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与《童年》的异同分析

2021-12-06 11:56周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

周璇

内容摘要:老舍先生用蘸染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笔调,创作出了社会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高尔基则将其自身的独特经历融合于俄国真实的历史画卷中,巧妙运用革命现实主义手法在《童年》中对小市民阶级的精神状态进行抨击。细细探究两部作品,两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虽处于不同的创作空间,但两位作家在主题思想、写作方法及人物设定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情节设置 叙述角度 描写手法 次要人物

中西方文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诞生出了无数的杰出文学家,这些文学家们用自己情感细腻的特点创作出了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老舍通过《骆驼祥子》对“祥子”的命运起伏与性格转变的描写,揭露了旧时代中国社会面貌的黑暗腐朽,表现了旧时代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无奈的悲惨命运。而《童年》则通过描绘阿廖沙童年生活的不幸,于字里行间透露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无情地批判了俄国小市民阶级落后的精神状态与生活方式。虽然老舍与高尔基并不同处于一个创作空间中,但两位作家从作品的主题思想到艺术手法,以及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比较意义。因此,本篇论文将立足于两部文学作品本身,简单运用比较手法,阐述自身对两部经典之作的理解与把握。

一.相同之处

1.抓住典型情节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

众所周知,精巧曲折的情节设置对于作者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意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促进矛盾发展的催化剂,更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老舍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虽处于不同的创作空间,但是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两位文学家在情节架构方面的文学底蕴。即利用身为主人公的“祥子”与“阿廖沙”曲折多舛的生活遭遇,使小说结构有序严谨,作品起伏跌宕,让读者在波折起伏的故事中感受到人物心中的无奈与酸楚。同时,作者在对典型性情节进行描写时,十分注重运用心理描写、行为描写等描写手法对人物进行全面塑造,从而以在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同时,烘托小说氛围,促进情节发展。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刚买车时,老舍先生用“哆嗦得厉害的手”、“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等行为描写表现出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心情,更从侧面展现了“这辆可爱的车”的来着不易,充分显示出了“人民艺术家”的语言魅力;与此同时,也为祥子失去爱车、受到精神打击的后续情节中进行铺垫。《童年》对于用精巧的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情景也有许多,如对打架时场面的描写中描绘两个舅舅是“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的样子,而外祖父则“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通过孩童的稚嫩的视角,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出具有层次性的场面,把舅舅们、外祖父的动作表情鲜明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将读者带入文本情境中,给予其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巧用美丑对比手法刻画次要人物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必然需要一个生动形象、丰满具体的主要人物形象,但是好花也需要绿叶的衬托,因此,次要人物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能够将主人公和“小人物”的安排做到主次分明、关系明白,才能够达到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的基础之一。

《骆驼祥子》中虽然以描写祥子的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但是却穿插着对旧时代其他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描写来烘托主题思想。如在小说中,老舍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丑陋、蛮横、有个性的剥削阶级代表者——虎妞。通过虎妞悲惨的人生结局,控诉旧时代的罪恶,深刻地揭露出剥削者刘四爷自私冷酷的阶级本质,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堕落后的祥子的冷漠无情。其次,如果说虎妞是丑恶的代表,那么作者还塑造了一位与之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质朴善良的小福子。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良好传统美德在小福子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她善良可爱、心怀高洁、坚强不屈,在旧时代这个残忍的地狱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因此祥子把她视作自己心中的“女神”,这也侧面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是,她也没有战胜命运,最终还是走向悲剧性结局,伴着愁思与绝望而去。作者用这两位女性形象,对祥子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描写奠定基础,丰富了作品内容,赋予了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予读者心灵冲击。而《童年》为了能准确还原一个广大的社会时代背景,还原一个完整的家庭生活,作者精心塑造了贪得无厌、薄情寡义的舅舅们作为典型市井人民的代表,通过他们的言语行为集中展现了:在沙俄的黑暗政治统治下,在无情残酷的生活环境中,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人们善良的天性是如何被摧毁的,乃至于自私贪婪的灵魂是如何吞噬了人们的良知的。然而,有罪恶的地方就会有光明的存在,在这个卑鄙肮脏的小市民阶级的环境中,并不缺乏像“慈蔼善良的外祖母”那样的正直的人们的存在。高尔基用充满童趣的言语塑造了满怀善意的“格里戈里”、开朗乐观的“小茨冈”、献身科学的“好事情”等次要人物形象,通过这些次要人物在苦难中给予阿廖沙快乐与自信,在黑暗中给予阿廖沙光明与希望,让整部作品在痛苦回忆的主题中贯穿着明快的乐观主义基调。这一点,同《骆驼祥子》有着相同之处,即悄无声息地用美与丑的对比,赋予文学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向读者展现时代的特色,启发人思考。

二.不同之处

1.不同人物命运承载不同思想内涵

五四时期,身为现实主义作家的老舍,打破了众多文学家以教化者姿态俯视广大社会民众生活的创作传统,用充满同情的笔调和亲切温和的态度,把底层市民的生活遭遇领进了艺术领域。因此他笔下的《骆驼祥子》便以军阀混战时期的北平为创作背景,以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祥子的悲惨生活为主要线索,通过描写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展示了祥子的顽强乐观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残酷现实摧残,以至于最后身体与灵魂双重堕落、毁灭的过程。在描述祥子的種种悲惨遭遇之间,在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地方性语言中,作者无声地控诉着旧社会的腐朽黑暗,深刻地批判了军阀统治的蛮横自私,表达了自身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怀。通过文本,我们可以看出,祥子这一人物就是当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他的一步步堕落背负着一定的时代意蕴与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说《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惨性结局主要源于时代的残酷折磨,那么《童年》就更增添了一层发人深思的意蕴。《童年》是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更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高尔基本人童年生活的影子。读完整部作品,可能留在大多数读者头脑中的还属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命运。作者巧妙地利用小主人公稚嫩的孩童视角,在描述了阿廖沙曲折多舛、无奈贫穷的生活遭遇的同时,揭露了沙俄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黑暗;同时塑造凶暴残忍的外祖父、自私自利的舅舅等人物形象,批判了俄国小市民阶级的落后腐朽的精神状态与生活情景,向读者展示出了小市民阶级卑鄙丑恶的灵魂和贪婪无厌的嘴脸。但是,在这些种种消极因素下,与祥子的堕落毁灭相比,主人公阿廖沙却能依然保持内心的纯洁、在苦难中坚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与坚守理想信念的顽强意志,成为作者赋予新生一代期望的代表,这一点也正是与《骆驼祥子》相比较而言,高尔基赋予《童年》的更深层次含义。

2.不同叙述角度形成的不同表达效果

世界众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多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来丰富人物的形象特征、展现社会的广阔背景以及构造情节的波澜起伏。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通常被作为将读者带入作者中所设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的点睛之笔,它所展示出来的除了有别出心裁的艺术效果,更进而凸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骆驼祥子》这本书中,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一个旧时代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力拉车夫祥子的坎坷生活与悲惨命运。小说在描写祥子被一步步毁灭的苦难历程中,充分利用第三人称叙述的语言直白真实、结构灵活自由、能够客观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等优点,巧妙地描写了同祥子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剧,悄无声息地用尖锐的笔锋揭示了罪恶的社会现实,把最易被人们忽视的劳动平民这个不起眼的社会阶级的命运引进了艺术领域,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下浸透了血泪的种种悲剧,使整部作品在悲剧性笔触下表现出了一种沉闷严峻的基调。而《童年》则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不仅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一段段充满回忆的往事片段主要通过稚嫩的孩童眼光加以表现出来,真实生动地表现了阿廖沙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而且将读者带入文本情境中,使读者仿佛亲身感受到阿廖沙“童年”生活的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又掺杂着贫穷苦闷、饱受痛苦的特点。除此以外,作者还在作品穿插了侧面人物的成人视角来评价沙皇统治的黑暗生活现状,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有效结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蕴意深刻,文章主题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通过对《骆驼祥子》与《童年》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對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部作品并不处以同一创作空间,但是文学特征、文学特色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的。无论是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还是西方的经典作品,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们的心灵。总的来说,高尔基与老舍先生的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深刻的思想蕴含在世界文学中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华彩篇章。

参考文献

[1]高尔基.童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2]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3]吴丽娟.《骆驼祥子》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王蕾.《童年》边缘人物形象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8,(05).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唤醒沉睡在《骆驼祥子》里的写作精灵
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看歌剧《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两译本习语翻译比较分析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