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剧《骆驼祥子》自2014年6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以来,影响广泛。本文试图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所具有的探索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社会学;歌剧《骆驼祥子》;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62-01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分别于2014年、2015年在国内以及意大利多地上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剧有两个显著地特点,具体表现在:1.音乐创作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整体运用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集中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原创歌剧创作的发展方向;2.故事承袭了老舍先生原著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批判精神,描述了生活在旧中国黑暗社会下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境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音乐社会学理论的观点阐述歌剧《骆驼祥子》具有的超前性和现实性。
一、歌剧《骆驼祥子》音乐创作理念的超前性
作曲家郭文景作为先锋音乐的追求者,在他创作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运用了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亦是如此,他在遵守原著的风貌的同时,极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将这部歌剧贴上了“郭文景”的标签。
他的歌剧的音乐风格区别于以往歌剧那种美的旋律和美的歌唱观念,而是将重心基于对“找回真实的戏剧性状态”的追求,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歌剧表现手法:1.完全弃绝咏叹调和宣叙调传统的旋律观念,其音调是从具体的语言、语调中自然生发和延伸而来,因此通篇都是吟诵性的曲调;2.打破传统的调性观念,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运用多种作曲技法;3.为更好的表现戏剧性的真实状态,要求演唱者以生活的本真状态表演。
歌剧《骆驼祥子》完全运用西方美声唱法为表现方式,以现代主义的音乐创作手法融合中国语言文化特点,突出表现歌剧的交响性、抒情性、戏剧性。这对于我国原创歌剧现阶段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实际上,近些年现代主义的音乐创作手法在国际歌剧的舞台上已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而郭文景也凭借他独特的、超前的音乐创作风格在国际上小有名气,他的前几部歌剧都是被国外音乐机构邀约并在国外首演的,此次歌剧《骆驼祥子》作为他首部国内邀约以及首演的作品,也预示着这种音乐风格在我国歌剧舞台上形成的必然性。
二、歌剧《骆驼祥子》反映的现实性
歌剧《骆驼祥子》的改编建立在尊重原著、体现评判精神的基础上,剧中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与原著基本相符,剧情除了因结构需要而改变的“小福子”与“祥子”的关系,其它也基本一致。歌剧真实还原了老舍先生原著中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再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而剧中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则成为代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大批与之类似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缩影。更为甚之,那个时代的“祥子”、“虎妞”“小福子”“刘四爷”等形象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依旧存在。
“祥子”的形象主要代表了现代的两类人:
(一)千千万万的北漂青年
这一类人数量庞大,与“祥子”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志向,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的生活。他们大都是来自外地,初来乍到,对一切事物都有新鲜感,认定北京这个城市就是他们终生奋斗的地方,浑身充满干劲,想要一展才华。
(二)出租车司机
这一类人主要是从“车夫”这一职业分类的。与北漂不一样,他们大都与“祥子”相同,没有什么文化。根据服务质量的高低,他们也分三六九等,有私人的专职司机,有专门包车的,有拉包月的,也有拉散座的。曾经有几次和一群的士司机在同一个饭馆吃饭,他们吃饭、聊天的方式和老舍先生书本中描述的一模一样,那种语气以及语言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车夫”的现实生活。
“虎妞”的形象更多的像现代社会中的事业女强人,这一类人向往自由,有为自己的目标拼搏奋斗的精神;“刘四爷”的形象可以对应那些克扣剥削工人工资的包工头或者私营企业者;“小福子”主要代表现实社会中那些为了赚钱出卖身体的失足少女。
《骆驼祥子》在讲述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时,更批判了社会体制的不公平,“旧社会把人逼成鬼”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侧面存在着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尴尬局面,广大农民收入提高的水平赶不上物价飞涨、人民币贬值的速度,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压力的增大是现在社会体制下最显著的问题。
由上可见,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深刻、长久,反映问题精准、犀利。歌剧继承了小说的衣钵,将《骆驼祥子》带有的批判精神延续下去。
三、结语
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无论从原创歌剧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歌剧《骆驼祥子》的创作是必要的、必然的。
作者简介:
郝林冲(1990-),男,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