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摘要】目的:对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儿童56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益生菌治疗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平均排便次数减少(P<0.05),而且腹泻持续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益生菌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腹泻的症状,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患儿痛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益生菌;防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的情况,在儿童中非常的常见,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后患者的增加原有疾病的康复时间,相应性的增加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在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随着医疗诊治手段和相关指南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逐步深入,益生菌在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上有一定的疗效,可以调节肠道内的菌群,使AAD导致的损伤尽快恢复[1]。本次研究就对益生菌在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6例,入选标准:①患儿年龄在3个月至14岁儿童;②患儿腹泻前均应用抗生素≥2d;③患儿入院前均未使用微生态制剂;④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参与到本次研究中。排除标准:①患儿病情危重;②患儿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③患儿营养不良;④合并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者。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28例,经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根据患儿病情、症状等表现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合理规划饮食、及时补液等常规干预措施,口服蒙脱石散,按照年龄调整药物用量,小于1岁者每次1/3袋,每天3次,1~2岁者每次半袋,一天3次,2岁以上儿童每次1袋,一天2~3次。用50ml温水冲服。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措施下,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0.5g,一天2次,直至患儿出院。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第1、4、7天排便情况。
1.3评估标准
在患儿入院后对患儿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采用Bristol粪便评估量表(BSS)记录患儿每日排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 V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用数据率以(±s)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益生菌治疗后第一天、第四天、第七天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统计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中平均腹泻持续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
3 讨论
自2011年以来,中国卫生部改革了抗生素的临床使用。经过几年的有效实施,我国抗生素使用频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国内抗生素使用频率与国外报道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在中国儿童中的使用仍然很高,尤其是儿童,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为16.80%~70.59%(仅对我国住院儿童进行调查)[2]。相关专家通过对儿童AA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与使用抗生素后导致的肠道内菌群失调,增加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另外像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生素可以直接刺激肠道导致腹泻。患儿腹泻常表现为稀便、水样便,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等症状,威胁患儿健康[3]。儿童AAD的治疗原则就是停用抗生素,补充益生菌以保证肠道内菌群平衡,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本次对56例AAD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28例患儿使用益生菌治疗后第1、4、7天平均排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就能够说明益生菌能够有效地控制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症状,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小玉,邵庆亮.益生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20):4076-4080.
[2]郑跃杰,武庆斌,方峰,等.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06):424-430.
[3]汪斌,石红,吴庆敏.益生菌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8):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