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

2021-12-06 08:36张艳红罗帅呈
关键词:族人射箭狩猎

李 玥,张艳红,罗帅呈

(南昌工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珞巴族由于居住地区交通闭塞和与外界接触少,曾长期滞留在原始社会阶段,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居住在深山密林的珞巴族仍过着采集狩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他们通过刻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生活日常,民族发展较为缓慢.1965年国务院将珞巴族正式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1],并由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修建房屋,将散居在高山上的珞巴族群众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平原上,从此珞巴族百姓开启了崭新的生活.目前大部分珞巴族人生活在我国藏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靠山以南的隆子县以及林芝的米林、朗县、墨脱等地区.当前珞巴人不仅延续着以狩猎生活为主的文化传统,而且还形成了与新文化一致的珞巴族系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跳竿、举重石、攀高、射箭、投掷石块以及特有的摔跤等[2].珞巴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珞巴人在与自然作斗争中,根据民族自身宗教信仰、节日娱乐等的发展特点和要求而构建的独有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与其独有的生活地域喜马拉雅深山密林环境等密不可分.这些传统体育既提高了狩猎等生活技能,又满足了原生态下珞巴人的娱乐生活,促进了其身心健康.

1 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随着珞巴族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独有的繁衍生息、狩猎等日常生活行为渐渐形成了与其他少数民族别样的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而这种文化极具珞巴族特色.

1.1 狩猎文化特征

狩猎是珞巴人维持生活的最基本劳作方法[3],他们通常会将打猎获得的猎物皮毛下山换取粮食填饱肚子.珞巴人有着与狩猎生活一致的特征[4]:普通的珞巴人一般头上戴着特质熊皮帽,下身穿着短裤且裸脚,腰部持有大长刀,打猎时佩戴弓箭,肩上扛着“阿噶”(一种带有毒气的弓箭筒),长期的狩猎生活导致他们可以在峭壁上健步如走.过去珞巴人居住在山高林密等交通相当不便的环境中,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因此珞巴人都擅长射箭,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学习射箭[5].珞巴族人行猎分个人和集体两类,为猎获动物,他们在地上挖陷阱、设套子和夹子以及放地弩等,甚至与动物相遇时直接拔刀格斗、投扎枪等.珞巴人采集狩猎时常遇到悬崖、大小江河,而他们必须攀登这些悬崖峭壁、跨越急流险滩,因而溜索、攀高、攀藤索、跃跃等技能在狩猎生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后期与狩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射箭、投扎枪、耍刀、溜索、攀高以及攀藤索等逐渐成为了珞巴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珞巴族传统体育的狩猎文化特征以射箭最具代表性,自古代以来弓箭就与珞巴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射箭技能的高低决定着狩猎收获的多少.珞巴族最开始主要采用的打猎方式是围捕猎物,后来族人受到扔石头的启发,渐渐发展为采用以弓箭为主的打猎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如今珞巴族已发展至采用铁箭头工具进行打猎.我们在才召村调研时走进一户珞巴族人家的房间,看到房屋正中墙上挂着珞巴弓箭和竹制的箭筒,箭筒内装满了铁制箭矢,主人说这些是祖辈传下来的,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他说制弓的材料取自墨脱地方一种名叫“达帕”且有强韧度的翠竹,弓弦为结实的瑞香树纤维揉制而成,坚韧无比,箭杆也是用竹制成,箭头为铁制,铁制箭头可重复利用,能在狩猎中发挥极大的效能.主人还介绍说为提高弓箭狩猎的技能,狩猎之余族人会在村里进行射箭比赛,射箭比赛用的就是这种手工制作的弓箭,但不用铁箭头,改用竹箭头,以宽大的树叶充当箭靶或在树干上用木炭画上箭靶.珞巴族的射箭比赛中,数十个参赛族人依次轮流射箭,每人在一定时间内射箭3次或5次即结束个人射箭,以射中箭靶最内圈多者为胜,胜者将受到人们的尊敬,并获得奖励.

1.2 宗教文化特征

珞巴族的体育文化与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珞巴族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的珞巴族文化都留有宗教的影子,如:射箭、刀剑舞蹈、竹竿跳等文化都保留了部分宗教文化.珞巴族文化是一种极具神秘色彩的古老祭祀文化,由于珞巴族人宗教信仰的缘故,族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无时无刻都在活着,珞巴族人将他们称为“吾勇”.族人信奉山神,凡是出山打猎、远出时等都需要祭奠山神,这一习俗已沿用至今.除此之外,珞巴族人对图腾也有特有的信仰,族人认为人与世间万物,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大自然某些自然现象、生产劳动工具都有着独有的联系.珞巴族人将具有独特形状的巨大石头和形状怪异的参天大树称为“石神”和“树神”,在族人眼里,这些“石神”和“树神”是洪水猛兽,每逢过年、春播和秋收要进行三次祭祀活动,跳竹竿、投扎枪、博嘎尔舞、刀舞等成为祭祀活动中的主要内容,通过祭奠“石神”和“树神”,以为其送上祷告,从而保佑族人在新的一年生活健康幸福,且农作物大丰收.过去珞巴族猎人在持弓箭进入猎区后,狩猎开始前需进行一系列巫术活动,插置男性生殖器(珞巴族称其为“卡让欣”)就是活动之一,在通往狩猎的道路上用刀砍伐一些刺树放在要道上,再用3块小石子在上边压着,然后把准备好的“卡让欣”插在原有的树枝旁边,杀一只小鸡,把鸡毛、鸡血涂抹于“卡让欣”上,猎人口中念念有辞,大意为请求“卡让欣”阻挡恶鬼邪祟,使猎人狩猎平安,并祈祷猎人箭术百发百中.巫术活动后方能使用弓箭狩猎,这一传统文化已经沿用数百年.总的来说,珞巴族体育文化由于宗教信仰使其从古至今有了延续和持久的发展.现如今珞巴族的村寨在举行类似射箭比赛等民族节日时,首先由祭祀礼仪碎念其节日咒语,同时手起刀剑,其他族人跟着祭祀礼仪主持人手持弓箭,一起舞动,为珞巴族人的信仰送上族人的祝福,传送心灵的交织,从而保佑族人平平安安,生活快乐幸福.

1.3 健身娱乐特征

珞巴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强身健体有着积极作用,各个运动项目都需要亲身参与,活动中往往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刀声、竹竿声、箭声,以及扣人心弦的箭歌、投扎枪时宏亮整齐的呐喊声,族人大多数以跑、跳、走等活动形式将其进行表现出来.许多节奏明显的歌舞大多需要以婀娜身姿、动感较强的表演形式呈现,在参与活动节日时族人可以尽情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而获得精神支柱.珞巴族的刀舞、博嘎尔舞虽然动作简单,但却粗犷豪迈,运动量亦大,族人通过自娱自乐达到强身健体.他们认为射箭、抱石、拔河、摔跤、刀舞、跳杆融娱乐性与宗教祭祀性于一体,将族人从僻远的村落吸引而至,以社会群体性的集会方式参与其中,这在族人的心中已成为一种精神寄托,是族人们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以及过上更好生活的最佳途径之一.

1.4 交融性特征

除以上特点外,珞巴族的传统体育还具有交融性的特征,由于珞巴族的地域特点,导致珞巴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与藏族传统文化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其中“响箭”运动项目最相似,主要原因有两个[6]:一是受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封山禁猎等环保措施的推进,居住在米林县城区的珞巴族“响箭”制作传接人达鲁在珞巴族中着力推荐“响箭”运动,这使得“响箭”逐渐代替原有的射箭,成为现今最为普及的传统体育文化.除射响箭外,摔跤、抱石头、拔河等运动既有部分与藏族相似的内容与规则,同时又呈现出浓厚的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色彩.近年来,珞巴族广泛参加自治区、地区和县组织的各级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射响箭、摔跤、抱石头、拔河等比赛,这促进了珞巴族传统体育与其他民族的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2 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受地域及发展的影响,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喜马拉雅山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包括文化振兴,因此,正确认识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对于理解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所在,带动当地城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1 文化价值

珞巴族世代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深山密林中,特殊的自然环境使珞巴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传统生活方式以采集狩猎为主,辅以刀耕火种.因为主要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活,所以珞巴族的男性在狩猎时往往在腰部撇一长刀,佩戴弩箭,这已经是珞巴族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之一.除此之外,珞巴族的射箭、投扎枪、博噶尔舞、刀剑舞等原始传统体育项目都印上了珞巴族独有的文化特色,从始至终都扎根于这个少数民族文化中,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蕴含着珞巴族的繁荣,蕴含着珞巴族的持久发展,蕴含着珞巴族独有的民族个性,因此珞巴族的各项体育文化运动流传至今.比如动感十足、活力奔放的噶尔舞等民族特色舞蹈以及敏捷性要求极高的跳竹竿等民族运动项目使得珞巴族人以及观众都会沉醉在这独有的民族民风中,独有的文化底蕴使其给人带来无线的快乐和遐想,正是这种精神,使得珞巴族体育传统文化渐渐成为独特而又持续不断发展的文化,现如今,这种独有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珞巴族人的生活中,形成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价值.

2.2 生存价值

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深山密林中的珞巴族,没有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环境恶劣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正是这种条件艰苦的生活造就了珞巴族人独有的个性,不断追求他们的人生抱负,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通过各种娱乐活动促使他们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因此,虽然射箭、跳竹竿、博嘎尔舞、刀舞与狩猎有关,但这些传统体育是为了适应恶劣环境的“生存意识”的娱乐方式,其意主要是表现珞巴族人内心的期望,环境虽恶劣,但珞巴族人仍然可以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2.3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

地处祖国西南边境地区的珞巴族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建设与内地或与拉萨地区相比均有显著差距,珞巴族人意识到,要想不断发展,必须将独有的民族物质文明建立在以精神指导为导向,建造一个良好、独有的人为社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把传统体育的特殊作用运用到人文社会风气的塑造上,要以积极、奋发的精神投入到民资“兴边富民”的建设中来,进而加强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民族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活环境.珞巴族传统体育大多源于狩猎生活,其具有多种竞技与娱乐健身形式,能满足族人的娱乐与文化需求,成为族人进行人际交往的中介链接,拓宽了民族内部以及族际之间的人际交流渠道,消除因地理环境封闭和社会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强化了族内群众的共同心理、共同意志、共同愿望和精神寄托,感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韵味和自然的情致.如珞巴族进行射箭比赛时,男女老少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按照珞巴族的风俗文化进行各种仪式性活动,参赛的族人在比赛场中射箭时,身边的歌者和观众对参赛者进行呐喊、跳舞助威,为即将通过比赛获得胜利的射箭冠军献上哈达,唱敬酒歌,敬青稞酒以表示对高超箭手的敬仰和褒奖,体现了同胞之间“更近、更亲、更爱、更康乐、更和谐”的少数民族体育理念,这些活动增强了民族之间的聚集力,并促进了祖国边疆的稳定繁荣发展.

2.4 发展民族经济的价值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珞巴族虽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地域偏远导致珞巴族发展仍存在发展慢的特点,已与我国东部地区拉开了距离,而且与西藏的拉萨、山南等地区相比,地区之间发展上也不平衡,尤其是珞巴族聚居的农牧区又是西藏连片特困区,导致了珞巴族脱贫形势仍然艰巨,这成为珞巴族发展乃至祖国边疆发展的重大阻碍,如何加快珞巴族等边疆贫困地区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重大经济问题.西藏自治区党委提出“发展至2020年,全民族包括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发展必须要在现实情况下民族实现脱贫的目标”,因此珞巴族的“脱贫”,不只是物质生活脱贫,精神生活也要脱贫,这是乡村文化振兴,提高珞巴族人民群众生活的期望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边疆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加大,珞巴族族人紧跟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利用民族独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不断加快和促进民族的繁荣发展,其中,传统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独有的旅游业相结合就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产物,而这种结合使得国内外大批游客来到珞巴族族人生活的地方,感受当地的人文环境特色.例如地处雅鲁藏布江南伊沟景区的米林县政府,为了传播珞巴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扩大米林县知名度、树立米林县旅游形象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每年举办的黄牡丹节上,族人通过表演射箭、跳竹竿、刀剑舞等民族特色活动为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再如米林县珞巴族中流行的“响箭(碧秀)”、“碧秀制作技艺”和“工布碧秀竞赛”已经被西藏自治区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在西藏林芝尼洋阁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珞巴族的工艺、工布箭舞和“碧秀”比赛等作品都被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这使得珞巴族文化得到更多人的了解,一对上好的碧秀能卖到200元以上,深受游客喜爱[7].除此之外,珞巴族的响箭也通过旅游发展等渠道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重要发展手段之一[7].

2.5 旅游开发价值

中央提出要将我国西藏偏远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旅游地方,西藏各级政府随即响应号召,加大了旅游开发的力度.随着西藏交通设施的改善,珞巴族聚居地的米林县南伊沟景区已成为西藏旅游的新亮点,而这已经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甚至还未到达其目的地游客的目光.例如,地处米林县南伊沟景区的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着力开发珞巴族传统体育项目射箭、响箭、刀术、刀舞等,并将这些项目融入到乡村旅游中.族人在村寨为游客表演射箭、响箭、刀术、刀舞等,为游客提供付费的骑马体验,并向游客讲述过去的狩猎生活,通过表演获得一定报酬.不少游客对才召村的响箭兴趣很高,体验响箭的乐趣,射一支响箭付给一元钱,这些旅游活动不仅仅增加了珞巴族群众的收入,更使得传统体育在旅游中的价值得到凸显.

3 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随着西藏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加大了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快了城镇建设,曾经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珞巴族逐步从深山密林中搬出,现今大部分珞巴族族人已经定居在城镇.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网络传媒的深入,这些现代科技与珞巴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使原有极具民族特色珞巴族文化逐渐淡化,珞巴族人民的价值观念也随之产生变化,使得珞巴族的人文环境传承消减,不少项目已失传[6].基于此,如何在现今快节奏发展中对珞巴族人文、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值得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1 保持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

珞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长期生活在边疆的密林之中,当现代生活对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时,应适当进行制度的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把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要素引入学校教育,努力培育珞巴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土壤,以适应文化保护和生存需要,保持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使珞巴族传统体育成为传播精神文明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将特有的珞巴族健康的文化与理念进行传播和交流,进而丰富珞巴族的人文和精神文化生活.

3.2 打造珞巴族独有的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品牌

当地政府应利用喜马拉雅深山地理环境构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对珞巴族传统体育相关项目的研发工作进行研究,培育一些专业化、市场化的传统体育旅游品牌;要以节庆为载体,把新开发出的传统项目,在节庆中展现给游客;对传统的珞巴族体育文化进行优化和升级,建立与之相对的体育硬件设施;要引导珞巴族群众参与由政府组织的旅游节庆活动,在节庆活动上推出有品牌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表演,推广土特产品的买卖,拓宽珞巴族群众的致富渠道;还要将珞巴族独有的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搭建好乡村旅游与传统体育文化融合的舞台,增强乡村旅游内涵,为当地经济发展开拓新路.

3.3 加快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等政策对边疆地区的大力支持发展,珞巴族已经从之前的深山茂林迁移到了城镇生活,而随之本民族原有的体育传统文化则与现代文化产生冲突,使得珞巴族原来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变迁中逐渐消退,甚至面临失传.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转变理念,去其糟粕,将健康的珞巴族文化进行保留与沿用,丰富少数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同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力的保护,这对祖国边疆稳定、民族和谐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组织专家学者对珞巴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内容、形式进行挖掘、整理、抢救研究,探索珞巴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举措,服务西藏边境乡村文化振兴,这不仅可以拓宽西藏边境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同时对弘扬民族文化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族人射箭狩猎
(21)新航线
两支箭
学射箭
射箭游戏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跳跳龙失踪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