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河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也是高中学生必修学分最多的科目。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了解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现状,提出学校应转变教学模式、手段,创新教育内容、方法,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课题研究、项目设计,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质,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研究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但是,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活动是耗费心力的无用教育。从国内外的教育经验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尽快接触社会,形成研究性学习课程和课题开展实践的全新课程体系。本文分析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课题研究学习的现状,总结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课题研究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对策,希望能够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借鉴。
一、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必须十分关注的原则,即:
(一)安全性原则
同日常文化课程教学相比,实践活动课在授课时间和活动场所上体现出显著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高中生处于青年时期,活泼好动,但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如果不加以管理,安全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应该对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研判,制定针对性强预案,把安全性提高到新层次。
(二)亲历性原则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实践和探索,才能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和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如果遇到大问题或大障碍,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实践,把实践行为转化为应对行为。
(三)开放性原则
在空间与时间上要开放,教室外,校园外,甚至社会上,都应该是学生展开多样的实践调查的场所;在参加人员上,要确保学生主导地位,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员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与各层次人员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较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研究能力
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课题研究与项目设计、实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研究能力。例如,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学会运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中,学会表达与交流。又如,学生在亲身参与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学会动手制作、规范操作;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中期实践、后期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规划能力和构思能力,由此促进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二)确定研究方法,制订研究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课题研究的有效组织和开展要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研究方法,最终制订出研究方案。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研究课题的背景、意義、目的等。所谓的课题背景最好要对这个课题研究的现有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意义则是要包括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两方面的内容;目的则是自己最终要获得哪些方面的课题结论与收获等。这些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通过团队商量、合作,最终形成初步的课题申请报告。教师看到报告后,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要进行适当的修改,让学生进行的课题研究能够更为贴近生活,有较强的可行性。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文献研究、观察研究、实验研究、统计数据研究、调查研究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学这些知识,然后根据子课题的内容来选择研究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适度拓展知识内容,介绍给学生更多的研究方法。例如,“生态旅游”主课题的探索中,学生的子课题内容是“生态旅游实际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结合这个课题的实际情况,学生选择了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统计数据方法,教师考虑到生态旅游是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情况,就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希望学生通过对比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项目的情况,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有利于提出更优对策。最后,选择好了研究方法,教师就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合作交流,确立最终的研究方案,包括要怎样收集数据、具体的分工、汇总时需要获得的资料内容等。总之,课题研究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对学生整体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努力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高中教师应逐步增强跨学科教学意识,倡导跨学科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结合其他学科,在实践活动中传授跨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跨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应用性,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科整合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正确处理综合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形成。在实践中,教师如果能积极地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融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数学的概念,对学生抽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定大有助益。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出“数灯笼”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加深对数字的认知与理解,使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较高的核心素养。
(四)在校内外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
社团活动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模块之一,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使学生在参加各类社团实践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与文化艺术节、艺术竞赛、节日庆典等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声乐、舞蹈、美术、绘画、曲艺、创作等特长的全面发展。
此外,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也是必修内容之一,教师可利用综管委值周、班级值周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对家庭、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寒暑假时期,学校还可组织一些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通过行业体验实践、专题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活动是科研、社会学、人文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彰显自己学习成果的关键途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关于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学会创新思考,学会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这样的综合活动中形成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亭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J].教育观察,2019,008(021):P.47-48.
[2]马春晖.核心素养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20(24).
[3]王文潞.“核心素养”视角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00(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