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琴, 武丹丹
(苏州市立医院 妇科,江苏 苏州,215101)
宫颈癌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存在创伤性大和并发症较多的缺点[1]。宫颈癌根治术易损伤患者的淋巴管和周围神经,术后可能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因而临床上应采取多重措施以预防下肢DVT形成[2]。低频电刺激是一种物理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无创和操作简单等特点,低频电刺激穴位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流动,从而加快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3]。采用饮食干预、体位护理、强化观察、静脉血管护理、低分子肝素干预、运动指导和皮肤护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强化干预,以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干预结合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对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的影响。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妇科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纳入标准:① 经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和阴道镜检查证实为宫颈癌;② 符合宫颈癌根治术临床指征[4];③ 未接受其他治疗;④ 知情并同意;⑤ 术前无下肢DVT。排除标准:① 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精神系统疾病和深部血栓静脉炎;② 有血栓史或凝血功能异常。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1 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7 d的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术后当天即应用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刺激(广州佛山市杉山大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20150086),波形设定为方波,频率设定为1~2 Hz,刺激太冲穴、三阴交和阳陵泉,30分钟/次,1次/天,连续应用7 d。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方法、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危害性,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
1.2.2 强化干预结合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7 d的强化干预结合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具体措施如下:①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于术后12 h经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4 mL/4 100 AXa IU),连续应用3 d; ② 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患者术后应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参数设置为下肢近端45 mmHg(1 mmHg=0.133 kPa),下肢远端52 mmHg,30分钟/次,2次/天; ③ 医用弹力袜:在术前1 h,参照患者的大腿根周径和小腿的最粗部位为其选取适宜大小的弹力袜,每隔3 h观察其足背动脉搏动、脚趾温度和颜色等; ④ 静脉血管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后应对血管进行冲洗,以防出现静脉炎。注意保护血管,避免穿刺下肢静脉,若必须穿刺,应最大限度缩短止血带应用时间,同时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静脉。⑤ 饮食指导:患者以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和高蛋白食物为主,鼓励其多饮水,降低血黏度,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导致血栓脱落,必要时口服麻仁软胶囊(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0.6 g/粒),以及肛门插入开塞露(北京贞玉民生药业有限公司,10 mL/支)。⑥ 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护理人员指导其应用专业床垫,或经常更换被褥,勤翻身,以防出现压疮;⑦ 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卧床期间应于头部和腿部放置软垫,保持头部和腿部均抬高 15°~20°;⑧ 强化观察:术后多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如下肢是否存在疼痛感和肿胀感。密切监测患者的下肢皮肤温度和颜色,避免出现血液瘀滞。叮嘱患者注意保暖;⑨ 早期运动指导:患者在术后6 h进行踝关节和脚趾等屈伸运动,将足部贴合于床板尽力蹬,同时可行翻身运动。患者取坐位,保持大腿放松,将下肢伸展,然后将脚尖缓慢抬起,直至机体最大限度后维持5 s,30分钟/次,2次/天,早期运动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以患者的最大耐受为度。⑩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患者的内心动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下肢DVT,消除其内心不良情绪。
观察组的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干预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截止时间为术后1周)和住院时间。
(2)于护理前(术前1 d)和护理后(术后1周)分别采集患者5 mL的空腹静脉血液,离心后获取血浆,测定两组的D-二聚体(D-D)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术前1 d)和护理后(术后1周)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D-D和FI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的D-D 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D-D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D-D和FIB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同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比较
宫颈癌根治术后易出现下肢DVT等并发症,血栓一旦脱落可危及生命,因而临床应提前进行预防[5]。子宫癌根治术的麻醉和手术时间较长,易诱发肌肉松弛和血液流动缓慢[6]。盆腔淋巴结清扫易损伤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细胞,诱发血栓。且宫颈癌患者多数为绝经期女性,血液较黏稠,血脂较高,因而易出现DVT[7]。
本研究同时调理太冲穴、三阴交和阳陵泉穴位。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可疏肝解郁,调气血;三阴交穴位于三阴经交汇之处,具有活血和健脾之效;阳陵泉属于足少阳胆经,针刺此穴可治疗腰扭伤和膝关节炎等疾病。三个穴位同时给予电刺激,可消除下肢血管肿胀,从而预防下肢DVT。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可通过压迫肢体促进瘀滞静脉排空,有效预防静脉血栓[8]。弹力袜过松无法发挥加压作用,而过紧则会阻碍下肢血液循环。适宜的弹力袜可消除由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和静脉曲张等导致的酸痛肿胀,从脚踝至上分减压力,有效预防血液瘀滞,加快血液流动速度,预防下肢DVT。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预防宫颈癌术后DVT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物理电流刺激促进下肢血液流动,重建或增强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具有安全性高、无创和操作简单等特点[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联合强化干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D-D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10]。FIB为参与机体止血和凝血的重要纤维蛋白,其水平过高可损伤内皮细胞,增加外周阻力,促进血液黏滞和血栓形成[11]。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早期运动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行踝关节、脚趾屈伸运动和翻身等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12]。注意早期运动应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并以宫颈癌患者的最大耐受为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D-D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给予强化干预联合电刺激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血液黏度。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抗凝血因子Xa,具有抗凝血酶活性,从而有效预防下肢DVT[13]。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应多饮水,降低血液黏度,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和高蛋白为主,以保持机体血液循环良好[1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给予宫颈癌患者强化干预联合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综上所述,强化干预结合低频电刺激穴位理疗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