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各种因素叠加的新阶段、新时期,国内外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共同构成了经济新常态的基本态势。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已经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战略调整期,如何顺应这种变化更好地解决国内外经济问题,实现经济振兴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条件下,我国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目标,不仅仅为了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数据分析的视角,从对外贸易方面探究分析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的现状、前景与发展方向。
新常态说明当前我国将保持一种新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的稳定状态。我国在改革开放若干年以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国际贸易也从当初的几乎完全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国内经济条件和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的新常态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具体表现在贸易壁垒增强、世界贸易摩擦加剧等,但在这种条件下我国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卢雨,2019)。2019年我国外贸总额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由于各省区市初始禀赋与产业布局结构的差异,各省区市对于对外贸易的贡献有所不同。京津冀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带核心和协同发展的代表,其对外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以来依托产业技术进步、政府扶持,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和稳定的态势。
由图1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进出口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差异。北京市进出口总额趋势变化差异较大,初期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后在2015年有一定回落而波动较大,这也是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的,由于北京贸易体量在华北地区占主要比重,受到冲击也最为严重,因此出现短暂下滑但仍保持增长劲头;天津也有类似的冲击反应但不明显,而河北的冲击反应最小。与之相类似,其他各地区各省份也有较高的对外贸易总量,但我国同时存在体量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低端产业链集中、过于依赖密集使用劳力和自然资源要素等(曲辛然,2019)。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存在下行压力,传统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增长疲软乏力,亟需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保证在国际分工中的市场地位转换与出口经济增长可持续。
图1 2009-2020年京津冀进出口总量数据(单位:十亿美元)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路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未来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传统产业所不具有的优势,如高生产效率、高附加值、高水平人才配给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提高外贸增长动力和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上游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更能够有效吸引外资,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总结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整体上升期,在对外贸易输出方面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取代其他产业作为我国对外贸易主要部门也较为可期。
法国经济学家戈特曼曾于20世纪中叶提出“大都市圈”理论,认为由少数大型城市作为该区域的核心集中力量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区域扩大其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并通过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滚动式形成规模,并在为本地区产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区域外贸易(张玉庆,2016)。近年来更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集中问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京津冀三地出台政策强化产业协同,建立了区域统一的系统协调统筹运作机制,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布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头地区,集结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先导作用,对促进创新型产业“走出去”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图2可以看出,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差别不大,且与总出口额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在2014年左右受到较大冲击并缓慢复苏,而河北的出口额走势平稳,相较于北京和天津没有较大波动。由此可以推知:首先,北京与天津差别不大,说明在高新技术出口方面二者共同起到龙头的作用,并且由于政策扶持的红利效应使得天津有机会引进较多北京项目,增长势头也相较于北京更好,也使北京能够有效疏解公共资源占用等问题;同时比较出口总量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可以看出天津的高新技术出口占比更高,这也是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因素所导致的,依托渤海湾海运的便利条件能够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天津也正在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门户。其次,河北地区与北京、天津的差距仍较大,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仍然处在追随者的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不强,仍有提升和进步的空间。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的产学研核心仍然在北京,高技术制造业体系完备且人才储备充足,有很高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与我国其他城市群或产业密集地区构成相类似,京津冀地区也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河北为腹地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能够同时为北京的高精尖技术聚集提供便利和促进京津冀沿海地区贸易发展,促进天津、河北承接高技术企业落户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三地优势互补建立整体区域优势,辐射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高地区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图2 2009-2018年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总额(单位:十亿美元)
虽然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就,但京津冀地区仍然存在协调度不够和产业发展受限的问题。具体来说,京津冀地区应成为企业网络联系的密集区,充分发挥区域生产网络,而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员流动性弱等问题导致科技创新园区和高技术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备,生产网络显得较为离散,尤其是河北由于高技术产业较少也在上升阶段,与北京天津的生产联系不够密切。另外,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生存空间有限,用地资源紧张和产业配套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供应链产业链尚未能较好实现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田学斌等,2020)。从国际形势来看,也正因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因此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进行打压的环境下北京市的高技术产业更易受到影响,进出口外贸同样会受到抑制;河北省高技术产业较少而加工制造业众多,贸易摩擦冲击和高科技产品封锁的影响很小,而天津居于二者中间水平。因此,新常态下应解决产业间、地区间协同发展问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对改善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要素合理投入、协同创新和产品输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北方重要的创新集中区域和世界知名的产学研中心。新常态背景下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也成为一种基本趋势,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做出了由以前的追求数量增长向现在追求质量增长的转变,努力提高增长质量效益,这就更加需要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创新产出和增长动能,展现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因此应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依托区域优势和发挥制度优势,使京津冀成为对外贸易的典范。对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扩大自由贸易力度,产品国际竞争力。如2019、2020年建立河北自贸区和北京自贸区,涵盖科技创新、国际商务服务、高端产业等部门,能够更好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优势和扩大国际贸易。在当前疫情与中美关系变化、世界局势动荡的环境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共赢的国际贸易环境是重要的,因此建立自贸区,推进京津冀自贸港建设能有效促进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打通出口渠道,扩大产品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
第二,提高区域联系紧密度,加强区域间协同配合。京津冀一体化目的之一是增强该区域内部关系网络,进而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而由于先期产业建设的三地高技术产业联系不够紧密,供应链和产业链链条有待完善。同时为疏解北京功能,应将高技术产业配套制造业更多地转移到河北、天津等地,发挥北京作为创新中心的作用,同时提高天津承接的能力,加强天津与河北的区域联系,形成充分沟通的区域网络,使之更加有利于提高产出促进出口(康学芹等,2020)。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出口外贸升级。应在区域内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合作模式,明确分工,统筹布局。北京市作为区域核心,应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为高精尖产业提供足够的生存和成长空间;天津与河北在承接产业迁入的同时也要完善落实配套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产品,改善我国外贸发展以低水平加工制造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
第四,推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一体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单纯依靠人才流动使得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是不够的,政府应采取措施,释放制度红利,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吸引高素质劳动者就业,并加强地域和行业间劳动者的联系和流动,使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得到有效保障,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不竭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