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鸿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现代学徒制的产生源于将传统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与现代学校制度相结合,学生的培养由“双主体”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校侧重于学生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企业则侧重于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学徒制,并在各职业院校推行和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在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快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食品化学”课程为例,针对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食品化学”是各类院校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食品品质的变化、食品加工特性、食品贮藏性能及食品品质控制等方面密切相关。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进行讲解,忽略其专业性,且其课程内容多而复杂,而且有些模块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教学重知识轻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对于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的理解有难度,进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学生仍然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点,不能将知识活学活用,没有起到对其他专业课程在技术上的理论指导作用[1]。在双主体办学、学生双重身份、双环境交替、双导师指导为核心特点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食品化学”这种“教师教室教授知识,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了“双主体”育人模式,有利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食品化学”课程在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进行的课程改革,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专业技能。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食品化学”作为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实施地点在学校,教学内容一方面应避免与各学科内容交叉重复,注重提炼“食品化学”的教学特色,以食品品质改变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2];另一方面课程中的理论内容和深度应由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领导专家一起共同研究、设计,理论内容旨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能达到“必需、够用、能发展”,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践内容与行业企业的技能需要、与后续课程的要求相适应。总之,课程内容应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又能服务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和生产不脱节。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化学”课程内容涵盖较多抽象的概念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专业素养目标和综合素质目标,即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各种与食品化学相关的现象,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态度得到改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3]。要使学生能够真正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实例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专题讨论式教学法等[4]。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是迈向信息化教学的必由之路。“食品化学”课程的实施中可尝试“线上+线下”,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并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混合式教学模式贯穿“食品化学”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将本课程教学设计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研讨学习-课后巩固学习3个阶段。其中,“课前”和“课后”环节采用线上学习,课中采用线下教学,“线上”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前移和延伸,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能够带着知识基础进课堂;“线下”的教学是基于“线上”学习成果的检验、巩固,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监控教学过程作用,又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对于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学生就业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有利于改变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适应当前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目前,大多职业院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评价方式,虽然将日常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但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依然不能客观、准确地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考评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参与的地位[5]。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考核应以学生素质考核、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考核过程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学生日常出勤、工作表现、职业精神等过程性评价,同时兼顾结果的多维度考核。考核标准要把课程教学大纲和行业、企业的标准相互融通,实现岗位与课程的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兼顾学校与企业的需求。实施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教学督导、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总之,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色的认知,改革“食品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
师资队伍建设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学徒制提倡学校和企业之间深化合作,通过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这就要求具备一支同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然而,多数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不健全,专业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但实践指导能力不足;企业师傅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经验和能力,而且职业院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师傅之间缺少相互协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也影响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建设一支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适应现代学徒制的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可通过校企双方密切深入的合作,进一步加大企业和学校之间人员互聘共用、联合技术开发、双向交流培训及专业建设的力度[6],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师傅”型的师资队伍,兼具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都能同时胜任教师和师傅的角色,实现1+1>2,确实实现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双主体育人。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已经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也能促进我国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以适应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更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