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红利还是结构红利?

2021-12-08 06:49郭金花
创新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科技人才红利

郭金花,陈 鑫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及推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人才是七大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要素流动自主有序,以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实践中,科技人才向经济发达省市集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城市人才“争夺”也愈加激烈。科技人才集聚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还可以通过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等使集聚地获得先发优势,从而加速当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4]。可见,科技人才的规模化集聚诱发了地区间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的差异化。因此,深入探讨科技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依靠科技人才支撑促进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等,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这一议题,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一是关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学者们指出,人力资本禀赋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化的重要原因,区域内人才的有效集聚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5];改善人才错配问题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人才集聚所带来的创新外溢可促进创新创造和扩散,增加社会知识存量,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4,7]。同时,也有学者通过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但也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仍面临着人才流动区域性失衡加剧、东西部地区人才集聚结构“马太效应”凸显以及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偏低等问题,这些均不利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9-11]。二是关于人才集聚的产业结构效应以及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影响的相关研究。部分学者指出:高技术人才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人力资本集聚与来自私营部门的创新溢出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13]。也有学者指出: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特征[14];科技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以人才集聚为“优势地位”的正向互动关系[3]。三是关于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部分学者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视角探讨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例如,有学者分析了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15]以及如何协调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6]等。也有学者指出:科技创新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技术效率[17];实现由技术模仿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的“转换”,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8]。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科技人才集聚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等的关系及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均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总体而言,专门深入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路径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且鲜有从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视角出发进行的研究。

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及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此外,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视角深入揭示科技人才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理,以期为促进科技人才集聚红利释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对一个地区而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关键在于动力变革,由依靠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依靠人才、技术等的创新驱动模式,提升要素配置效率[19]。目前我国面临着创新质量不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及路径依赖难以突破等创新困境[20]。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质量,追求技术突破。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了区域内大量的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促进了企业在某项专业领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进而刺激更多创新成果的产生。这对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及经济价值创造影响显著,有利于提高企业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21-22]。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科技人才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2.2.1 科技人才集聚的技术红利效应。科技人才具有较高的研发创新能力与较强的知识吸收能力,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可通过技术创新、知识外溢等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一方面,科技人才的持续积累有效保障了技术创新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质量,这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活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7]。而自主研发主要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创造出原创性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服务等的创新活动,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以及企业竞争力等,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科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外来先进技术或借由技术外溢等对知识、技术加以吸收转化,提升地区技术模仿能力[23-24]。但也有研究指出,从长期来看,技术模仿难免造成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困境,且新技术也并非总能被轻易模仿,这导致“跟随者”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领跑者”相抗衡[18]。因此,技术模仿容易造成“路径依赖”与“低端锁定”,使企业丧失自主创新动力,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2:技术红利是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路径。

2.2.2 科技人才集聚的结构红利效应。人才要素是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生产要素,地区科技人才数量增加势必会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速度及效果产生重要影响[25];而科技人才与产业结构配置不当将制约产业技术创新,阻碍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26]。一方面,科技人才作为具有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的人力资本,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匹配度较高。因此,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知识溢出并吸引外来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3]。同时,科技人才积累有助于推动研发活动的开展并创造新产品,产品升级必然带来产业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27]。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关注要素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协调与利用效率[28],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部署围绕人才链的产业链、创新链等。例如,科技人才集聚会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上下游结合、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梯次接续的布局,能有效激励和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更多地流向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比较优势产业,加速打造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29],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3:

假设3:结构红利是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路径。

3 研究设计

3.1 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为验证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如式(1)所示的实证模型:

其中,TFP表示经济发展质量,agg表示科技人才集聚,其余变量表示控制变量,β0为常数项,βi为解释变量估计系数,μi表示个体效应,vt表示时间效应,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

同时,本文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步骤,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模型(2)与模型(3),以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路径机制。具体如下:

其中,path表示中介机制变量,主要包括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变量;其他变量解释同上。若模型(2)、(3)中系数γ1与φ2均显著,则表明存在中介效应。若式(3)中系数φ1不显著,表明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若系数φ1显著,表明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3.2 变量说明与样本选取

①经济发展质量(TFP),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是主线,而推动效率变革的重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参考相关做法选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30],并通过构建全域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其中,投入指标主要包括:劳动力投入,采用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衡量;资本投入,采用地区固定资产存量衡量并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能源投入,采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衡量。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期望产出,采用地区生产总值衡量并采用GDP价格指数平减为2005年不变价;非期望产出,采用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及废水排放量等综合衡量。

②科技人才集聚(agg),参考相关学者的做法,采用区位熵指数测度[31],即某地区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占该地区全部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与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全部从业人员数比重之比。

③技术红利(tech),从自主研发和技术模仿两方面衡量。其中,自主研发(techz),采用各地区R&D内部经费支出与地区GDP的比值衡量;技术模仿(techm),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改造经费总支出占GDP的比值衡量。

④结构红利(stru),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两方面衡量。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strug),采用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进行测度,公式为gj=θ1t+2θ2t+3θ3t,θjt表示在t时期第j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产业结构合理化(struh),借鉴韩永辉等的测度公式进行测度[28],见式(4)。其中,y/l表示生产率,yi/y表示产出结构。当经济均衡时,yi/li=y/l,hl=0,即该指标为逆向指标;取值越大,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

⑤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政府干预(gov),采用地区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地区实际外商投资额占GDP比重衡量,并依据当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均值换算处理;信息化水平(post),采用地区年末邮电业务总量占GDP比重衡量;工业化水平(indus),采用地区工业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衡量;市场化程度(mark),采用地区非国有经济产值、从业人员与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的加权平均衡量等。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9—2017年除西藏外的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作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4 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实证分析

4.1 基准回归结果与分析

结合前文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2。由表2中列(1)和列(2)可知,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科技人才集聚变量(agg)均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列(2)中科技人才集聚变量(agg)的回归系数为0.133,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提升能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假设1得到验证。究其原因,科技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投入要素,其自身携带的知识、技能随着科技人才流动而转移到集聚地。集聚一旦形成,可通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创新溢出与扩散等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2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此外,本文分别选择了10%、25%、50%和75%4个分位点,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验证不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合回归结果中表2的列(3)—(6)可知,在10%、25%、50%和75%4个分位点上,科技人才集聚变量(agg)的回归系数均至少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各地区不同程度的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均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本文发现随着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分位点的逐渐提高,科技人才集聚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也逐渐提高。例如:在10%分位点时,科技人才集聚变量(agg)的回归系数为0.040,在10%水平下显著;在75%分位点时,科技人才集聚变量(agg)的回归系数为0.180,在1%水平下显著。依据上述结果可以判断,随着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从控制变量看,结合列(2)可知:市场化程度回归系数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能够引导各类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地区间资源要素的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化水平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目前工业产业结构未能促进“结构红利”充分释放,应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资及信息化水平的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一定程度表明研究期间大部分省(区市)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整体偏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4.2 稳健性检验

4.2.1 改变被解释变量TFP的测算方法。前文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TFP进行测算,这里通过设定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索罗余值法对TFP进行测度,并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更换核心被解释变量测算后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中列(1)与列(2)的回归结果可知,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表3 稳健性检验结果

4.2.2 剔除部分特殊样本。考虑到北京、天津、上海与重庆4个直辖市在行政等级及经济规模等方面的特殊性,将其从研究样本中剔除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由表3中列(3)—(4)可知,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后,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4.2.3 GMM内生性检验。考虑到科技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的,这可能会导致模型估计的内生性。因此,在模型中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系统广义矩估计,以缓解内生性对估计结果造成的偏差与非一致性。结果见表3中列(5)—(6)。在考虑内生性后,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仍显著为正,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5 科技人才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检验

本文在验证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据模型(2)与(3),依次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回归结果见表4。表4中列(1)—(4)为科技人才集聚的技术红利机制检验结果,列(5)—(8)为科技人才集聚的结构红利机制检验结果。

表4 作用机制检验结果

表4列(1)中科技人才集聚(agg)对自主研发(techz)的回归系数为0.020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科技人才集聚促进了地区自主研发;列(2)中同时加入科技人才集聚(agg)、自主研发变量(techz)后,agg的回归系数为-0.059且不显著,techz的回归系数为9.621且在5%水平下显著,表明科技人才集聚通过自主研发的正向中介效应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列(3)中科技人才集聚(agg)对技术模仿(techm)的回归系数为0.001且在10%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促进地区技术模仿创新能力提升;列(4)中为加入科技人才集聚(agg)、技术模仿(techm)的回归结果显示,agg的回归系数为0.134且在1%水平下显著,techm的回归系数为-4.166且在5%水平下显著,表明科技人才集聚可增强地区的技术模仿能力,但技术模仿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即科技人才集聚通过技术模仿的负向中介效应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究其原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味地追求技术模仿易造成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而且过多的人才、经费等投入到技术模仿也对自主研发产生阻碍,进而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自主研发能够直接积累和创造知识,优化生产流程及加速产品创新,防止各地区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模仿陷阱”怪圈[18],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理,由表4列(5)—(6)可知,科技人才集聚(agg)对产业结构高级化(strug)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科技人才集聚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列(5)中同时加入科技人才集聚(agg)、产业结构高级化(strug)后,agg回归系数不显著,strug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科技人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中介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列(7)中科技人才集聚(agg)对产业结构合理化(struh)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科技人才集聚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列(8)中为加入科技人才集聚(agg)、产业结构合理化(struh)的回归结果显示,struh的回归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路径不显著。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科技人才集聚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呈现逐渐增强趋势。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技术红利与结构红利是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科技人才集聚主要通过自主研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人才集聚也促进了技术模仿,但技术模仿的负向中介效应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科技人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科技人才集聚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出以下建议与启示:第一,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升级安居保障等吸引集聚科技人才以驱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区要关注创新环境建设,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创客空间等,营造出有利于科技人才集聚的优良创新生态环境。同时,要完善户籍制度,升级安居保障及发放生活补贴等,吸引、汇集科技人才。例如,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制定相关政策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配偶安置、子女入(园)学等全方位绿色通道服务等。完善引才、留才、育才机制,充分促进科技人才的集聚。第二,激发科技人才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等从无到有的跨越,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高、技术能力积累充分的地区,应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科技人才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建立以高层次要素与自主研发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对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低、技术能力不足的地区,应摸清要素禀赋现状,不断提升地区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同时也要平衡好自主研发与技术模仿的关系,在某些领域合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创新进而推动技术进步,但在部分高端产品和关键技术领域,应以科技人才集聚优势为支撑强化自主研发能力,走好后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第三,推动科技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互动发展,形成人才链与产业链耦合发展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应注重当地科技人才与当地产业的融合发展,围绕人才链部署产业链,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借助科技人才集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集聚,形成“良性互促”的集聚形态,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进而为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科技人才红利
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
抢占湾区风口红利,广佛新世界续写全新“千灯湖传奇”!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抓住四大趋势红利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