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1-12-06 09:55曹开华张丽慧
关键词: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曹开华,张丽慧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1](P431)研究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更好地理解、把握以及传承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创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 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深刻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渊源, 也是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习近平自小酷爱读书,青年时期广泛涉猎马克思主义著作,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生活中,依然坚持研读《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为他阐述革命文化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 又是革命的理论,它基于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适应革命的需要而产生,也在革命中不断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和革命精神。 马克思在总结欧洲1848 年革命经验时,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p527)的科学论断,认为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3](P403)这也表明革命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的社会革命。 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正是在准确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的观点的基础之上, 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形成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理论体系。

(二)情感逻辑:革命家庭优良家风的思想熏陶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习近平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习仲勋是一位为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母亲齐心早年参加革命,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习仲勋夫妇的革命情怀和严谨作风,造就了崇尚革命、国事为重、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优良家风,成为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这对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7 年,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独辟蹊径,引兵井冈,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1932 年,年仅19 岁的习仲勋受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鼓舞, 在甘肃陇南组织发动了 “两当兵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领导的一次武装兵变,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1933 年习仲勋和刘志丹等人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 并在陕甘边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成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无论在中国革命征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习仲勋始终拥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关心群众的优良作风。习仲勋的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坚持真理,对革命先辈始终保持着一种敬佩、尊重之情, 并时刻教导后辈要珍惜革命先烈创造的革命成果,学习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习近平继承了其父勤奋、平易近人、善待他人的优良美德,始终尊重、爱戴、 关心老一辈革命家,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始终有着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始终发扬革命精神,蕴藏着深厚的红色情怀,这为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三)实践逻辑:长期从政实践的日积月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立足于他在河北正定、福建厦门、宁德以及浙江等地的建设和改革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奠基了对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基石。

1982 年 3 月至 1985 年 5 月, 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 就对精神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反复强调“两个文明”必须一起抓。 作为文化古城的正定县,素来就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之说,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改革开放初期,群众思想还没有完全得到解放, 习近平就提出要对正定县的革命遗址和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地进行保护。在厦门任职期间,习近平曾担任陈嘉庚老前辈所创办的集美大学的校董会主席。 2014 年10 月22 日,时值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诞辰140 周年, 习近平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肯定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不仅要学习陈嘉庚先生回报社会的美德,还要学习其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4]在革命老区福建宁德任职时,习近平提出要充分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要时刻不忘为革命、为祖国流血牺牲的老区人民。2005 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将其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5](P456),并强调在新时期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2006 年3 月,习近平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时强调,在任何时候,革命先烈们留下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在正定、宁德等革命老区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使习近平对革命文化、 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更真挚的情感,为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现实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指明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012 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强调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我们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物质生活的需求,还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6](P18)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既要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又要面向未来,不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的发展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用中国特有的革命文化来武装自己,用革命精神来激励自己,用革命人物来勉励自己。 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

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传承和现实需求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革命文化,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主要包含对革命精神、革命理想、自我革命和斗争精神等所进行的深入阐释。

(一)阐述革命精神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7](p15)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时刻提醒我们,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要牢记历史,牢记党的性质宗旨, 继承好老一辈革命家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28 年的在烽火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造就了无数不朽的革命精神,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 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核心, 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动力。 2005 年6 月,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 并指出:“‘红船精神’ 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从这条红船扬帆起航, 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 ”[8]

2009 年11 月,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9]。 2013 年11月,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伯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10](P25)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革命精神始终体现着我们党的性质宗旨, 是我们党更好地承担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精神支柱。

(二)强调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习近平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定革命理想, 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等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忠贞不渝。“中国共产党是靠共同的革命理想凝聚起来的政治组织,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 ”[11](P49)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斗争多么复杂,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1934 年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实行伟大的战略转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远征。 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率领工农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突破高山天堑,爬过雪山草地,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到达陕北。长征为什么最终能够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12](P110)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在风雨如磐、道阻且长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坚定“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的革命信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永远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执着, 永远保持为了理想信念砥砺奋进的革命精神, 用理想之光照亮新时代长征路,用信念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时刻保持革命者的姿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三)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 中国共产党是在民族危难之际诞生的, 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中成长的, 在领导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斗争中成熟的。 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13](P21)自我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勇于将自己作为革命的特殊对象,用革命的精神、革命的魄力来纠正错误、修复自身肌体,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实践活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进行自我锤炼的奋斗史、革命史,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是贯穿于其中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 而在于有极强的自我纠错、自我提高的能力。大革命失败后,无数共产党人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前途一片黑暗。在白色恐怖笼罩下, 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路线错误,总结革命经验,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这是我们党进行的第一次自我革命, 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轨,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新征程。长征途中,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左”倾领导错误,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 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党在革命斗争时期的领导核心。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延安时期,为清算“左”倾错误思想以及统一党内政治思想, 开展了以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延安整风运动,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各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又一次飞跃。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党内存在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不纯的问题依然突出, 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和干群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以猛药去疴的决心,以刮骨疗毒的胆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使党永葆生机活力,为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根本组织保障和不竭动力源泉, 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

(四)强调斗争精神是实现党的任务目标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强调:“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14],阐明了斗争精神是实现党的任务目标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诞生, 在斗争中成熟和强大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文化交流交融日益频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势头强劲,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广泛共识。但与此同时,世界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 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恐怖主义、分裂势力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确定的因素增加。一些敌对势力对中国歪曲、丑化之行不断,西化、分化之心不死,遏制、施压之态加大。世情的变化与问题的存在,考验着党的斗争智慧、斗争能力和斗争意志。

习近平以战略家的深邃眼光,深入分析、科学判断潜在风险,强调要科学把握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他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15]这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入分析, 科学预判潜在风险而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 方向决定前途,立场决定命运,原则决定高度。 我们党以敏锐意识和高超能力,准确研判事物发展的趋势性、规律性,洞察问题的苗头性、倾向性,不断增强斗争的科学性、预见性,提出了应对“五种风险挑战”的基本方向和立场,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三个坚持”的斗争原则。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深入持久的斗争。唯有发扬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冷静认真分析、主动大胆作为、有力有效斗争,才能因势利导、化危为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发展。[16]

三、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把革命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革命文化的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揭示了革命文化的本质属性,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一)坚定文化自信:对革命文化的历史新定位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问题。 ”[17](p349)文化自信是一个文化主体对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价值的认同与肯定,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文化认同的核心和根本。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P32)这是我们党首次将革命文化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作为文化自信的三个着力点之一。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变革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18]它不仅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还孕育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赋予了革命文化历史新定位。 革命文化作为党和人民在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具有强大的创新思维,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精神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前进动力。 在当今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锋碰撞中, 革命文化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政治信仰,发挥着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的铸魂育人功效, 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

(二)发扬斗争精神:对党员干部教育的新要求

2019 年,习近平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14]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既是习近平对党员干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也应该是党员干部自身要达到的标准。 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一直保持斗争状态,与各种反动势力不断进行各式各样的斗争,从与“三座大山”斗争到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从与党内错误思想、僵化体制斗争到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西化、分化”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斗争的步伐。 革命文化正是在不断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包含的坚定理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提供了精神养料。社会是在矛盾中运动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斗争,要用革命文化特有的革命品德、革命实践、革命精神教导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

(三)强调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的新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新目标。 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着眼点, 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 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 有理想、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的人才。 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19](P3)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文化形态, 内蕴着科学的理论、坚定的理想和伟大的精神,能为我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最好的营养剂。 新时代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更需要发挥好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断实现革命文化的创新发展,用革命思想强心健脑,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

用革命文化铸魂育人, 一是要用革命理论筑牢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 时代新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肩负新的历史使命。 以革命文化培养时代新人,首先是要从理论认知上筑牢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实践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革命实践引领方向,坚信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用,补足精神之“钙”。 二是要用革命精神激发时代新人的担当意识。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20](P30)民族复兴需要有敢于担当、 乐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用革命精神培养时代新人,就要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感染力、内驱力,激发时代新人的担当意识。 三是要用革命实践提升时代新人的实干能力。实践出真知,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探寻了革命新道路,在实践中纠正了“左”倾、右倾错误,也是在实践中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作为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在保持政治方向正确的前提之下,大胆尝试,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有为、敢为、善为,不要惧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成长,勇于纠错、善于总结和提升,不断增强实干能力。

(四)坚持人民至上:揭示革命文化的本质属性

革命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源于人民群众,也服务于人民群众。 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立场,是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中对革命文化本质属性的定位。 革命文化源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时代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革命文化人民立场的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21](P809)从红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到初上井冈山 “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从中央苏区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到延安“站在最大多数人民一面”,再到西柏坡为了人民利益“进京赶考”,这些为人民谋利益的诤诤誓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28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艰苦环境下,始终坚持战斗,无论吃多大的苦,遭多大的难,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兴旺,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始终坚持抗争,直到最后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停止革命的脚步,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努力探索着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续写着以人民至上为核心的革命文化新篇章。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一穷二白”的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领导人民修复战争创伤,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要防范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敌特分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猖狂进攻,巩固社会主义政权,这就需要继续发扬革命精神,时刻保持高昂的斗争状态。 毛泽东强调,“不要散布幻想, 不要在精神上解除自己的武装。 不作精神准备,就无法教育人民,无产阶级自己也就没有革命干劲。 用和平手段也是要斗争的。 ”[22](P94)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有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有内部矛盾的突显,还有自然灾害的频发。但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无惧危险、 逆行冲锋。 特别是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从抗洪水、抗非典、抗地震,共产党人从未屈服、从未退缩,鲜艳的党旗始终在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浓墨重彩书写了一个个抗击自然灾害的光辉史诗。

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忠诚为民的宗旨意识坚如磐石,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更加彰显。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23]“人民至上”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 提出要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以攻坚克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斗志,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最生动、最真实的篇章。

猜你喜欢
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