

如小二班培育的番茄,每个幼儿种一颗,培育完再移植到种植地;中三班种玉米,每个幼儿在自己种的玉米旁边插上木棒,并写上号数及名字,还有茄子、向日葵、油菜花、丝瓜、胡瓜等。在果园里教师和幼儿们一起商讨可以种些什么果树,2020 年种了一部分果树,植树节到来时教师又和幼儿们一起,种植了荔枝、龙眼、芒果、木瓜、芭乐、树葡萄等十几种果树。各班认领不同的果树,挂上属于自己班级的标志牌和对应的果树名称,积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幼儿每天到果园、种植园观察浇水,在桑葚成熟的时候,教师带领幼儿采摘桑果,分享给班级的幼儿。幼儿们户外活动及散步时都会到植物园看看,观察自己种的植物生长情况,幼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感受农作物成长的知识。当种子生根发芽、长出小苗的时候,幼儿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既体验了生命的神奇,又感受种植和等待农作物成长有多么不容易,进而体会农耕文化的精神。教师通过以上活动,让幼儿感受农耕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提升幼儿农耕文化意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园农耕园本课程的内容。劳动教育始终是农耕园本课程的核心,让幼儿主动劳动、爱上劳动。

在农耕园本文化开展中,教师们充分挖掘农耕文化知识,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渗透农耕课程文化,让幼儿理解其中的精神和内涵,从小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了解农作物的类型、种植、生长及收获,体会农民伯伯的艰辛,引导幼儿热爱劳动,爱护自然,热爱生命。

猜你喜欢
番薯农耕园本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母亲的凉拌番薯叶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发芽的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