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在中职学校思想学习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当前,该门课程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时大多存在解读泛化、讲解生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陈旧、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丰富教材内容、强化榜样教育、推进媒介文化、充分应用信息化及互动交流式教学等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到《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当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德育教育;重要性;问题;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加以强调。中央办公厅早在2013年12月就已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国民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一部分,有义务也有必要积极响应《意见》要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
一、中职德育课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职德育课程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中职德育课程作为中职学生宣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在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经济政治与社会》这一课程,更是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相关教职人员要积极做好中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三进”,即进课堂、进头脑、进行为,真正促使中职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思想情感上认同、实践行为中落实[1]。
(二)中职德育理论课程自身性质与任务要求
中职德育理论课程是中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中职学生牢固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及思想理论知识资源。同时,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以教学相长的模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集中表达,其将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从价值方式高度凝练为三个层面:国家价值层面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价值层面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体价值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此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就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一种分层表述和具体表达,這种表达方式不仅融入了党和人民坚决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要求,还将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有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起到的作用。该课程自身性质与任务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备的意识形态性以及对个人价值追求引导性凸显、转化、融入至教学内容和形式当中,以此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够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与实践拓展,并不断进行深化、升华,具备更强思想性、现实性、时代性。
(三)中职学生亟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节点,其在思想上极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信息,有着较强的可塑性。遇到思想问题时,中职学生急需得到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同时,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情绪波动较大,分析问题不够全面。当前中职学生大多经受到网络熏陶,由于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想泛滥,中职学生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影响,加上他们缺乏对现实社会客观分析、判断能力。因此,中职德育课程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为契机,使中职学生学会客观、理性看待各种思想文化,学会正确看待个体与国家、个体与群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价值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存在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教学时,对于教学设计有一定挑战性。如何做到既能够紧扣课本知识开展教学,又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完成教学任务,是当前中职德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时,没有针对具体教学对象以及学校自身特点来进行,在将价值目标内化为追求、外化为行动的教学目标方面引导不够,学生难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的作用[2]。
(二)教育模式有待创新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包含经济建设、公民政治参与度、政治制度等众多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传统课堂灌输式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同时,现阶段在校中职学生均为“00后”,他们从小在互联网、信息化环境中长大,对自媒体、流媒体、融媒体、新媒体等载体都十分熟悉。在实际教学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点有效融入全新媒介当中,以便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热情,是当前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价值观解读存在不足
中职德育课堂是深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场所。深度解读不但要讲清楚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更要说明白隐藏在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要告知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让学生全面理解为什么要从3个层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观体系,3个层面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12个范畴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其具体内涵到底是什么,诸如此类。目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层次不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国际时事政治等多方面知识,目前中职德育课程教师水平存在不足,许多教师只是对价值观理论进行模糊性解读。二是现今中职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在心理和情感上存在抵触情绪。随着文化浪潮的侵蚀,中职学生大多倾向接受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知识,对于具有抽象性强、教化性高的意识形态知识存在情感抵触。三是教学资源不足造成教师教学出现问题。要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起到意识形态宣传及中职学生价值观塑造作用,关键是思政任课教师自身修养丰富理论储备,能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深、讲透、讲活,触及学生灵魂深处,彰显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性、开放性、科学性、生动性。而目前不管是理论资源抑或是政治理论,教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四)一些思政教师缺乏改革意识
新时代,人们在信息接收方面呈现出“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个体所浏览到的信息都属于独家解读,但其实质上都是换汤不换药,针对流量聚焦点进行所谓深度还原或挖掘,这样一来,对于思政课程教师要求更加苛刻,因为学生能够与教师阅读到同质化信息,解读方面亦是如此,如何将思政教育进一步深化,讲授出新闻包含的新闻、信息概括的信息,最终得出具备马克思主义方向与立场的定论,是当前思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思政教师教法简单枯燥、教案万年不变,很难得到学生共鸣,加上教师在学理性上研究不深,对于理论延展性、系统性不足,教学效果当然大打折扣[3]。
三、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取价值观交汇点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详细分析教材,提取《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的交汇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显性内容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升华,便于学生消化吸收。例如,书中第一单元“企业的经营发展”指出企业应当诚实经营,打造优质品牌形象,其中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着力描述当前社会需要重构“诚信”体系,让学生明了“诚信”不但是做人立足之本,也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教材内容能够全方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层面的价值需求,任课教师应当积极提取结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当中。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度能够加快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教师要积极组织实践项目教学,运用两人伙伴合作或多人分组等学习方法,组织演讲辩论比赛、创设情境设计等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课堂感受轻松化、愉悦化,构建和谐稳定、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学方法创新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念。同时,按照教学内容,学校可以进行“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间主题教育活动[4]。
(三)紧扣教育节点,深化价值观理解
教师要以学校文化活动为契机,积极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工作。学校德育教研室应当与学校团委、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在校园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节等关键节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演讲、辩论赛、知识竞猜等等。在教学时,以重要节日及社会热点事件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在国庆节着力展示国家“富强”风采;在宪法日大力宣扬“法治”理念,在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如重要人物诞辰等)尽力凸显“民主”情怀。价值观教育需要经过长期坚持方可取得一定成效,教师要紧紧抓牢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正确价值理念。
(四)重视榜样力量,倡导正确价值观
英雄人物所具备的崇高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体现,因此,很有必要在中职学校中开展榜样教育,让学生近距离理解、感知英雄人物所作所为,用正能量引导学生成长。国家每年都在推选行业榜样楷模,包括奥运冠军、航天英雄、青年志愿者,以及社会、校园和家庭中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模范等等。在德育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社会、家庭、校园、生活内的榜样,以实际事例让学生具备正确认识,以便加深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5]。
(五)改进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程参与
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全力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要尽量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思政学习成效,从中找出学生学习薄弱点,方便后期进行调整。要使学生主动探究,由自发学习向自觉学习转变,重点要强化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学会全方位发散思维,学习时举一反三。可以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利用多种学习APP将时事热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以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信息教学,提升德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教师们要努力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微课、慕课,利用新媒体进行价值观辅助教学,设立网上课程教学专题论坛。同时,德育教师要注重强化自身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工作质量。
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有了巨大改变,在中职德育课程内容设计时,要求任课教师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新观念、新内容融入其中,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重内涵,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职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孙泽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课堂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1(12):18-19.
[2]汪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冯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12-113.
[4]陈昱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教学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5):33.
[5]胡容玲,张瑾,刘艳.传统"仁义礼智信"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9):137-139. DOI:10.3969/j.issn.1671-0975.2020.09.038.
作者简介:梁积深(1975.1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西桂平,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哲学、经济政治及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