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源 搭架提升
——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教研策略研究

2021-12-08 01:22林晓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记录表教研案例

林晓丰

(三明市实验幼儿园,福建 三明 365000)

“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儿童,就无法对儿童实施适合、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而了解的前提是观察。[1]幼儿园教研活动是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随着幼儿园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的贯彻落实,提升观察能力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趋势。立足教师观察能力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是当前幼儿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直面不同层次教师在观察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多元、有效的教研策略,以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

一、寻根问源,发现问题

为了强化教师的观察意识、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许多幼儿园采取多项措施,如要求撰写大量的观察记录,开展各级各类观察能力提升的理论学习等。然而,这些方式并没有改变教师比较薄弱的观察能力。为了究其根源,笔者对某园46 位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不同层次教师对观察的困惑问题有所不同,会因其观察意识、观察敏感度、观察技巧等差异情况,反映出参差不齐的观察能力。具体问题如下:

(一)“看不见”的新手教师:忙碌游走,观察无头绪

访谈对象中,7 名工作1-3 年的年轻教师认为,在活动现场幼儿自由玩耍时,教师不必去干涉;在维持秩序、出现矛盾、幼儿乱“玩”时,教师再介入指导。因此,活动现场的年轻教师,要不游走在幼儿的活动外,不知道观察什么;要不忙碌穿梭在幼儿的活动中,不断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对活动的表面现象、全面状况较为关注,但对个别幼儿的情绪体验、思维发展水平、语言交往等方面关注较少,导致“看不见”,观察无头绪。

(二)“都看见”的新手教师:面面俱到,观察记录忙

访谈中,8 名工作1-3 年的年轻教师认为,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转瞬即逝,要快速记下任何一个不可放过的信息,这样才能保证观察记录全面。于是,教师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一个也不遗漏。但是一个活动现场,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有记录的价值,什么都记录的信息呈现出来时,反而让记录行为不具有典型性,不利于分析幼儿的行为特点。

(三)“没底气”的熟手教师:不知所云,观察分析难

访谈中,12 名工作4-15 年的熟手教师认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在进行行为分析时,往往没有底气,不知道分析是否有道理。正是由于观察理论知识的欠缺以及观察经验与技巧的不足等原因,幼儿教师在观察活动中,无法合理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幼儿行为,导致分析结果缺乏科学理论,评价不准确。

(四)“我认为”的能手教师:主观判断,记录较随性

访谈中,13 名工作15 年以上的能手教师认为,他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观察幼儿行为时,可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对幼儿的理解来分析其行为。因此,在观察记录分析中,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将个人的主观判断渗透其中,不能客观、真实、完整地记录幼儿行为发生的过程,导致记录内容主观而随性。

(五)“不够力”的熟手教师:技巧缺乏,支持不给力

访谈中,8 名工作4-15 年的熟手教师认为,自己会根据观察记录与分析的幼儿行为,提出自己的教育行动策略,但总感觉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支持策略都差不多。由此得出,教师支持技巧上缺乏正确的儿童观的引领,导致支持策略无针对性和适宜性。

二、探寻路径,搭架提升

立足不同层次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探寻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教研策略,尝试搭建多种支架,以促进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

(一)自主设计记录表,搭建表格支架

许多年轻教师对观察什么、如何观察等方面不了解,特别是对待观察的活动现场所呈现的不确定因素,缺乏观察的意识,无法做到心中有目标。因此,首先要帮助年轻教师学会确定观察目标,养成重点观察的习惯。教研策略是:首先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理论培训,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全园学习林菁教授的“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视角”,然后让年轻教师尝试根据观察情境确定观察项目,自主设计观察记录表。设计中,教师能够主动树立观察意识,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要素进行针对性观察,让观察有方向、有范围,便于收集和记录观察分析的信息。教研活动还要根据教师观察水平的发展,以递进方式,尝试设计不同样式的记录表。

首先,设计有具体行为观察指标的观察记录表。例如,设计XX 班幼儿角色游戏区观察记录表,表中呈现的观察要素结合角色游戏区的7 个观察视角(游戏主题的确定、场景的布置、角色选择、角色扮演、游戏情节、材料使用、社会性交往等方面)来确定。[2]只要求教师逐条校对行为是否发生,简要表述幼儿的行为表现。该调查表指向性明确,帮助年轻教师迅速且有效地记录角色游戏区幼儿行为的出现。其次,随着教师观察目标与意识的增强,教研活动对教师的观察能力提出新要求,即叙事记录的能力。让教师设计逐渐简化、精炼的观察目的表格。教师根据观察项目进行观察并做出简单的轶事描述,让年轻教师的观察更加聚焦和侧重,引导其了解观察情境,确定观察目的和目标,尝试客观、准确记录。最后,随着教师观察记录表的实践运用,年轻教师养成对观察记录中的事实能大胆、客观地进行记录的习惯后,便要思考“如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问题。观察记录是收集信息的途径,整理和分析资料与观察记录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分开。于是,教研活动继续针对“如何设计及时有效的记录表”展开研讨,在原有的活动区游戏观察记录表上,增加分析与支持的项目,便于完整、有效地形成观察记录的第一手资料。开展逐步递进完善的观察记录表设计的教研活动,让年轻教师观察有意识、有目的、有重点,还能带着思考进行观察。

(二)巧设问题引领,搭建问题支架

利用教研活动设置问题引领,是增强观察意识和确定观察目的的有效方法。教研策略是:教研组织者根据观察目的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的关键信息上。随着问题的逐步展开,引领教师带着问题,一步步观察与思考观察内容,并在逻辑展开的问题中,对观察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以“如何投放适宜材料以促进户外游戏活动质量”的教研活动为例。活动缘起于教研员发现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存在“材料少、玩法单一重复、教师放任不介入”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师对户外游戏材料的适宜性的关注,教研组开展问题引领式的观察活动。教研活动将观察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研究户外游戏材料。其目的是让教师把握不同游戏材料的特性。提出的问题是:“户外游戏材料的功能和拓展的玩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个年龄班?”第二步,观察幼儿的自由户外游戏活动。其目的是让教师把握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的特点和兴趣倾向。提出的问题是:“幼儿怎么玩这些游戏材料?他们对材料的兴趣如何?(坚持时间、注意力、表情、情绪)在玩游戏材料时,能促进幼儿大动作哪些方面的发展?需要介入指导吗?如果需要应该怎么做?”第三步,对幼儿的户外游戏进行指导。其目的是让教师通过与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掌握一定的指导策略。提出的问题是:“你对幼儿的游戏过程采取了哪些干预措施?对幼儿户外游戏的效果有何影响?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设计下一步的指导方案?”[3]这些明确而具体的问题,为教师的观察和思考指明方向,起到引领作用。搭建问题支架,帮助教师确定具体的观察维度,能够积累客观、详尽的观察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改变自身行为,提高教育策略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三)形成观察互动团队,搭建同伴支架

针对教师观察“力不从心,底气不足、分析不到位”等问题,教研策略是;将存在观察能力、经验、意识、敏感度、兴趣等方面层次差异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形成观察互动小团队,搭建同伴支架,帮助提升全体教师的观察能力。首先,成立班级3 人小团队。班级中的3 位教师熟悉幼儿,有共同话题,可形成3 人一组的观察互动小团队,展开小组教研。例如,借鉴霍力岩提出的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关键发展指标,从五个观察维度,各自设计活动区游戏记录表。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反思,先后对活动区游戏观察记录表进行三次调整,并分享共同形成的评价分析,让观察更仔细、分析有合力。其次,成立年段6 人小团队。小团队同时观看一份幼儿行为短视频,根据各自捕捉到的、能体现幼儿学习发展的信息,进行小组互助交流。每位教师都有机会阐述个人观点,最终6 人小团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派一代表进行分享交流。小团队的交流气氛相对自由宽松,能发挥集体智慧优势,让观察更细致、分析更透彻、信息更完善、教师更自信。[4]最后,成立12 人工作坊小团队。由不同观察兴趣、方向以及目的而自由组合的工作坊小团队,选择适宜的时机,同时进入一个活动现场,针对观察目标开始各自的观察。观察中,独立思考与记录,之后工作坊成员交流自己的记录情况,并提出困惑问题。每位组员畅所欲言,并针对不同观点,展开辩论式的交流讨论。针对不同教师的记录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发现各自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共同解决困惑。最后由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或团队主持进行梳理、提升,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观察分析文稿。

(四)组织案例分享会,搭建案例支架

案例分析是教师个人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是观念、思想持续改进的过程。园所为了提升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能力,定期组织案例分享会,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经历的观察案例。这些案例中,有各自感觉成功的,也有存在困惑的。成功的案例分享,为其他教师今后进行观察记录提供榜样参考。教师们在倾听和学习中,了解他人的独到见解,学习他人如何根据儿童学习发展理论进行科学分析,如何追随幼儿,对幼儿实施合理适宜的行动策略。针对困惑案例,则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教师集体研讨、会诊,甚至邀请专家现场把脉,创设积极思考、宽松、平等的研讨环境,引导全体教师针对分享的案例进行反思,把感性的经验逐步转变为理性的思考,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搭建案例支架,收集整理丰富的观察记录案例素材,帮助教师丰富观察技巧,提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用集体智慧为困惑案例把脉,激发全体教师对观察活动主动思考、参与、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

(五)建立观察资料库,搭建材料支架

观察实操活动,能够让教师在真实活动现场学会“看得准”“听得细”“想得明”。但是,真实现场的幼儿行为,会因为众多教师的光临而受到影响,且有意义的行为稍纵即逝。教研策略是:组织教师建立教研“观察资料库”,为教师实战练兵提供素材。事先鼓励每一位教师利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契机,寻找一日生活中有发展意义的幼儿行为,用视频记录成大约5-10 分钟的素材。为了保证案例质量,围绕“画面清晰自然;案例主题清晰,目标明确;视频呈现有意义的行为,能体现幼儿发展价值”等条件,甄选优秀的视频素材,形成丰富、生动、详实的观察资源,为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搭建材料支架。其一,收集整理的过程,让教师更具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更加关注观察背景与情境,有目的地选择观察对象,清晰界定观察目标,学会连续观察的方法。其二,收集好的视频材料分门别类地存档,随时调用,便于开展各项针对性的观察实操训练活动。

猜你喜欢
记录表教研案例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2021.01.21~2021.02.20 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0.7.21~2020.8.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