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向红伟,刘晓燕,陈昌华*
(1.四川省巴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巴中 636000;2.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农技站,四川 巴中 636000)
巴中市共有茶园面积6.2万hm2左右,2018~2019年均新建茶叶近0.27万hm2。利用新植(幼龄)茶园套作大豆是扩种大豆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稳粮增收的具体实践。茶园建设以净作茶园为主,优质茶园一般建在海拔800m以上,昼夜温差大,而幼龄茶园树冠覆盖度小,地表裸露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茶园抗寒、抗旱能力弱。幼龄茶园合理间套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有效调节茶园中的光温水气肥,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使一切生态因子朝着有利于茶树生产的方向变化[1]。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其根系发达,具有根瘤共生固氮作用,能分泌大量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难溶的磷、钾等养分,有效提高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是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优选作物[2]。笔者通过调研,对新植(幼龄)茶园套作大豆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探索扩种大豆和实现茶豆双丰收、增加茶豆效益的新路径。
茶树具有喜光、怕晒、耐隐蔽的特性,当光照强度超过光照饱和点时,茶叶的净光合速率会下降,茶多酚和氮基酸等物质合成受阻,进而产生光抑制或光损伤[3]。幼龄茶园间套作可以有效起到遮阴的效果,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茶树冠层光照强度和茶园地表温度,有效降低高光高温对茶树生长的损伤[4]。茶豆间作能有效增加茶园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也呈增加趋势,茶豆间作不仅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还提高了土壤肥力[5]。田间试验测定,大豆可固氮8kg/667m2左右,相当于施用18kg尿素。大豆成熟后,秸秆少、落叶多,养分归还率高,有利于丰富土壤中的腐殖质,保存土壤本身有机质,能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达到“以短养长”的效果[6]。有人研究表明,茶园套作大豆可以在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减少茶园化肥30%的施肥量[7]。
新建茶园间作能显著增加茶园茶苗的成活率、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8],幼龄茶园(1.1m宽的空行中)间套作可有效增加茶苗冠幅、分枝数和芽头数[9],显著提高春茶的新梢发芽密度和新梢的百芽重[10],达到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的效果。氮素是茶树生长的第一大必需营养元素,也是茶叶内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生物碱等含氮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土壤氮素含量高低与茶树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茶园间作大豆能有效提高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改善茶叶品质[11]。套作大豆可有效降低茶叶中的酚氨比,对成茶鲜爽度、醇厚感等滋味品质具有明显改善作用[7]。此外,茶豆间作还可在适当减施氮肥的基础上提高茶叶品质,达到减肥增效的调控效果[12]。
在茶园行距较宽的情况下,合理间作粮食或经济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水气等自然资源,达到提高茶园复种指数和综合效益的效果[4]。茶叶“三分栽、七分管”,新植茶园前三年管理投入0.5万元/667m2,茶园套作大豆有效减少了茶园化肥用量,抑制了茶园杂草生长,节约了茶园生产管护成本[10]。幼龄茶园套作大豆的纯收入分别较对照增加了72.3%,有效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13]。梁作美[14]等人在连续3年在新垦茶园中套作大豆,大豆80~90kg/667m2,仅大豆收入可达211元,3年累计带动茶农直接增收43.79万元。近年来,巴中市以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扩种大豆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应用新植(幼龄)茶园套作大豆模式,给茶农和新型经营主体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通江县2020年在麻石、铁佛等乡镇集中建设了300hm2以上“茶叶+大豆”产业示范片,经农业、统计等部门专家测产,示范片平均产量达150.8kg/667m2,均收入904.8元/667m2。据统计,2020年全市利用新植(幼龄)茶园扩种大豆0.23万hm2,按平均产量130kg/667m2计,可总产大豆4550t,茶园套作大豆带动茶农和经营主体直接增收2730万元。
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并适宜于新植茶园套作的大豆品种。在0~3龄期茶园内,茶苗尚小、大豆品种选择范围广,可选择株高60cm以下、有限结荚、株形紧凑的大豆品种;在4~5龄期茶园内,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隐蔽严重,应选择耐隐蔽性较强的品种。
茶园一般宽窄行种植,新植茶园宽行空间大约为1.2~1.4m,在1~3年内可在宽行内种植2行大豆。采用人工开浅沟条播或穴播,大豆行距40cm、株距8~10cm、播种深度3~5cm,大豆与茶苗间距40~50cm。
巴中市茶园主要分布在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和巴州区,适宜播种的时期以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15d为宜。新植茶园海拔在600m以上地区,大豆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新植茶园海拔在600m以下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
播种前应对茶园进行一次全面中耕、除草和施肥。中耕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结合整地施足基肥[15]。精选种子并晒种1~2d,晒种后药剂拌种。用种量3kg/667m2,播后覆1~3cm细土,浇足水分,使土壤湿度达到70%以上。适时间苗、追肥和中耕培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做到适量、适期、合理,大豆成熟后适时收获,大豆秸秆粉碎后还田。
(1)巴中是全国六大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全市新植茶园面积逐年增加。开发和利用茶园林下资源,既能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又能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新植茶园间套作豆科作物不仅能有效调节茶园小气候、改良茶园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加强茶园管护,减少杂草和管护成本,还可有效改善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氮素、提高土壤肥力,达到有效促进幼龄茶树生长、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园产量的效果。
(3)新植茶园间套作要坚持以茶叶为主、间套作物为辅的原则,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前提下合理间套作豆科作物。通过茶豆间作,以耕代抚,既能实现短期农作物经济收益,又可抚育茶树、促进幼龄茶树生长,最终取得长期的生态效益。
(4)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应用新植茶园套作大豆模式,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实现粮食扩面增产,持续发挥“三农”压舱石的作用。