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不断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2021-12-06 09:55罗建林杨瑞茹
关键词:斗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罗建林,杨瑞茹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1703)

在百年沧桑与辉煌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稳固的基业、 创造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红色文化作为百年党史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渐形成、发展、 积淀起来的历史成就。 它彰显着我们党崇高的理想信念、先进的性质宗旨、不屈的意志品质、坚定的立场原则、不变的政治本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和光荣使命, 焕发着仁人志士的高尚灵魂和英雄气概; 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一座高山仰止的精神丰碑, 曾经是而且必将永远是引领我国人民不断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激扬爱国之志、凝聚磅礴伟力的强大力量之源,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他指出:“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 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1]

一、从红色文化中汲取马克思主义思想真理的伟大力量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苦苦寻求真理、 不断追求真理、誓死捍卫真理的生动写照,马克思主义思想真理是我国红色文化最亮丽的底色、 最坚实的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动是不是受思想引领、 是否能受到正确思想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表现在,它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决定性意义。 1848 年2 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这是一部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丰碑。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武装无产阶级的强大思想与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武装下,无产阶级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 并开始自觉地担当起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主力军的责任。从世界范围来看,自《共产党宣言》诞生和传播以来, 无产阶级逐渐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率先在欧洲、 美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地区和国家发生并迅速在全球形成燎原之势。 我国是在《共产党宣言》诞生半个多世纪之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 才真正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并迅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

1920 年8 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领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折射的是我国人民在 “有被开除出球籍的危险”之中,苦苦探求复兴之途,并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尝试失败后,最终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艰辛历程与喜悦心情。从此,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为全中国劳苦大众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坚毅地推动历史前进提供了无穷的底气。一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力之后, 我们党就千方百计地向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大国, 人们长期受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 总认为自己受苦受压迫是命中注定的, 对剥削阶级不但没有反抗的胆量与想法,更没有反抗的表现与行动,甚至还时时梦想通过逆来顺受为下辈子“修福”,把改变命运的力量拱手让给各路“神”、“仙”。为了使那些深受历史唯心主义毒害的劳苦大众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党通过各种方式, 提高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让他们逐渐有勇气、有胆量喊出“从前做牛马,现在当主人”口号,并自觉投入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劳动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比如,在解放战争中,我党用大规模的“诉苦运动”让广大受尽压迫的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中的广大官兵、 甚至是从敌方阵营中俘虏过来的战士通过 “倒苦水”“挖苦根”“查忘本”等方式,唤醒他们的阶级觉悟。这实际上是我们党创造性地通过群众的自我教育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这种以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非常有效,广大人民群众被逐步唤醒, 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种曾经认为无法改变的命运。

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 引导人民群众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 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 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事业是红色文化中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 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2](P66)2018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 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3](P335)“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3](P341)

然而,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党经历了一段曲折艰辛的历程。 特别是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 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甚至出现过严重的曲折。 其中,教条主义的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过严重的损失。幸运的是,我们党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 至今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 我们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 之所以依然要强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一些人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否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价值与作用; 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不多,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也不深;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将信将疑,半信半疑;还有一些人打算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却不敢理直气壮。特别令人遗憾的是,有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党的高级干部,因为背弃马克思主义而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不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内在地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曾告诫大家:“不如马克思, 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了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4]2018 年4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指出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目的是通过重温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 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P324)“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3](P33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要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又要深刻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更要高度自觉地把这一思想贯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全领域全过程,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加惊人的磅礴力量。

二、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树立崇高理想、 追寻崇高理想、实现崇高理想的生动写照,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国红色文化最耀眼的灯塔、 最诱人的航向。 有了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逆境也不会动摇立场,消磨意志,而只会勇敢地面对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坚定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红色历史, 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理想信念的智慧与力量。回望百年党史, 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鲜血。 2019 年5 月20 日,习近平来到江西赣州,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 就永远不会熄灭。 ”[5]2021 年4 月25 日, 习近平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时也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 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 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 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 ”[6]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方志敏烈士走上革命道路后,一心为民,不畏牺牲,始终怀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方志敏烈士曾是我党一位领导着超过百万人口的苏区和一万余人的红军队伍的“大官”,虽“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却“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被捕后的他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 甚至在牺牲前1 个多月,他还深情地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 报告自己在狱中的情况和向党表明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 这些文章彰显的都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由此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共产党员要甘于清贫,杜绝奢侈,舍己为公,清正廉洁。 比如,在他的遗著《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烈士表达了“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的决心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执着。 习近平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应有的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7]28 岁的夏明翰在狱中写下荡气回肠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 由于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的女共产党员向警予, 在生死考验面前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在被押赴刑场途中,她高唱《国际歌》,向街道两旁的群众疾呼:“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对每一位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言, 是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与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了重重艰难坎坷, 甚至在死亡面前都无所畏惧。 这是对理想信仰伟力最深刻的诠释。在党的百年峥嵘岁月中,无数革命先烈始终怀抱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随着科技的发达,纸质文本向电子书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手机阅读相对纸本阅读更加方便,于全民阅读的普及来说,是很有益处的。还有各类专门的电子书阅读器的出现,譬如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因其携带方便,也日益被人们喜欢和接受。

现实中, 在社会深刻变革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断了根、丢了魂、忘了本、得了“软骨病”现象还有一定的表现, 一些党员甚至高级领导干部也不能幸免, 正如某些触犯党纪国法者被抓后忏悔时所描述的那样:“因攀比心、虚荣心和贪欲心,渐渐忘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保持的先进性,放松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松掉了做人做事的‘安全带’,以致在金钱诱惑和他人‘围猎’面前失去了抵御诱惑的定力, 最终跨越了不该跨越的纪律红线、道德底线、法律警戒线”。[8]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乎所有被查处的党员干部,在反思过错与罪行时, 都痛悔自己因丧失了理想信念而颓废与堕落,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 其实,习近平早在2013年就指出,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 认为那是虚无缥缈、 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 ……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 ”[9](P414)习近平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拷问:“我一直在想, 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 ”[9](P415)的确值得深思: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曾那样的激动人心, 有那么多坚贞的共产党员深信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并愿意为之付出他们宝贵的生命。 而今天,在我们党历经百年努力,并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时候,还有一些人,有些甚至还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了,甚至把共产主义看作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党的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诫我们,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的培育依然任重道远, 须臾不能懈怠。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 ”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 就必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旗帜鲜明同一切信念动摇、政治变质、精神堕落、生活腐化的思想行为作斗争,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捍卫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为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人民情怀的伟大力量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武装人民、为了人民的生动写照,朴实的人民情怀是我国红色文化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最坚定的价值追求。我们的党是人民的政党、我们的领袖是人民的领袖、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不断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要求我们从中汲取人民情怀的伟大力量。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 世界上出现过不少号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集团或组织, 但能真正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并不多,它们要么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要么就是在尝试和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生了变质, 最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场,丧失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品质。成立于1903 年的苏俄共产党,曾经被公认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榜样与旗帜、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头号大党、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也曾被称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旗手,可就是这样一个在较短时间内付出过巨大努力、取得过巨大成就、展现过巨大魅力、闪耀过巨大荣光的老牌共产党,竟然于1991 年倏然垮台,随之而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悄然终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轰然解体。 苏共历史悲剧背后的原因一定是复杂的, 但最根本的一条无疑就是它不断脱离人民群众并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我们党在创建之初就把“为公”“为民”写在了旗帜上,许下建设一个新社会、为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始终践行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地革命时期, 依据我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的客观实际,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能否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10](P692),“谁解决土地问题, 谁就会赢得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11](P47)。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土地法》 中宣称:“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的实行没收。被没收的土地, 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12](P730)这种反映人民诉求、体现人民立场的土地革命政策与法律, 迅速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热烈拥护,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加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出现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的动人场面。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立场上,率先举起武装抗日大旗,呼吁国民党摈弃前嫌、停止内战,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我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大批热血青年冒着风险长途跋涉, 从四面八方、 天南海北汇聚到延安这座黄土高原的信仰圣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3 年12 月22 日任弼时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发言时指出, 抗战初期到延安的知识分子就达4 万余人。[13](P454)有人甚至誓言:“割掉我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我还有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14]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自信地宣告:“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 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15](P1245)同时,还告诉人民,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 人心的向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 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15](P1246)由于人民群众从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已经真切地体会到并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是站在人民立场、 代表人民利益的,所以,当战争来临时,他们就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 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会勇往直前。 时任华东野战军后勤部部长刘瑞龙在日记中写道:“人民认识到共产党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只有打败蒋介石,才能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支援前线是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当战争和自己生死存亡有关的时候, 就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战争中去。 ”[16]

总之,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历史,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着人民“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以人民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涌现出了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此,习近平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 我们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进一步厚植人民情怀,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四、从红色文化中汲取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的伟大力量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披荆斩棘、英勇奋斗精神生动写照,斗争精神斗争品质是我国红色文化最优良的基因、 最令人敬畏的致胜法宝。斗争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既有思想上的斗争,也有政治上的斗争、军事上的斗争;既有与敌人的斗争,也有与自身的斗争,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斗争既可以消灭对手,也可以瓦解对手甚至化敌为友。同时,斗争还能增长知识、磨炼意志,提升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的政党, 是一个极具斗争精神斗争品质的政党, 是一个有着极强斗争本领并在斗争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政党。

回望党的百年历史, 我们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斗争精神斗争品质始终蕴含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 在新中国成立前28 年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外国帝国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井冈山军民在极端艰苦、残酷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威武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面对几倍以至十几倍的国民党军的“围剿”,他们不为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 不为革命力量的暂时弱小而气馁,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屈服。他们“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以梭镖加土枪一次又一次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终于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等诸多辉煌胜利,保卫了井冈山。1934年底,红军长征途中,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 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这一战成为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生存, 冲锋陷阵, 与日寇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模范。 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的人民军队和无私的人民群众,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用忠诚、勇敢、担当写下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辉煌篇章。 有资料称:“长征途中, 红军共进行了师以上规模的战役战斗120多次……损失了16 万人。其中牺牲营以上干部达432 人”

[17](P112)、“从 1927 年 3 月到 1928 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达31 万多人”[17](P075)、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3500 万人”[17](P177)、解放战争中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牺牲26 万人, 负伤104 万人”[17](P212)。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遭受过如此严酷的考验, 毛泽东曾感慨:“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18](P730)革命先烈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 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激情满怀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这同样也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发奋图强、锐意进取、守正创新的奋斗史。总之,一路走来,我们党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发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 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斗争精神斗争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 斗争精神斗争品质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中不断培育、 不断淬火、不断历练。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以“两个务必”告诫大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5](P1438)要求大家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不断革命的斗争精神。和平环境下,最需要我们警惕的不仅是风险,而是缺乏斗争精神、懈怠斗争意志、丧失斗争品质。特别是在长期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 不仅没有见过血雨腥风的斗争场景,有的甚至连斗争的风浪都没碰过,他们普遍不了解斗争到底有多复杂、多艰巨、多尖锐,缺乏斗争准备、斗争意识、斗争勇气和斗争能力。 然而,严峻的现实却是,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绝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依然还会有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同样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严峻考验都昭示我们, 为了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必须而且完全可以从我党的红色文化中获得启迪, 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就反复告诫全党:“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失去了革命精神,逐渐进入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敢斗争、贪图享乐的状态。 ”[3](P281-28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19](P7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20]

回望历史,我们党在刚刚过去的一百年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已经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举世瞩目的优异答卷。展望未来,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 我们依然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铸就更加出色亮丽的旷世华章。

猜你喜欢
斗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