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地域性特征与功能研究

2021-12-06 00:59姚嘉玲程原
创意设计源 2021年5期
关键词:砖雕红砖闽南

姚嘉玲 程原

摘 要 闽南红砖厝砖雕作为传统工艺雕刻,是民居建筑装饰之一,也是闽南特色地域文化的有机载体。从文化学、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红砖厝砖雕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凸显其材料、技艺、题材、风格四个方面的地域特征;从需求层次论角度,揭示其所蕴含的物质实用功能、装饰美学功能、纳吉迎祥功能及人文教化功能。深入研究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地域性特征与功能,对传承保护这项传统技艺,促进其产业化发展,以及作为地方文化符号应用于相关领域,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砖厝砖雕;地域性;功能;传承发展

引用本文格式  姚嘉玲,程原.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地域性特征与功能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1(5):31-35.

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craft carving, the brick carving of red brick house in Southern Fujian is one of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f folk houses and an organic carrier of regional culture with southern Fujia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rick carvings in red brick houses from three aspects: historical conditions, geographical factor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highlight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aterials, skills, themes and styles, and revealsits practical function, decorative aesthetic function, auspicious blessing function andhumanistic education function.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brick carving in red brick houses in Southern Fujian is of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nheriting and protecting this traditional skill, promoting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pplying it in related fields as a local cultural symbol.

Key Words brick carving of red brick house;regionality;fun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闽南地处福建南部,为“厦漳泉”三地的统称。因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的特异性,多种文化在此融合发展,孕育出丰富独特的闽南文化,并集中反映在闽南红砖厝①建筑上(见图 1)。千百年来,闽南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红砖、赤瓦、白石基的独特范式,有诗句形容其为“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土楼木楼融中西。”[1]

砖雕作为闽南红砖厝的重要建筑装饰构件之一,深刻反映闽南百姓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心理诉求及审美理想,是闽南文化的集中体现。闽南砖雕与传统手工艺一样,虽在手工艺人之间师传身授、薪火相传,但因鲜少有文字资料和系统范式的留存,以及缺乏相应社会环境的保护,所以令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穷途末路的境地。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深入和对红砖厝保护政策的重视,与之休戚相关的红砖雕刻,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与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对闽南砖雕的起源发展、雕刻技艺、审美价值等问题展开的理论探讨和阐述;二是提出闽南砖雕在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及人文教育教学等领域的现代发展和应用。目前既有的研究,在笔者看来,尚缺乏对闽南砖雕的地域特征与其功能的全面阐释分析。

一、闽南红砖厝砖雕概述

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形成是对古代建筑元素的传承与发展,从画像石、瓦当身上汲取精华,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砖雕从原材料上,可分为青砖和红砖。不同于北方的青砖,闽南红砖厝砖雕是在红砖上雕刻,安放位置通常位于民居的主体墙面、凹寿②的对看堵、裙堵。而北方砖雕通常安置于门楼、墙楣、入口照壁和庭院壁面。闽南人民就地取材,结合独特的烧制技术,使砖雕呈现出赤红且不易变形的特点,它防霉防腐的特性也适合当地海洋性湿润气候。闽南砖雕也因其材料规格的局限性以及红砖脆薄的特点,雕刻手法多用于浮雕、线刻,镂空雕和透雕技艺并不常见。砖雕可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闽南砖雕主要采用窑后雕,这种技法下的作品大多平整,雕刻图案不会因入窑烧制而变形,也易于即兴创作和精细处理。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创作题材广泛,表达了吉祥的寓意,反映了閩南人民的民俗民风、心理诉求以及审美理想。在艺术风格上,北方砖雕采用镂空雕、剔地雕,立体效果强,艺术效果如石雕一般。闽南红砖厝砖雕采用浮雕、线刻,刀法流畅细腻,与白石基互称,红白相间,色彩对比强烈,远观呈现剪纸一般的艺术效果。

二、闽南红砖厝砖雕的成因与地域性特征

(一)闽南红砖厝砖雕的成因

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形成,既继承传统,又受当地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1.人文历史条件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曾有数次人口大迁徙。第一次发生于西晋末年,中原人南迁至闽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也让红砖雕刻发展了起来。因年代久远,可供考证的文物资料并不多。

闽南红砖雕刻的踪迹主要遗留在墓室里, 2006 年,在南安市丰州镇皇冠山发掘了一座东晋南朝时期的古墓群,在多个墓室顶部以及四周发现有红砖雕刻,纹样有花鸟、动物、人物、佛像、几何纹等[3]。后三次中原南迁,分别发生在初唐、中唐以及北宋年间,都为闽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了文化交流,为红砖雕刻注入了生机活力。元代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南地区吸收了外来文化,并与本土文化以及内陆传播来的中原文化融合并生,形成了交相辉映的闽南文化[4]。

2.气候地理条件

闽南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 20 ℃左右,年降水量达 1 600 mm,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的气候带来了繁茂植被,截至 2021 年,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 66.8%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使得省内不同地区产生内部差异。如受内地影响更多的闽北地区,砖雕原材料为青砖,而闽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和黄壤,富含丰富的氧化铁,烧制出的砖料色泽红艳,故闽南地区大范围使用红砖料作为建筑材料。福建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被形象地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虽耕地面积不足,但海岸曲折,良港众多。富有冒险精神、不断开拓进取的闽南人民由此转向海外贸易,出海经商,为闽南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加强了对外的文化交流。

3.多元文化影响

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不断创新与自我沉淀,闽南地区形成了以中原传统文化意蕴为主体,兼容并包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以及其他的外来文化[5]。闽南文化既有传统性又有开放兼容的特点,深厚的文化根基支撑闽南砖雕不断繁荣发展。闽南传统民俗文化,堪称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园,有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有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等。手工艺雕刻更是种类繁多,有竹雕、贝雕、木石雕、银锡雕、牙角雕、剪瓷雕等,这些技艺与闽南砖雕相互影响渗透,不管在雕刻技法、题材内容,或是功能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闽南人民具有开放包容的性格,受泛神论的影响,其宗教包容性很强[6]。不光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也在此盛行,就连几近消失的摩尼教,也在泉州的部分地区还能见其踪迹。除去宗教信仰外,更有受佛、道教影响的民间崇奉——由海而生的妈祖文化。

(二)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地域性特征

植根于闽南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民俗民风的传统红砖厝砖雕,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

1.鲜艳似火的材料

闽南独有的自然环境赋予了砖雕浓厚的地域色彩,那一片片承载着丰厚历史的“红”,不仅是描绘在建筑上的艳丽色彩,更是闽南人民心中的乡土情结。依山面海多雨的闽南地区受自然环境影响,土壤含有丰富的三氧化二铁成分,故为酸性红壤类型,包括有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红砖与青砖的色泽不一,原因在于青砖烧制多出“撵烟”和“窨水”两道工序,这两道工序可以避免土壤与氧气接触,使土壤中的氧化铁转化为氧化亚铁,最后达到青灰色的色泽。但红壤中氧化铁成分极高,如按青砖的烧制步骤,不能完全使土壤里的氧化铁转化为氧化亚铁,则会导致最终颜色呈土黄色,并不美观。因此,红砖充分保留三氧化二铁,最终呈现的色泽纯正艳丽,鲜艳似火。

2.繁缛复杂的技艺

红砖厝砖雕受閩南多种雕刻技艺的影响,在工具和技艺上汲取了各家精华,创造出细腻入微且丰富多变的技艺。其技艺可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后者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闽南特色砖雕技艺。“窑前雕”是指在入窑烧制之前将图案雕刻好,图案通常为几何纹样和花草纹样,其面积精小,以二方连续形式拼贴整面墙,营造出精简大气的效果。“窑后雕”是指在烧制完成后的砖面上雕刻创作,此技艺雕刻的线条利落清脆,生动而富有变化。“窑后雕”有单砖雕、拼砖雕和剪砖雕三种形式[7]。单砖雕是在一块砖上雕刻,图案内容在一面砖上完整展现,通常安置在窑前花砖通铺的镜面墙上,以打破单调的氛围。拼砖雕是将图案各部分在单砖面上雕刻好,然后在墙上拼合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并在画面凹处填充白石灰以掩盖拼贴的砖缝痕迹。剪砖雕是用红砖残片,通过剪、打、磨得到特定形状,再将这些形状组合拼贴出一幅完整的作品,由于使用的红砖边角料烧制批次不一,因此在色泽上存在细小差异,最后呈现的效果斑驳生动。闽南红砖规格大致在一寸厚,材质易碎。因此,红砖厝砖雕主要采取浅浮雕和线刻技法,形式灵活多样。

3.蔚为大观的题材

红砖厝砖雕取材于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闽南特色地域文化,题材内容丰富多样,通常可分为六大类:抽象几何类主要有卷云纹、回纹、缠枝纹;花卉植物类有梅花、菊花、兰花、松树、竹子、荔枝等;人物故事类通常取材于经典小说和戏曲,如蔡氏古民居醉经堂门堵上的《三国演义》砖雕;闽南地区宗教信仰氛围浓厚,表现宗教题材的砖雕丰富,有佛道教题材,有来自海外的伊斯兰教内容,也有闽南独特海洋文化伴生下的妈祖文化题材;祥珍瑞兽类表达了吉祥寓意,如龙凤呈祥、麒麟送子、松鹤延年、马到成功等,也有通过谐音方式赋予动物美好寓意,如三阳(羊)开泰、五福(蝙蝠)临门、喜(喜鹊)上眉梢等;书法文辞类砖雕有提炼精简的单字“福、禄、寿”,也有作为家风祖训教化后人的对联题对,将为人处事的要义篆刻在方寸砖面之间,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4.质朴典雅的风格

闽南红砖厝砖雕使用当地特色红砖料,以闽南特色文化为载体,吸收众多传统雕刻技艺,雕琢出丰富精美的图案,与建筑浑然一体,具有质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所谓“质朴”是指红砖廉价易得,具有天然质感纹理,雕刻完成后无需赋色、涂油、上漆,充分保留其天然之态。不同批次烧制出的红砖色泽不一,但微妙差异不影响整体的和谐,反而增添了斑驳生动之感。“典雅”指的是红砖厝砖雕融合中国画、书法、篆刻、剪纸等艺术,展露了深厚的文雅意蕴。在构图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彰显时空统一性,富有意境之美;在题材内容上,有取材于经典小说、戏曲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有彰显主人高尚人格的书法文辞;在画面效果上,大框幅的拼砖雕运用石雕刻法,线条呈锯齿状,富于变化而有趣味性。红砖雕凹处填充的白石灰,红白相间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远观效果如闽南剪纸艺术。整体而言,闽南红砖厝砖雕兼具质朴与典雅两种气质,外在形式古朴而不矫饰,内在意蕴高雅而不浅俗,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传统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功能

闽南红砖厝砖雕作为一种建筑装饰物,依附于红砖厝建筑实体,蕴含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载体[8]。传统的红砖厝砖雕作为建筑装饰符号,包含了人们多方面的功能需求。

(一)物质实用功能

建筑为人所居住,附着于此的建筑装饰物,首先是作为建筑构件而存在。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③,砖雕作为建筑装饰构件之一,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安全需求[9]。传统闽南红砖厝大门处一块空间叫凹寿,凹寿的对看堵通常雕刻有精美砖雕,作为房屋内外空间的一个过渡区域,以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由红砖所砌成的墙体以及各部分构件,都具有房屋的承重功能。砖雕作为美化房屋的建筑装饰,首先承担了建筑构件的作用,在保证承重安全的前提下,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的雕刻工艺,确保实用性与美观性并存。如在承重墙上施以简单的几何花纹线刻,不采用大面积雕刻和镂空雕技艺,以充分保障承重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砖雕作为传统闽南红砖厝的重要建筑装饰构件之一,对红砖厝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意义,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实用功能。

(二)装饰美学功能

传统红砖厝砖雕作为建筑装饰,根本特征在于审美装饰功能。砖雕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其技艺、色彩、图案的运用与整体建筑和谐统一、比例均衡,极具韵律美感。统一性体现在色彩之间的协调搭配,大面积平铺于镜面墙上的窑前砖雕,色彩天然不加修饰,是构成红砖厝整体红色调的主要因素。均衡性体现在砖雕框幅适中,砖雕装饰的凹寿对看堵,以大门中轴为对称线,极具对称美感,且框幅大小通常与民居的窗户、门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韵律感体现在砖雕线条与图案的运动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不同构造和元素之间有着规律性的相互关联[10]。如窑前砖雕采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平铺整面墙,其线条的灵动,图案的重复,加上其间点缀的精美窑后砖雕,给人视觉上错落有致、极富韵律的灵动之感。砖雕作为建筑装饰,通过美化民居环境,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愉悦,满足其审美需求。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家,砖雕装饰的繁复程度也不同,这也满足了人们社会交往与尊重的需要。

(三)纳吉迎祥功能

红砖厝砖雕通过外在图形带来装饰化的形式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表达了闽南人民吉祥美好的心理诉求。闽南红砖厝砖雕通过符号、谐音等象征方式,赋予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宗教传说、文字书辞等题材图案以吉祥的寓意。符号类有简易几何纹样,如圆形代表圆圆满满、卷云纹有着祥瑞之意、回纹寓意荣华富贵不断。也有“福、禄、寿”等单个文字作为表意符号,表达福寿安康、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谐音类通常是一些动物题材,以谐音方式将抽象的吉祥话语具象化为生灵活现的动物。“福”的具象化载体是“蝙蝠”,寓意福气盈门;“禄”的具象为“鹿”,寓意福禄双全;“吉”的具象为“鸡”,表达吉祥的美好祈愿。象征是根据具体事物的品格特性来表达吉祥的寓意,人们常说寿比南山不老松,苍劲顽强的松树就被赋予长寿的寓意;牡丹花开艳丽,极具雍容华贵之感,象征着富贵荣华。

(四)人文教化功能

从精神层面来看,砖雕装饰文化反映人们的道德理想、宗教信仰、家风教化,是自我实现和教化后人的有力载体。通过直观文字表述来律己和教化后人,也有隐含某种教育意义的精美图案,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红砖厝墙体上,通常雕刻拼砖形式的词对,如忠孝廉洁与仁义礼智,传达了儒家的思想文化;在图案内容上,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对应傲、幽、澹、逸的品质;《三国演义》故事情节,象征着肝胆忠义的品格;香自苦寒来的傲雪之梅,寓意不惧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红砖厝砖雕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断向人们传递正直、忠义、无私、勤劳、律己等美好品格。在时刻警醒自我的同时,也传达了对子孙后代的殷切希望。因此,传统闽南红砖厝砖雕的人文教化功能,不仅是对个体的约束,而且还能有力地促进良好家风的建设,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精神文化方面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四、闽南红砖厝砖雕的发展与展望

传统闽南红砖厝砖雕在师徒授受制下,世世代代延续至今。但如今鲜少有年轻人学习这门技艺,其传承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目前,关于红砖厝砖雕创新发展的路径共有3 种。

(一)融入现代建筑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以及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现代建筑多借鉴国际建筑风格乃至全盘西化,已不可能再建造复杂的传统装饰民居。现代建筑在吸收国际建筑文化的同时,更应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特色相结合,合理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建造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高铁站、商场、酒店、学校等。红砖厝砖雕作为建筑装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如在门厅两侧或过道墙壁上使用砖雕装饰,也可将砖雕元素、拼砖纹样运用在建筑的承重柱、栏杆、屋顶以及外观等细节装饰上。红砖厝砖雕融入现代建筑設计,既展示了闽南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魅力,也彰显了我国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文化自信。

(二)走进学校课堂

红砖厝砖雕跟大多数非遗技艺一样,采用师徒授受制,在新老手工艺人之间口授相传,这种狭小的传播方式限制其广泛发展。未来保护与传承这项传统手工艺,需将红砖厝砖雕作为国家提倡的地方校本课程引入课堂,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可以作为欣赏课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与了解红砖厝砖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高中阶段可以与工艺模块结合,加深对传统红砖厝砖雕与工匠精神的理解,在雕塑模块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动手体验形成对红砖厝砖雕的兴趣与认同。红砖厝砖雕走进课堂,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砖雕技艺的兴趣,是其传承发展的有力宣传方式,另一方面,砖雕独特的文化审美内涵,更是对青少年的美育培养工作起到强大的推动力。

(三)发展文化产业

当今社会,文化消费成为消费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文化体验也蕴含在文化消费这一过程中,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11]。增强文化体验的产品设计,成为当下砖雕文化产业化的契机。闽南砖雕文化产业可分为陈设化摆件和日常实用物品两大类。陈设化摆件类砖雕已脱离传统红砖厝建筑墙体,不再作为建筑装饰,而是成为独立艺术品摆件。日常实用物品的砖雕兼具实用和美学价值,它们被设计成茶盘、壶承、香插、镇纸(见图 2)等生活物品,让砖雕不仅具有美学欣赏性,更具有实用性,从而激发大众的购买力。在泉州,新成立的一些红砖雕刻工作室,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小规模生产不足以打造核心品牌力,未来闽南砖雕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当下火热的“旅游+文化”模式。以闽南特色红砖厝作为景区依托,砖雕作为旅游文化创意周边产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地方IP,既可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拉动消费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夯实砖雕文化的产业基础,为闽南红砖厝砖雕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闽南红砖厝砖雕是发源于闽南本土的地域性特色文化产物,既较好地保存、沉淀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又受当地历史、地理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材料、技艺、题材、风格方面,既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又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审美心理需要、理想祈愿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方面,发挥着物质实用功能,装饰美学功能,纳吉迎祥功能和人文教化功能。作为文化产物的闽南红砖厝砖雕,可以说在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四个文化维度或层面上具有各不相同、不可替代的特点,且在积极迎合当代需求的同时,仍保留有传统文化的根源。笔者期望通过本文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传统红砖厝砖雕文化,提高对其保护、传承、活化的发展意识,同时也期望能够为业内人士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从而不断地发掘其功能价值,在深入彰显其文化审美影响力的同时,为闽南红砖厝砖雕打造出一张极具地域特色的新名片,使之在新时代得以繁荣发展。

注释

①闽南红砖厝是指在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的意思,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

②凹寿是指房屋入口处内凹一至三个步架而形成的门斗空间,也称“塌寿”。

③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参考文献

[1] 李淋,周小儒.浅谈闽南红砖古厝的文化内涵[J].才智,2018 (06): 178.

[2] 潘志坚.解读闽南砖雕技艺 感悟红砖文化精髓——闽南砖雕技艺保护与传承的若干思考[J].群文天地,2011 (04): 94-97.

[3] 温松全.2006年度南方地区考古新发现[J].南方文物,2007 (04): 27.

[4] 李诗虹.闽南古厝砖雕元素在女装中的设计应用研究——以“红砖霓裳”系列女装设计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8.

[5] 陈支平.闽南文化的历史构成及其基本特质[J].闽台文化研究,2014(01):27-43.

[6] 李广贤,陈水德.閩南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开发与应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1):20.

[7] 甘锦秀.晋江五店市红砖雕艺术特征研究[J].雕塑,2017(02):48-49.

[8] 刘倩.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野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28-31.

[9] 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程朝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0-53.

[10] 陈莺娇.闽南红砖厝装饰图案美学原理解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8:14.

[11] 王宏飞.消费文化视角下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1(01):21-27.

姚嘉玲,程原

集美大学

猜你喜欢
砖雕红砖闽南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山西古代建筑的砖雕艺术
红砖楼
砖雕说到底是一种以红砖为媒介的创作, 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格特质。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红砖色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