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丽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科,江苏 无锡,214125)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受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晚期肿瘤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攀升[1]。临床针对晚期肿瘤多采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手段。此类患者病情严重,生命即将到达终点,面对疾病的折磨和死亡的恐惧,易产生绝望、消极和厌世等心理。应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晚期肿瘤患者,以缓解其疼痛,提升其生命价值[2]。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照护服务,使其暂时忘却疼痛,享受生命的最后时光[3]。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探究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干预效果。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发放随机信封,并根据信封数据单双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肿瘤,无法治愈;② 知情同意,且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③ 交流正常,能够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 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② 神志不清;③ 配合度差或拒绝沟通;④ 中途退出或死亡。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为(58.53±9.19)岁;肺癌13例,肝癌 9例,乳腺癌7例,胃癌7例,其他4例。观察40例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2~83岁,平均(58.63±9.22)岁;肺癌14例,肝癌8例,乳腺癌8例,胃癌7例,其他3例。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和疾病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1 常规肿瘤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瘤护理。病房环境保证干净、舒适和清洁。患者接受饮食指导(化疗期间饮水2 000 mL/d以上,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和对症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当发现患者于化疗期间发生疼痛或不适及时告知医师。
1.2.2 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 观察组患者采用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
1.2.2.1 心理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多伴有恐惧和绝望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引导其积极表达自身的诉求和内心想法,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征得家属同意后采用保护性医疗,暂时不对患者透露其真实病情。与患者交流态度亲和且语气轻柔,避免提及敏感性话题。
1.2.2.2 死亡教育 与家属做好协商,征得家属支持、理解和配合,予以死亡健康宣教。说明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历程,在生命最终阶段应享受美好的时光,不留遗憾。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共同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1.2.2.3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患者年龄和疾病类型等,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策略。定期为患者播放相声、小品和舒缓轻音乐等,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疼痛严重患者遵医嘱接受镇痛药物治疗,遵循按需给药和按时给药的原则,缓解其疼痛。
1.2.2.4 舒适护理 针对患者症状予以对应处理,主动询问患者的饮食爱好,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制订合理膳食计划表。并且加强营养支持,为患者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对于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应协助其排便,每次排便后进行擦洗,并于肛门处涂抹凡士林油,保持会阴和肛门的清洁。针对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按时更换体位,并为其进行全身按摩。若病情许可,应鼓励患者起床活动。营造安静且温馨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深呼吸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内心平静,提高其睡眠质量。
1.2.2.5 化疗护理 化疗期间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卫生,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沾干皮肤上的水分,不可用力擦,以免刺激。同时立即涂抹护手霜或身体乳以维持皮肤湿润,优先选择不含有酒精成分的护肤产品。另外为患者选择宽松棉质的衣服,鞋带不可系得太紧。
1.2.2.6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亲戚和朋友多探视和陪伴患者,共同回忆美好的事物,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鼓励患者与病友沟通,分享对抗病魔的经历。培养患者兴趣和爱好,做喜欢的事,提升生命价值。
1.3.1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共20个项目,每项1~4分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共20个项目,每项 1~4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4]。
1.3.2 癌症疲乏症状 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5]评估两组患者的疲乏症状,共15个条目,从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和情感疲乏3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范围为 0~60分,分值越高表示疲乏症状越严重。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共30个条目,其中条目29和30采用1~7分评分法,其他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30~126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差。
1.3.4 护理满意率 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共20项,每项1~5分,总分范围 0~100分,分为十分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3个级别。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前,两组间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同组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护理前,两组间CFS和QLQ-C30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同组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的CFS和QLQ-C30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CFS和QLQ-C3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CFS和QLQ-C30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χ2=4.114,P<0.05)。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和疗效差等特点,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其不仅破坏身体的正常功能,还会加重患者恐惧、疑虑、忧郁和绝望等情绪。晚期肿瘤患者已经进入生命终末期,临床治疗主要强调缓解疼痛和提高生命质量[7]。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已经失去了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意义,其中部分患者经历过手术,身体抵抗力下降,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如何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身心痛苦,减轻其对死亡的恐惧感,使其舒适地度过生命最后时光成为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心愿[8]。
晚期肿瘤患者的传统护理多集中于疾病本身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减轻不适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患者心理需求的关注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现代护理服务理念的持续改进,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受到了临床的高度关注。作为新型护理理念,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将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作为重要导向,强调在患者生命最后时刻给予全面的照护,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心理不适,从而提升其生命质量[9]。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调配合,每项护理工作均应体现生命自然规律,通过死亡教育和心理护理等使患者和家属对死亡本质具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在了解患者内心想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尊重和劝慰,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10]。本研究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结果显示,采用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的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这提示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具有显著改善作用。结合晚期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疼痛干预能够减轻身体不适,改善因疼痛带来的烦躁和抗拒情绪,缓解其癌因疲乏症状[11]。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好地度过最后的生命阶段,应关注患者的基本需求,予以饮食干预、排泄护理和环境护理等,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研究还结果显示,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CFS和QLQ-C30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CFS和QLQ-C3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并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韩燕等[12]的研究证实,采用临终关怀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基于研究时间和现有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并从更多方面探究该护理模式的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可显著改善其负性心理,缓解其癌因疲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