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瑶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传承、积淀而成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总和。①在学术界,如何界定红色文化的范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点主要在于红色文化应否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探索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有学者持“狭义说”,认为“红色文化”只包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载体,如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等。另有学者持“广义说”,认为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探索精神、革命精神、创造精神及其物质载体都属于“红色文化”的范围,如胡杨,汪勇.略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孙海英.论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机制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2)等。本文采“广义说”,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传承、积淀而成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从形态来看,红色文化既有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如历史遗迹、标语口号等纪念场所和图文资料;也有精神形态的存在形式,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还有制度形态的存在形式,如党的纲领、章程、制度等行为遵循。从功能来看,红色文化兼有资政与育人的双重价值,是进行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优质资源。目前,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视域,但是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为视角研究红色文化的成果还相对匮乏。红色文化应当如何融入政德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对于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价值,既是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独特标识就在于“红色”所象征的革命性和先进性。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产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全程。
在人类历史上,一种文化的产生总有其特定的历史时间、场景空间、时代主题和创造主体。红色文化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和成长于党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所熔铸的革命文化,发展和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凝聚和积淀成的崭新文化形态。文化在本质上作为意义而存在,文化的意义是人所赋予的。[1]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红色文化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和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
1.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政治光谱中,红色代表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被视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颜色,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象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首先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与不懈探寻。《共产党宣言》为全世界无产者点亮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之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精神旗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一代代无产阶级革命者高举共产主义红色旗帜,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作为精神指引,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一步步把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汇聚起最坚实可靠的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犹如心中火焰,一经点燃就能激化起指引人们前赴后继的强大精神力量。[2]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优势,正是靠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才达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忘我境界,刻画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热血风采,谱写出“大胆地试,大胆的闯”的改革诗篇。
2.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
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是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要义,也是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党派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背景是党与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正是有党和人民群众的同甘共苦,才有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抗洪精神等红色精神。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战斗、不畏牺牲,让中华儿女“站起来”;投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又以人民至上的初心续写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诗篇,让中华民族“强起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党与人民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党群一条心、军民鱼水情,是红色文化的生成基础,也是红色文化能够传承发展的牢固根基。
3.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
红色文化孕育于血与火交织的革命战争岁月,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是红色文化与生俱来的内涵特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征服万里长征路、千里挺进大别山……,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强大的敌人斗争、与恶劣的环境斗争、与薄弱的物质基础斗争的珍贵红色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群众继续以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自力更生,发扬铁人精神甩掉旧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成功发射“两弹一星”跻身有核国家行列。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斗在“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斗争中,以顽强的意志品质艰苦创业、不懈攀登。党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斗争实践汇聚起来,沉淀出厚重的红色文化,而红色文化也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和宗旨,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起点,向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孜孜追求、一往无前。
4.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
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优良传统,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战争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证了全党全军的高度统一,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松纪律要求,而是进一步扎严扎实纪律笼子,成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展“三反”运动严惩违纪分子,净化党内纪律环境。纵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高度的纪律性是确保党立稳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保障。没有钢铁般的纪律,就没有党内的团结一致,也就没有革命的成功、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斐然成绩。铁一般的纪律磨炼出中国共产党人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而这种纪律观念又夯实了中国共产党人遵规守纪的行为作风,强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纪律严明的光辉形象,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厚重的历史底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而凝结和积淀而成的文化瑰宝,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其科学和先进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1.从理论维度看,红色文化的核心在于其内蕴的共产主义价值观
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红色文化的核心则是其内蕴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共产党宣言》为共产主义价值观作了根本规定,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P44),而是“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P44);共产主义社会亦非阶级对立的异化社会,而是个人与集体互为条件的“真正的共同体”。共产主义价值观是彻底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其价值趣旨从不是为了某一个利益集团的个别利益或是为了某一个人的特殊利益,而是为了全体普罗大众的共同利益。在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引领和感召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奋斗的光荣使命。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造就伟大的文化。红色文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价值观的持守、奉行和探寻中铸就并发展成熟的。红色文化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信念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情怀追求,内蕴其中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是红色文化的核心。
2.从价值维度看,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整合力与精神引领力
文化记忆理论认为,每种文化都能够形成一种“凝聚型结构”,进而打造一个共同的经验、期待和行为空间,这个空间能够产生连接和约束效应,将过去发生在某个时间和空间的场景拉进“当下”的框架内,在人与人之间创造一种“回忆的共同体”,从而增进个人对集体的信任。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记忆,它的物质载体承载着党员共同拥有的回忆,精神内涵表现为党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因而红色文化也成为缔造共产党人集体归属感和身份荣誉感的基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记忆的存储器,其内蕴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对党员的政治活动有导向作用。在共时性向度上,这种导向作用表现为红色文化的协调性价值,即发挥凝聚整合力,纠正党员异质化的思想和行为,确认党员的政治身份认同,强化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在历时性向度上,这种导向作用表现为红色文化的持续性价值,即发挥精神引领力,历练党员坚韧的政治品格,维系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
3.从实践维度看,红色文化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赓续胜利
科学的行动需要先进的文化作支撑,红色文化就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赓续胜利的先进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产物,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是红色文化先进性的理论依据。红色文化承载着不同的红色精神,而这些红色精神都是具有强大能动性的思想力量,能够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共产主义价值观是红色文化的核心,正是出于对共产主义崇高愿景的追求和对共产主义价值观念的坚守,中国共产党才能度过重重危机,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新中国,并通过不断探索最终确立起日臻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都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不畏险阻玉汝于成的精神动力和促进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尊崇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政德教育是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作为伟大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载体,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感召力、情感穿透力和精神引领力。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有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捍卫其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锤炼其无私高尚的从政之德,进而增强政德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集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形态,其自身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品质可以为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1.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政德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德、为政之德、政治品德,它兼有角色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属性,是党员干部在思想境界、政治操守、道德品质、行为作风等方面的系统反映和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指出,党员干部讲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守公德就是要做到全心全意以人民为中心,筑牢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严私德就是要严以律己,永葆共产党人的廉洁本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立政德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政德教育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教育、干事创业的事业观教育、遵规守纪的法治观教育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锻造有坚定信念、有人民情怀、有担当品质、有清廉作风的新时代党的好干部。
红色文化在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文化传播、精神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决定了其自身的资源属性。[4]红色文化是进行党员干部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事业观教育、法治观教育的优质资源。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而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首要方面,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是内在要旨,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是内涵特质,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是重要内容,这些深刻的精神内涵都是党员干部应当涵养的从政之德,是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以红色文化内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感召党员干部,有助于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以红色文化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教化党员干部,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人民公仆意识;以红色文化蕴含的艰苦斗争精神感染党员干部,有益于涵养党员干部勤勉务实、忠诚担当的干事创业精神;以红色文化彰显的纪律观念教育党员干部,可以帮助党员干部端正令行禁止的法纪意识。
2.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是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目标追求
政德是政治生活场域的特殊道德规范,与其他道德形态相比,政德的特殊性在于其天然带有与权力的亲缘关系。从主体维度看,政德的主体是管理公共事务、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德只能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旨趣。政德教育以塑造党员干部的高尚政德为旨归,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干事创业的事业观、遵规守纪的法治观。为实现民族复兴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政德教育的目标追求。
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与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目标追求高度契合。红色文化与政德教育理论指导同源,都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红色文化自然是政德教育的有益资源。红色文化的核心在于其内蕴的共产主义价值理想,而共产主义的价值诉求从不局限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而是持有一种集体本位的价值关怀。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中,红色文化的价值关切就是满足不同时空场域下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正是政德教育的目标追求。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整合力与精神引领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身份认同。政德教育以塑造忠诚、为民、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为己任,而具有凝聚整合功能和精神引领功能的红色文化正是塑造忠诚品质的“强化剂”、为民品德的“营养剂”、干净品性的“净化剂”、担当品格的“催化剂”。红色文化在实践中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赓续胜利,而政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衷正是为了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注入新鲜造血干细胞,为伟大梦想的实现蓄积领导力量。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品质与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高度契合,是开展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经典教材。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可以为政德教育注入所必需的“养分”,对党员干部起到坚定政治方向、涵养初心情怀、锤炼担当品格、强化法纪观念的作用。
作为兵团第二代、一连之长的何淑红,充分认识到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三股势力”的破坏。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兵团人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反对“三股势力”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白天,她忙于连队事务,深入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给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刻揭露“三股势力”的丑恶嘴脸;夜里,她和男同志一样,设卡值班,巡逻排查,确保了连队的安全。
1.唤醒红色灵魂,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方向
红色文化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性的政治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主流价值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红色文化首要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灵魂。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可以唤醒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坚定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方向。在红色文化所倡导的红色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巨卓绝的斗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又通过曲折探索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科学理论和先进制度指导下的正确道路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实践中的巨大成就给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注入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底气,昭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不是“乌托邦”式的愿景,而是对人类社会最高发展阶段的科学设想。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时代,以反映主流价值观的红色文化教育党员干部,有利于消解党员干部在文化心态上的浮躁、焦虑、悲观情绪,培植红色文化自信,进而在文化自信的滋养下,增进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韧持守的政治信仰自信。
2.刻写红色基因,涵养党员干部的初心情怀
红色文化是具有人民性特质的群众文化,它形成于党领导人民群众谋独立、求富强的历史实践中,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既是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红色文化的服务对象。从党诞生之日起,人民至上就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成为我们党的独特标识,而这个独特标识也被植入了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红色文化,成为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要义。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有助于刻写红色基因,涵养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情怀。红色文化生动刻画出中国共产党人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集体形象,公开昭示了党立根于民、血脉连民、力量在民的群众观,深刻诠释了党为了人民、团结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的红色遗址见证了党与人民群众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历史。沂蒙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红色精神印证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折射出革命前辈和干部楷模亲民爱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半条棉被的故事》《朱德的扁担》等红色故事所传颂的“党群一条心、军民鱼水情”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共同体”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凝聚人民至上的政治道德价值共识,增强党员干部对人民公仆身份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坚定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意志。
3.铭记红色历史,锤炼党员干部的担当品格
红色文化是熔铸于伟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文化,它生成和发展于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创的革命史、新中国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的历史见证。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打开记忆空间,唤起随时代变迁而被封存起来的历史记忆,激励党员干部时刻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荣使命,深刻铭记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责任担当。从带领人民谋独立到图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立时代潮头,肩负着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而艰苦创业的光荣责任。红色文化将这一段段斗争史、图强史以一定的载体和方式记录下来,构成了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记忆。不同于“高冷”的理论知识,这份红色记忆由于“有印象”而“接地气”,因为“有真情”而“有温度”,因此更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记忆理论认为,记忆具有存储和重建两种功能。红色文化记忆的存储功能可以让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历史不断重现,而重建功能又可以不断建构党员干部担当时代责任的重大意义,锤炼党员干部的担当品格。红色文化通过述说苦难辉煌的过去传递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能够影响当下并昭示未来,激励党员干部始终铭记红色历史,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继续担当奉献。
4.传承红色作风,强化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
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是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它涵育出中国共产党人遵规守纪的红色作风,为党组织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强化了思想基础,是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无往不胜的重要保证。以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遵规守纪的红色作风,强化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而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越强,越能够自觉遵循党的法规和纪律,党的法规和纪律也就越能发挥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约束作用,从而在党内严明的法纪和党员干部端正的作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确定了党员绝对忠诚的政治纪律,二大制定的党章掀开了党内法规的序篇,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中央和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文件,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法规制度的重要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刀刃向内的巨大勇气进行自我革命,定规矩、立准绳,拿稳握紧党内法规和纪律的戒尺,对违法乱纪的行为严惩不贷。可以说,在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严明的法纪要求一直贯彻始终。这些法纪要求所凝结成的制度文本和浇筑出的共产党人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教育党员干部,能够强化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培育党员干部令行禁止、遵规守纪的端正作风。
红色文化内蕴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所需要的丰富精神给养,是开展政德教育的优质资源和生动教材。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可以活化政德教育的文化内涵,增强政德教育的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历史信度、现实效度,对提高政德教育的感染力、穿透力、亲和力大有裨益。实践中,理论教学、实践锻炼、主题教育活动是政德教育的主要载体,而以政德为内容的宣传活动也能起到隐性的政德教育效果。故此,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政德理论教学、实践锻炼、主题教育和宣传矩阵之中,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政德教育的价值。
政德理论教学是开展政德教育的主渠道,它泛指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以及受委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的以政德为内容的理论教学活动。在政德理论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可以促使党员干部在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和精神品质的基础上,得到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上的再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政德理论教学,要多角度挖掘和全方位整合可用于政德教育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集物、事、人、魂、规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精品课程。
物,是指富有政德教育意义的档案、文稿、书籍、报刊、器具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将革命先烈在战争岁月留存的文字材料和器物图片等带入教学内容,让抽象的理论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增强政德理论教学的感染力。事,是指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政德教育价值的动人故事。红色故事是红色精神的缩影,渗透着革命前辈和党的好干部执着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宗旨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将红色故事带入政德理论教学,可以让党员干部在故事中得到启迪,使思想得以教化、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纯化,进而升华从政道德境界。人,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涌现出的革命前辈和党的好干部等人物典型。焦裕禄、孔繁森等榜样人物是崇高政德观的人格化身,他们的先进事迹是进行政德理论教学的鲜活素材。在政德理论教学中引入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例证,既可以让理论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又能够以榜样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染、启迪和鼓舞党员干部,激励党员干部学习和效仿榜样人物。魂,是指基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形成的,可用于政德教育的光荣传统、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亲民、担当的人物群像。充分挖掘红色精神的政德内涵,以此来教育党员干部,可以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红色精神,砥砺高尚政德情操。规,是指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纪律等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以此来教育党员干部,可以坚定党员干部的“四个自信”,进而将坚定的自信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政德实践教育,是指有益于党员干部政德素养提升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现场教学、实践考察、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相较于纯粹的理论教学,实践教育更注重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更能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红色文化体验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政德实践教育形式,它利用有益于党员干部政德素养提升的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创设一定的教育场景,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场景中参与实践活动,借助于亲身体验和主动参与所激发的情感力量,促使党员干部转变认识和态度,升华思想境界,提高政德修养水平。
将红色文化融入政德实践教育,可以开展集看、听、思、悟、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实践活动。看和听,即视觉和听觉体验;思和悟,即精神和情感体验;行,就是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付诸实践。通过开展集看、听、思、悟、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实践活动,调动起党员干部全部的感官神经和思维系统,以感官神经的有效参与所带来的思想震撼促进党员干部对从政道德的理性认知和领悟,多维激发党员干部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共鸣,增强党员干部对信守从政道德的意志力,进而在自我内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外化为自觉行动。为此,一是可以依托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实物陈列、历史图片,观看影像资料,聆听现场教员的系统讲解,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革命烈士后代、优秀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在各行各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现场讲述自己或者长辈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社会主义建设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故事,分享光辉岁月的红色记忆。二是可以在革命旧址、党的领导人和好干部故居、烈士陵园、纪念馆、纪念碑等富有红色文化精神底蕴的空间举行纪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祭奠英烈、缅怀前辈、追忆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合唱红歌、集体朗诵等仪式活动,延续、激活、重建党员干部的红色记忆,引导党员干部在纪念活动中感悟信念坚定、人民至上、艰苦创业、令行禁止的红色精神,刻写党员干部的红色基因。三是可以组织党员干部重走红军路,穿戴红军服帽,体验战争岁月的艰苦生活,让党员干部在亲身体验中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四是可以开展进村入户实地走访、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察民情、问民意,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养成。
政德主题教育即为纠正党员干部在政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以政德为主题开展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红色文化伴随着党百年发展而发展,承载着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鲜活记忆,是开展政德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将红色文化融入政德主题教育,开展集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研讨、对照查摆、专项整治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是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有效举措。
专题学习就是让党员干部学习红色文化,有集中式学习和分散式自学两种方式。集中式学习可以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学习红色历史、阅读红色经典、讲说红色故事、摘抄红色语录、观看红色纪录片等活动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党员干部参与集中式学习的热情。分散式自学可以利用“学习强国”“灯塔”等手机APP 和“学习大国”“共产党员”等微信公众号,在平台上开辟红色文化学习专栏,为党员干部搭建高效便捷的红色文化自学平台。专题党课就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讲党课、听党课。除了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优秀的老干部、老党员主讲党课外,还可以动员普通党员干部担任主讲,使更广泛的党员干部可以在备课、讲课、听课的全过程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涵养高尚的从政之德。专题研讨就是以红色文化为题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集体记忆的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可以“拍活”自己的红色记忆并参与研讨,在相互交流中铭记红色历史,镌刻红色初心,固化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对照查摆就是通过对标先进来检视自身存在的政德问题。榜样教育是政德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对照查摆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对标“红色榜样”中检视和反省自身的政德问题,激励党员干部见贤思齐。专项整治就是对查摆出来的政德问题严格落实整改,这是推动政德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
政德宣传是指教育者借助一定的符号和媒介,向党员干部传播以政德为内容的各种信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德观的实践活动。与灌输式的“说教”不同,政德宣传通过营造浓郁的政德文化氛围,使党员干部置身其中而感受到“滴灌式”的隐性教育,往往因其更强的渗透力和相对弱的强制力而更易被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文化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政德宣传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精品素材,将红色文化融入政德宣传矩阵,打造集文字、图像、影像、音乐、舞台剧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立体式传播格局,既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现实要求,也是做好政德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
一是以文字为载体记录红色记忆。记忆学研究认为,短时性的交际记忆只有不断被确认,才能转化成长期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字则是交际记忆转化成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红色小说、红色家书、红色人物传记等都以文字形式延续着一代代人的红色记忆,可以让党员干部在阅读中重温红色历史,体悟红色精神。二是以图像和影像为载体讲述红色故事。借助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科技,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图像和影像获取信息。电影、电视、广告、图片、短视频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迭代赋能视觉传播,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承担着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微媒体、自媒体也应与传统媒体协同发声,从而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视觉传播体系。三是以音乐和舞台剧为载体传唱红色经典。《东方红》《浏阳河》《走进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歌曲风格高亢积极,曲调昂扬向上,能够让党员干部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舞台剧也是传唱红色经典的重要形式。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经典话剧《赵一曼》等都承载着革命前辈崇高的理想信念、高贵的精神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它们的广泛传播可以起到政德宣传教育效果。当前,以红色文化融入政德宣传矩阵,还应当扣紧政德教育主题,生产更多形式多样、制作精良的红色文化作品,拓宽集文字、图像、影像、音乐、舞台剧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立体式传播格局。同时,在兼顾叙事内容准确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品位,以充分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吸引更多党员干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